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跆拳道訓練或比賽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部分運動員會出現或大或小意外損傷,這些損傷對于運動員無論是身體、生理、以及心理都會帶來障礙與影響,本文通過采用大量的文獻搜集、專家訪談以及調查分析,發現運動員受傷之后無論是教練員還是個人幾乎都以醫學治療或物理治療為主,往往忽略了心理方面的恢復,心理恢復不僅能加快運動員受傷的恢復時間,更能使運動員重新獲得自信,然而對于運動員來說能夠再次以全新面貌回歸賽場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圍繞損傷重點寫了預防方法,使得教練和運動員在日后的訓練或比賽中掌握一些運動損傷預防知識,避免運動損傷的出現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運動損傷;心理恢復;預防方法
1 引言
跆拳道這項運動發展到現在幾乎風靡全世界,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對跆拳道喜愛有加,在各個高校中也都相繼開展了此運動,跆拳道這項運動主要是以踢腿為主,快速捻轉、發力、擊打有效部位,跆拳道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腿法的靈活運用,而這種特點使腿部蹬地發力時周圍只有較少的肌肉與韌帶的保護,再加上訓練負荷強度較大,所以在跆拳道運動訓練或比賽過程中常常會發生各種運動損傷,損傷較為嚴重的部位是膝關節和踝關節,然而運動員一旦損傷,即會造成運動員身體、生活、心理等各個方面受到影響,尤其是心理方面使運動員受到很大的創傷,繼而也會對跆拳道運動失去信心或面對比賽不敢再次進行激勵的運動,內心產生了抵抗,還會使許多優秀的跆拳道運動員由于損傷不得不退出跆拳道激烈的競技比賽,放棄自己所喜愛的運動項目,造成了嚴重的人才流失。[1]在運動損傷后運動員心理反應與心理恢復中重點寫了心理反應和心理恢復 ,心理反應主要包括在連續的5各階段中,否認、憤怒、痛苦、沮喪,精神重振,雖然每個運動員并不一定都要經過這些反應階段,但是對康復者來說,這是一種有益的機制,使受傷運動員清楚自己內心,積極配合治療使損傷逐步恢復。在心理恢復中采用有效的心理康復療法,制定合理的、積極的心理康復計劃,對于運動員的全面康復十分重要。認知教育、設置目標、積極思維、心理演練、尋求社會支持,合理的計劃,加上運動員積極的配合,能夠加快運動員損傷的恢復,使運動員消除心理負擔,繼續回到運動賽場有著重要的意義。[2]在淺談跆拳道運動損傷心理及其干預中認為從預防和運動損傷后的心理干預措施兩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運動損傷對心理的影響,加強對人們的認知教育,通過心理訓練消除緊張情緒,增強信心,及時調整心理狀態,積極的自我暗示,加強傷后的醫務監督,施以“心理急救”,首先應該重視跆拳道運動損傷對人們身心健康產生的負面影響,切實有效地加強對運動損傷的預防和處理,發生運動損傷后需要采取的心理恢復措施,使生理康復的時間大大縮短,所以,心理康復同樣重要。采用有效的心理康復療法,制定合理的、積極的心理康復計劃,以促使傷者全面康復。本文通過查閱文獻時發現大多數筆者都以調查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原因,損傷部位,繼而深入分析損傷原因,提供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與損傷后的措施,然而往往卻忽視了心理這一重要恢復,也有一些重點寫了心理反應與心理恢復,卻沒有提到預防方法和預防知識,只有在不受傷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的保證教學過程的延續性和運動員學習的積極性。本文主要圍繞在訓練和比賽中要預防損傷的出現,防患于未然,提供一些有效的預防方法與知識,為教練員提供參考依據,為運動員提供不必要損傷的知識,避免因損傷斷送了自己的競技舞臺。如若不幸發生損傷,心理反應和心理恢復也是教練員和個人應當重視的,采取醫學治療和物理治療的同時,也要進行一些心理治療幫助運動員重拾信心,直面舞臺,積極克服心理負擔,使運動員早日全面恢復。
2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湖北省跆拳道運動員研究共計107人,其中男子運動員45人,女子運動員28人,受過傷的人員72人(包括傷病并未沒有完全恢復的運動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通過查閱了大量與本論文有關的書籍及研究文獻,整理出運動損傷與心理恢復的文獻,了解到對于損傷的治療與恢復的方法,在恢復期間并注重心理的恢復,能加快運動員的全面恢復,為研究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本文提供有效的依據和參考價值。
2.2.2 觀察法
通過對跆拳道運動員日常訓練進行仔細觀察總結,對跆拳道運動員損傷的原因和損傷后運動員恢復情況和恢復過后的心理反應做研究分析。
2.2.3 專家訪談法
對省級多位跆拳道教練進行訪談,深入交流,提出疑問尋求答案,繼而對他們的理論和經驗進行思考與總結
3 結果與分析
3.1運動損傷原因
跆拳道是個競技對抗的項目,激烈與對抗程度相對過高,技術動作難度系數較大,避免不了一些對抗導致運動損傷。表1調查結果顯示,1)技術動作對于運動員來說,練習跆拳道正處于懵懂時期,情緒比較高漲,但科學能動的能力卻有些不足。技術動作還沒有完全固定,容易變形,急于發力,導致損傷所占比例最高36.11%。2)在訓練或比賽前比較容易忽視準備活動(熱身),特別是專項準備活動,導致損傷的發生率比較高占29.17%。3)在調查中發現有些運動員傷病并未痊愈,個人在心理上認為已經差不多痊愈,為了榮譽或團隊,帶病訓練與比賽,再次造成損傷,形成慢性損傷占到16.67%。4)心理因素,個人在訓練或比賽中過于興奮,爭強好勝也很容易導致損傷發生。心理因素所占運動損傷百分比15.27%,5)在觀察與訪談中發現,有些男同學的也會因為陰囊經常被踢到,然而造成損傷,被訪談的有幾名男同學說是由于帶著不舒服,或不習慣穿戴護擋,其實這樣的損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為自己的懶惰,怕麻煩事導致的損傷,實在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
3.2心理恢復干預
根據張素婷等人對于運動損傷心理干預研究的新進展中說道運動損傷心理干預的理論模型主要有生物-社會-心理-模型和自我決定論。其觀點是,受傷運動員三種心理需要(自主,能力和關系)的實現程度對他們的康復治療和重返賽場具有積極作用,實現程度高的運動員會具有更強的康復動機、更少的焦慮和更好的運動表現。由于大部分教練員和運動員對于損傷方面缺乏相關心理學知識,所以,更多的采取醫學治療和物理治療,忽視心理方面的治療手段,然而運動員一旦受傷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不知如何排解,甚至不愿接受事實真相,這時我們應當采取心理訓練消除緊張情緒,增強信心,讓受傷的運動員了解自己的傷情,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相信自己,相信醫學,放下抵觸心理,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加快運動損傷的恢復。運動員在恢復階段心理反應比較焦慮、急躁等,這時候更是需要教練和隊友們的一些關心與照顧,比如傳授一些心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幫助運動員把心理狀態調整到最佳水平。關注損傷者的心理變化,不能讓運動員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樣只會加重損傷,這樣的心理反應會對損傷者身體康復造成直接影響,心態的調整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運動損傷造成的心理壓力,而且可以減緩傷者的生理痛苦。
3.3預防方法
跆拳道運動訓練在教學與比賽訓練中的性質以及意義,已經由起初跆拳道的攻防性轉移成了觀賞性,跆拳道運動具有較強的對抗性,動作幅度大,有直接的身體接觸,常常有突然性的爆發式的動作,讓對手防不勝防,因此,在跆拳道訓練的過程中要做到對抗比賽和訓練中避免不受害,遵循其發生的原因和規律。把損傷降到最低甚至沒有,在跆拳道訓練和比賽,兩人對抗容易出現讓人防不勝防的事情,這就需要雙方運動員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思想上必須要認真對待比賽,即使是在訓練中也不能嬉戲或者與對方開玩笑,任何一點的放松和疏忽都有可能會造成損傷事故發生,事后的悲傷只會留給自己。訓練時間較短的運動員應當以基礎練習為主,增強技術的穩定性和靈活運用,加強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增強其周圍肌肉和韌帶,可以支撐大負荷訓練與比賽,不應當急于求成。我們更應該注意教學與訓練中損傷的預防問題,只有在不受傷的情況下才能夠有效的保證教學過程的延續性和運動員學習的積極性。跆拳道教學與訓練保證安全的過程應該是: 遵循跆拳道的攻防規律,靈活的運用跆拳道教學訓練的循序漸進的方法,重視柔韌性、身體協調性、尤其是下肢力量等身體素質的練習和基本功的掌握;重視品勢動作與基本腿法的練習;練習首先掌握相關的技、戰術,然后逐漸過渡到實戰訓練中來避免訓練中損傷的發生。教練與運動員都應當補充一些關于跆拳道預防損傷的相關知識,避免發生不必要損傷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跆拳道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比賽中,對練雙方交戰時的對抗性與激烈性都不曾減弱,練習者練習的時間長、強度和難度大,因此訓練損傷的損傷率就較高,據調查和訪談得知,大部分練習者均受過或大或小的傷,運動員身體各個部分大部分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損傷。1、準備活動不太充分,沒有使身體充分熱身從而導致的損傷;由于準備活動較不充分,會導致關節韌帶和柔性能的降低,這種狀態下如果進行劇烈運動很有可能會導致訓練時發生韌帶扭傷及韌帶拉傷。2、技、戰術動作基礎不牢固,身體素質達不到,周圍肌肉與韌帶難以維持大負荷運動,造成損傷。3、跆拳道比較重視以腿法為主要的進攻,容易忽略手臂和小腿的防護作用,因此很容易造成“腿碰腿”現象,易導致小腿脛骨、膝蓋等因為受到劇烈的碰撞而產生損傷。4、運動員傷病未好,帶病訓練,加大損傷程度。5、個人思想情緒,面對訓練或比賽過于興奮和毫不在乎都會對造成損傷有所影響。6、損傷不幸發生,教練和運動員采取各種方法進行治療,但往往忽視心理治療的重要性,導致運動員在身體恢復之后,技能水平難以提高,并且在訓練或比賽中產生畏懼心理,
4.2建議
1)必須得在訓練或比賽前做好準備活動,提高血液的溫度以及韌帶的伸展性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在訓練時發生損傷,不斷提升身體血液的溫度,對肌肉的滯后性不斷減少,為肌肉有良好的狀態的做準備。
2)了解自身的情況,逐漸加大訓練,對訓練負荷進行合理地安排,作出科學系統的訓練、比賽計劃,不斷強化技術的正確性,而且在技術動作逐漸熟練的情況下,再慢慢練習高難度動作以及加大柔韌、身體各大關節的伸展和穩固性。
3)受傷后要立馬就醫,沒有康復時禁止參加訓練或比賽,為避開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松弛產生慣性的損傷。對膝關節提高保護,比如要配戴一些護膝工具進行保護。增強其靈活性,規范技術動作,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加強自我的監督,不能知而不行,更不能一意孤行,造成損傷。
4)損傷過后應注意運用循序漸進的訓練方法,在此基礎上對運動員實施心理恢復,加快運動員損傷的恢復時間,從根本上完成運動員損傷的恢復,心理恢復對于損傷者也是至關重要的,需要更多的人來關心和幫助,醫務人員,教練,隊友,家人等可能你們的一些關心和積極鼓勵的話,可以讓損傷者重返競技歷史舞臺。
參考文獻
[1]許婧.運動損傷后運動員心理反應與心理恢復[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04):213-214.
[2]胡懿萍. 淺談跆拳道運動損傷心理及其干預[J]. 當代體育科技,2017,02-011.
[3]杜七一.現代跆拳道教程[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76-181.
作者簡介
付瑋宜(1994—),女,漢族,研究生,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跆拳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