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燕 潘琦 潘博雅 游珺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媒體技術的廣泛使用,新媒體技術使用最廣泛、最活躍的群體是青年學生,也是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加強新時代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的要求。我們探索與追尋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的創新方式,結合身邊實例,研究更加適合新時代這個大環境的宣傳工作方式。
關鍵詞: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創新方式
高校團建工作的本質是共青團建設工作,研究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創新方式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青年學生的參與感、歸屬感與榮譽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清晰的社會價值觀念,培育學生的和諧發展理念,促進高校團建宣傳工作的有序開展,構建和諧美麗校園。
一、時代背景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產生了一系列依托網絡技術、數字技術等的網絡新媒體,人們思想觀念越來越新潮,博客、QQ、微博等網絡平臺被逐步接受并廣泛使用。在當今時代,新媒體技術滲透并影響社會的各個部分,對于高校共青團建設宣傳工作來說,更是明顯。
在過去傳統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主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平臺開展,宣傳效果并不十分顯著。由此可見,傳統傳媒存在較大弊端,一方面通過傳統媒體傳播出來的消息存在滯后性;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只能采取單一、線性的報道方式,缺乏一定的個性化與互動性。在這個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共青團宣傳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二、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宣傳工作的影響
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不僅可以幫助在校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同時也作為促進校園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的發揚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就目前高校基層學生宣傳工作現狀顯示,學生宣傳工作中還存在著機制不健全、宣傳形式和內容單一等問題。如果不對高校基層宣傳工作進行高質量、嚴要求的管理,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現如今快餐式的信息獲取方式成為常態,其中的收獲沒有深度閱讀所帶來的深刻。如何解決消極影響成為眾多高校基層宣傳工作人員的千里之任。因此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肩負重任,不僅要做好日常宣傳工作,還要傳播輿論的正能量,引領青年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近幾年來,中國新媒體的發展經歷了初始階段的高速提升后,逐漸步入正軌,相對有序,形式也日益豐富。一個更為廣闊且便捷的平臺將在新媒體時代為基層團建工作的開展搭建,這一平臺將傳播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化、多元化。再者,平臺的便捷性,使高校基層共青團的思想建設方面工作變得更加繁復,為當下共青團宣傳工作帶來挑戰。因此,研究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創新方向顯得尤為必要。
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創新方式
(一)構建高校宣傳工作新格局
高校宣傳工作的挑戰越來越大,新媒體不可控性的大大增加使得宣傳工作的未知變大。有數據稱,全國近7億網民中,80%為青少年。在“互聯網+”普及火熱的時代,共青團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與網絡社交平臺更為廣泛直接地連接青年,并最終成為青年生活、學習、就業、創新創業等的扶持點與連接點。各高校共青團應積極響應新一輪共青團改革,構建“互聯網+共青團”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新格局。通過互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應用思維深入青年,了解青年,使共青團真正為青年發聲,為青年服務。將互聯網與共青團宣傳工作相結合,需要各高校共青團正確利用網絡與社交平臺,積極引導、服務青年,正確幫助青年成長成才,堅持正能量輿論的引導作用,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充分調動青年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形成順應社會時代發展趨勢的工作模式
由于科技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形勢與時代特色也發生改變,各高校共青團青年的思想與思維方式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變化。共青團要順應新時代發展,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積極建立完善符合共青團青年興趣的新媒體工作體系。
(三)打造高校特色宣傳品牌
各高校共青團可以根據學校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自己學校特色有個性的宣傳體系。加強各種宣傳方式之間的聯動性與體系化,保證各宣傳方法的整體風格一致但同時各具特色,從而形成具有各高校共青團自己特色的宣傳系統與品牌。
(四)盡力實現宣傳方式全面化
隨著互聯網與大數據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社交平臺應勢而生,例如微博、微信、電臺等。與此同時,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與大家創新意識的增強,也出現許多新的宣傳形式,如VR全景、微電影、形象大使宣傳、APP開發等。高校共青團可通過多平臺、多形式實現宣傳方式全面化,擴大宣傳效果。
四、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基層宣傳工作創新預期效果
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與新時代要求契合。創新是人自我發展的基本路徑,同樣也是高校基層團建宣傳工作進步的便捷階梯。目前各類新媒體平臺已廣泛影響到廣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及學習,高校應加強傳統宣傳媒介與新媒體宣傳平臺之間的聯系與協作,豐富詳實宣傳材料擴寬宣傳渠道,加強網絡輿論“引導”,更廣泛地傳達出共青團思想。使得新媒體平臺的功能與時俱進,將團建工作更好的與新時代要求相契合。
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更加立體化、全方位發展。新形勢下,高校基層共青團的外部環境和服務對象發生了新變化,對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學校逐步完善宣傳平臺,滿足不僅局限于依靠視覺,而是充分調動其他感官獲取信息的社會群體的需要,能讓團建宣傳工作做到立體化宣傳、全方位發展。
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新時代高校基層共青團宣傳工作創新方式來源于高校基層共青團傳統的各項基本宣傳工作。在不斷總結與探索中,宣傳工作將引用新媒體帶來的創新變革,可以達到讓高校基層共青團工作更好地融入共青團員生活的目的,真正的做到來源于學生,服務于學生。建立完善宣傳工作的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校院學子的能力;同時,宣傳工作的大力創新也為校院學子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氛圍。在不斷構建與完善的新媒體矩陣里,能夠讓在校大學生更加簡單便捷、生動形象地了解中共十九大召開的新時代背景與其為當代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
一定程度上促進高校基層共青團其他工作有序開展。新媒體傳播創造的特殊性及氛圍性不僅有利于高校宣傳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利于引導廣大在校大學生積極學習,主動理解,自覺認同并踐行中共十九大的最新思想成果,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基層共青團其他工作的開展更加有序。
參考文獻:
[1]關立新.李耀明.新形勢下對高校基層團組織建設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0):6-7
[2]王婷.新媒體時期高校宣傳工作創新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5,(9):30-32
[3]劉立為,薛艷.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宣傳工作探析[J]. 法制與社會,2011,(28):213-214
[4]邸乘光.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