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大鵬 高巖
摘 要:基于訪談法和問卷調查及需求要素分析,結合李克特七點尺度量表,得出消費者最關注目的地的環境依托條件。分析得出康養旅游需求在馬斯洛層次需求理論中處于較高層級,同時對現階段康養小鎮的定位與發展做了分析與說明。
關鍵詞:康養小鎮;需求要素;模式分析
基金項目:山東省科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7RKA06009
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健康意識逐漸增強。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把健康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提出建設“健康中國”,為健康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大力發展健康旅游已逐漸成為旅游經濟的新亮點,也符合人們對健康、幸福的需求和休閑娛樂生活的追求。國家旅游局頒布的《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將康養旅游界定為“通過養顏健體、營養膳食、修心養性、關愛環境等各種手段,使人在身體、心智和精神上都能達到自然和諧的優良狀態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和?!?/p>
目前,康養旅游逐漸成為一種對高質量生活的一種補充。各政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和《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政策,助力中國康養旅游產業的發展,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規范化旅游產品。在新時期、新形勢下,特色小鎮建設遍地開花,為康養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康養旅游小鎮的特征
(一)資源依托
適宜創建發展康養旅游小鎮的地區,一般應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這是實現健康生活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1]。在這個基礎條件上,根據當地不同資源,結合市場需求特點,可以發展融合不同產業體系的康養旅游小鎮。
康養旅游小鎮的產業應該是以健康為主的, 如養老產業、休閑農業產業、度假休閑、健康食品產業、體育產業等[2],形成生態養生健康小鎮產業體系[3-4]。
(二)功能明確
康養旅游小鎮不同于一般的小鎮,康養旅游小鎮要將健康療養、醫療美容、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業態聚合起來,因此項目占地面積通常會比較大,投資金額高,功能性更強[5]。
二、案例地數據分析
本文先選取康養旅游人群進行開放式訪談和半結構式訪談,結合文獻和專家訪談法提煉出與康養需求相關要素后逐步完善,形成封閉式問卷;同時,結合案例地特色小鎮的開發經驗,對如何根據需求匹配目的地資源進行深度剖析; 最后,為打造和發展康養旅游特色小鎮提供建設性意見。
(一)案例地選取
本文選取了山東省龍口市南山養生谷和東海旅游度假區作為案例地,進行問卷測量和案例分析。兩者皆為山東省內知名的康養旅游目的地,環境良好,在資源和區位上比較有代表性。目前已成功被打造為以康養為主題的旅游特色小鎮,形成了以旅游地產為核心,配套了門診部、醫院、休閑中心、景區、高爾夫球場等項目,成為了集運動、休閑度假、養生居住為一體的康養旅游度假區。
(二)調研過程及樣本描述
調研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兩個案例地對康養旅游者進行隨機訪談,尋問對康養旅游目的地的需求及期望,共獲取了 62名游客不同形式的需求描述,在確信沒有新康養旅游需求要素出現后,結合相應文獻和專家建議,最終整理出 18 項要素。第二階段采用封閉式問卷( 包括受訪者社會人口及基本行為特征信息),結合李克特七點尺度量表,重點測量其康養旅游需求( 1 表示無該項需求,7 表示非常強烈) 。調研中共發出482 份問卷,最終收回有效問卷325 份( 南山 126 份,東海 199 份) ; 其中,南山的受訪者以退休中老年人為主,東海的受訪者相對年輕,學歷和收入比南山受訪者更高。雖然來自兩個案例的樣本在性別、年齡和收入等結構上有差異( 見表 1) ,但他們在康養旅游需求要素上的差異并不顯著( 見表 2) 。
(三)研究發現及理論探討
康養旅游需求因素的均值排序分析研究通過訪談法梳理出了 18項康養旅游需求因素,分別針對兩個案例調研地的樣本進行均值排序后發現,康養旅游者最看重的是適宜( 避暑) 的氣溫、優良的空氣質量( 負氧離子被列為單獨項) 、好的水質、良好的衛生條件、適宜養生的氣候及高植被覆蓋率等。出乎意料的是,休閑娛樂運動設施、醫療設施這些我們一直認為康養旅游的核心保障要素,在康養旅游者看來反而并不十分重要。
根據表 2 的均值結果可大致看出,康養旅游者的需求集中在自然環境方面 ( 如適宜氣溫、空氣、水、植被等) ; 其次是對人文環境的需求( 如養生保健氛圍、與家相似的習慣和生活方式) ; 對人造設施等康養要素的需求并不高。這表明,康養旅游者更看重先天的自然條件及養生氛圍。為進一步驗證該結論,本研究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對 18 項要素進行降維處理,以期發現康養旅游者需求的核心要素。
自然環境、康養氛圍、社會交際和硬件設施構成康養旅游者需求的四個維度,這就要求康養旅游小鎮應從項目選址、規劃設計、建筑施工及運營管理上要充分滿足上述四個方面的需求,即首先應選址于自然環境適宜的康養之地,除硬件設施外,重點應培育康養氛圍及組織社交活動。這一研究結論與其它學者觀點具有一定關聯和差異。
三、康養旅游小鎮的開發路徑
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無疑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的趨勢。但由于我國康養產業發展還處于探索階段,有些康養社區出現了過度豪華、“供大于求”的浪費現象。同時在康養旅游方面,除了簡單的保健康養之外,發展仍面臨不少難題。我國大部分康養旅游基地還集中于房地產行業,缺乏專業的人才,在一些產品的設計上創新性不足,不符合客戶實際。
(一)根據自身特色,確定小鎮開發類型
康養旅游特色小鎮建設應客觀選址,尊重市場需求,承認自然條件的決定性作用。只有在氣候上有差異和優勢( 如夏季可避暑或冬季溫泉) ,非常好的植被保護 ( 如可供觀賞的森林、田園風光) ,特別優越的空氣質量( 如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高),非常適宜的溫度才適宜做康養旅游。尤其是在各類特色小鎮建設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如不考慮自然條件約束就盲目建設康養旅游小鎮,市場不會接受,康養旅游人群更不會接受[6]。
(二)強化健康主題,進行多元化開發
健康與旅游度假的加速融合,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新亮點,健康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有機結合,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世界醫療旅游協會報告稱全球醫療旅游產業未來年增速有望保持15%-25%的高增長率,2017年的市場份額預計將達到7000億美元。而國際傳統旅游產業的增長率近幾年一種保持在3%-5%之間。數據統計顯示,以健康養生為目的的旅游消費者整體上比普通游客多花費130%,收入效應遠遠大于傳統的旅游產業及醫療產業。
參考文獻
[1]鄭群明.日本森林保健旅游開發及研究進展[J].林業經濟問題,2011,31,(3):276.
[2]吳興杰.森林康養新業態的商業模式[J].商業文化,2015,(31):11.
[3]柏方敏,李錫泉.對湖南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思考[J].湖南林業科技,2016,43,(3):111.
[4]路卓銘等.我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理論時機選擇與現實操作模式[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14):102-108.
[5]李金早.全域旅游的價值和途徑[N].人民日報,2016-03-04(7).
[6]沈明等.基于生態敏感條件的中國資源型城市去產能空間格局優化[J].資源科學,2016,(10):1962-1974.
作者簡介
叢大鵬,男,煙臺南山學院健康學院講師;高巖,女,煙臺南山學院商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