劉繼新
摘 要:隨著中學校的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加強中學校檔案法制化建設日益重要。本文對加強中學校檔案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性作了闡述,分析了中學校檔案法制建設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從檔案法制意識、檔案法規體系及檔案法制隊伍建設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學校檔案;法制化;建設
社會發展至今,法制已成不可阻擋之勢進入社會各個角落。隨著1988年我國第一部《檔案法》的頒布與施行,結束了檔案工作無法可依的歷史,并逐步形成了以《檔案法》為核心的檔案法規體系。中學校作為培養國家高等人才的重要機構,2008年新頒布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足以表明中學校檔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設中,越來越表現出對法制化的依賴。因為“信息化”的檔案事業需要有科技的發明和進步作支撐,而對檔案工作中各種社會關系的協調以及檔案科技知識產權的維護,則需要靠法制來保障。本文就檔案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存在問題及措施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加強中學校檔案工作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性
(一)黨的“依法治國”方略為中學校檔案法制化提供了政治動力。黨的十五大上,黨中央明確地提出把“依法治國”作為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并且明確指出我國“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是他們在黨的領導下依法管理國家、社會事務和經濟、文化事業,保證公共權力運行和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近幾年來,為適應新形勢下檔案事業發展的客觀需要,修改后的《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相繼出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為主體,檔案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與檔案行政規章相互補充的檔案法規體系,加強了檔案法制工作機構和執法監督檢查隊伍的建設,我國已初步確立了“依法治檔”的新秩序。中學校檔案管理工作作為其中的重要一環,法制化建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二)隨著中學校辦學體制的不斷轉變、內部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作為分類單元和依據的“領域”、“職能”本身已發生了變化。這就愈來愈多地出現同類檔案形成于眾多部門,一個部門形成不同門類檔案的情況,從而使中學校檔案管理在實際的分類和立卷歸口上再也無法按現行規范的既定標準來界定,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是各類中的綜合類,從而留下材料收集不全、歸類不統一、查找難等隱患。許多中學校因檔案管理混亂帶來的弊病,嘗盡了資料分散、亂堆亂扔導致工作效率低下的苦頭,這就是檔案工作強烈呼喚法制建設的原因所在。廣而言之,解決社會管理的一切問題,最后都要靠法制的建立,建立法制環境是一切行政管理者的最根本目標。
(三)近年來表現尤為突出的是廣大畢業生、社會用人和認證單位對學籍檔案的利用愈來愈旺,要求也愈來愈高;學校教學和科研方面的成果信息也日益得到社會和企業的關注,使中學校檔案在發揮中學校人才培養、促進科技發展、為社會服務三大功能方面的作用與日俱增。隨著這些服務項目的展開,新問題、新情況不斷涌現,原來過于強調保密和審批程序的一些規章制度已愈來愈成為中學校檔案利用社會化的絆腳石。加強中學校檔案法制建設,是為了適應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和中學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新形勢,規范檔案工作,更安全地保管檔案、有效地利用檔案,使中學校檔案和檔案工作更好地為學生、學校行政管理服務。
二、目前中學校檔案工作法制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是中學校檔案法制意識淡薄。意識決定行動,檔案法制意識在人們遵守和執行檔案法規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中學校檔案法制化建設需要得到全社會,特別是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但由于檔案工作不可能成為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檔案部門不處于熱線,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甚至檔案部門自身也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二是中學校檔案法規體系尚待健全。近年來,我國的中學校檔案法規建設取得了很大進步,2008年頒布了《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此外各級地方檔案事業管理部門及部分中學校也紛紛出臺了檔案工作規章制度。這些法規為解決新時期中學校檔案工作遇到的新問題提供了依據,但是,與國外中學校相比,我國現有的中學校檔案法津法規缺乏系統性、可操作性,檔案法規體系尚待完善。
三是中學校檔案工作人員的法律素質亟需提高。中學校檔案工作人員的法律素質還遠不能適應檔案工作法制化建設的要求。有些檔案工作人員并非是檔案專業人員,缺少對檔案法律法規的深入研究,不熟悉有關的法律條文,許多同志沒有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于學法、懂法上,而只是忙于一些具體的事務,從對《檔案法》、《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的貫徹執行情況分析,不少學校僅限于對法律條文的一般性學習,而對于運用檔案法律法規去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則較少見。
三、加強中學校檔案工作法制化建設的對策
(一)強化檔案法制意識是中學校檔案法制化的精神動力
檔案法制意識是指要求依法管理國家檔案事務的思想觀念,它是與人治觀念相對立的。有著檔案法制意識的人必然具有檔案法律至高無上的思想觀念,能認識到檔案法律對檔案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一旦社會成員普遍樹立起檔案法制觀念,必然產生運用法律管理檔案、維護檔案安全的強烈要求,這種強烈要求將進一步轉化為檔案法制化的重要推動力。當然,這種推動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漸次增強的。檔案法制觀念作為對檔案法律價值把握的理性積淀,不僅是特定檔案法律行為得以生長的基礎和內核,而且通過社會成員觀念的現實介入對檔案法規的職能與實施產生深刻的影響。
(二)建立健全檔案法規體系是中學校檔案法制化的基本前提
法律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最強約束力的控制手段,它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依靠國家強力推行的社會規范體系。建立健全檔案法規體系是中學校檔案法制化的基本前提。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依法治檔,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保障和促進檔案事業在法制軌道上穩步健康發展,推動檔案工作更好地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最為有力的武器。我國檔案法規分為四個層次:一是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檔案法律;二是國務院以及國務院辦公廳與中共中央辦公廳發布的有關檔案工作的決定、規定、條例;三是國家檔案局以及國家檔案局與有關機關發布的通則、條例、規定、辦法、標準等;四是各級地方檔案事業管理機關和各專業主管機關根據全國性的檔案法規,結合本地區、本專業系統具體情況制定的檔案工作規章制度等。
(三)完善檔案法制隊伍建設是中學校檔案法制化的基礎保障
任何制度的建設都離不開相關人才的建設。中學校檔案管理部門應積極實施“人才興檔”工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學校檔案管理隊伍。重點加強對檔案管理人員的法制教育,加大培訓考核力度,使他們熟悉檔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學習研究電子政務、信息交換、政務公開、信息資源保護、信息安全保密、知識信息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與此同時,從制度上規范檔案管理人員的行為,培養一支既具備系統的檔案工作知識,又具備系統的法律知識、思想工作作風過硬的檔案管理隊伍。
參考文獻
[1]魏瑞娟:《檔案法制化的動力體系化》,《機電兵船檔案》2005年第06期
[2]崔嶺:《談檔案管理的法制化建設》,《蘭臺內外》2010年第5期
[3]張智濤:《淺談檔案法制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法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