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敏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地鐵的出現大大緩解了城市交通的壓力,其低碳、快捷、安全的優勢,使地鐵成為人們出行的首選。與此同時,地鐵客流量不斷提升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新的課題,即大客流組織。為此,本文在充分了解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原則的同時,對影響客流組織的因素及工作要點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工作;原則
地鐵運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中受人、機、環境的影響,使運營中出現的各種情況都具有隨機性、復雜性。如列車的晚點、客流增減、運營秩序的紊亂、突發事件及設備故障等的影響,都要求行車組織者在客運組織工作中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合理地采取行車調整措施,使列車盡可能按列車運行圖安全、準點行車。在實際工作中多數情況下需進行客流組織工作時,此時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地鐵人員、設備、設施的潛能,提高服務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安全、高效應對客流組織工作,這對地鐵工作人員來講是個不小的挑戰,研究應對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否則一旦因為擁擠、意外事件發生帶來踩踏、客傷等事件,后果將不可想象。
一、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原則
地鐵作為一個大容量的快速運輸系統,主要通過合理的、科學的客流組織來完成其大容量的客運任務。客流組織是通過合理布置客運相關設備、設施,以及對客流采取有效的分流或引導措施,來組織客流運送的過程。地鐵客流組織主要是指經過對車站設備、設施和空間的分析,根據車站某個時間段的進出車站乘客數量預測,制定符合地鐵車站實際情況的乘客進站、乘車(或換乘)、下車、出站疏導和指引的方案,以及根據方案進行的車站行車、票務和人員組織。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原則如下:
1、隨時掌握客流變化規律,經常統計分析客流量,監視客流的驟變,同時密切注視乘客的安全狀況。
2、合理設計乘客流向,在站臺、樓梯、大廳處盡量減少客流交叉和對流,并設計標線,要求乘客在樓梯和扶梯上盡量靠右行走和站立,有序上下。
3、在客流容易混行的區域,如大廳或樓梯等處,需設置必要的安全線或柵欄隔離,以免流向不同的乘客互相干擾。
4、引導乘客在換乘通道單向流動,以免雙方向大客流相互沖擊。
5、完善統一導向標識系統,準確快速地分散客流,避免乘客交叉聚集和擁擠。
6、應盡量為乘客提供方便,減少進出站和換乘時間及距離。
二、影響地鐵車站客流組織的主要因素
1、地鐵車站候車環境
地鐵車站的候車環境對客流組織的影響是很大的,候車環境主要包括了地面出入口、站廳以及站臺三個部分。出入口的設置大小,數量規模都會對客流的疏散效果造成影響,考慮到運輸和疏散的安全性需要,每個車站應預留兩個以上的安全通道。站廳是為乘客提供售票、檢票服務并承擔一定疏散功能的場所,站廳的付費區和非付費區需要進行一定隔離,以便實現對乘客的分流管理。站臺是乘客進行候車的地方,也是車上乘客下車最先經過的地方,站臺布置的合理與否以及疏散組織措施是否到位,對超大乘客的疏散有很大的影響,一般而言站臺在設計時每平方米的容納量應為2-4人。
2、地鐵車站通過能力
車站通過能力是其在正常工作情況下,對客流的最大承載量,地鐵的承載能力對超大客流的疏散工作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面由于通過能力的提升,所能容納的人員也就越多,這一方面能夠為人員的疏散提供一定的空間,另一方面正是由于通過能力的提升也為組織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車站的電梯、自動扶梯、樓梯、過道、安全設施以及自動售票機等設備的能力都是影響車站總體通過能力的因素,只有將各個因素協調控制,根據地區人流量特點,在客流量預期的基礎上,對車站的通過能力進行合理設計。
三、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工作要點及措施
對于地鐵車站客流組織工作,需要根據客流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組織措施的選擇。對于可預見的客流,可以通過提前預測并預防的手段對其進行管理疏散,主要的方式包括:提前預測、控制運能、加強客流組織等;對于不可預見的客流,由于其不可預見性,很難直接通過監測手段對其進行分析,因此只能通過一定的預防警備措施,對可能突發的超大客流進行應急預案,加強突發時間的控制。
1、客流預測
對于可預見的客流,可通過相關技術手段對客流的高峰期進行預測,并制定相關的組織疏導方案。對于由于定時上下班及節假日造成的超大客流,可通過歷史數據的記錄對其進行預測,根據對每天或每次節假日時的客流數據的實地測量分析,得出整體上下班或節假日高峰時段內的客流變化規律,并據此制定組織方案。對于由于地鐵沿線的重大活動所造成的客流量變大,應在以往歷史數據經驗基礎上,結合本次活動的具體時間、持續時間以及舉辦規模,對客流量進行估算。對于由于惡劣天氣變化造成的人流量增加,可提前關注相關天氣變化,做好相關預案,并及時分析歷史數據,了解各種交通出行方式在遇到惡劣天氣時對地鐵承載力的分流。
2、控制運能
運能是地鐵對客流運送能力的描述,對運能的控制能夠極好地根據實際情況應對超大客流情況的發生。當預測到可能發生的客流量上升時,應及時協調控制好地鐵的運能。在客流地縫時期適當減少地鐵運能,而在各類高峰時期,通過地鐵停靠時間、發車間隔、運行方向等各類參數的更改,提高地鐵運能。在面臨超大客流時,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增調備用車輛,通過合理組織各列車的交叉運行,來提高地鐵車站的總體運能。
3、加強客流組織
在面臨大客流時應及時做好車站的客流組織工作。一方面應提前在即將發生大客流的區域增調人手,通過合理的組織措施對客流及時進行疏散和引導。另一方面,除了人員的安排,對于大客流發生的時間段及區域應增設引導設備,并通過各類導流標識和措施對乘客進行引導。
4、靈活調整行車交路
調整行車交路屬于調整行車組織方式的常用方式之一。對于各區段客流不均衡的線路(線路跨郊區一般具備此特點,即市中心客流較大,而郊區車站客流較小),可采用靈活調整部分列車行車交路方式,將部分列車經中間折返站折返小交路運行,加大高峰區段行車密度方式,疏導高峰區段客流。
5、做好信息傳遞工作
把正常狀況和非正常時期的通訊聯系方法納入到地鐵客運組織管理。要分析和預測車站內有關客運組織可能出現的情況,明確當車站遇到哪種情況時,該由誰負責信息的發布,以及發布信息的內容和時機,建立線路之間相互統一協調的快速信息處理反應機制。并建立在特殊狀況時,向乘客發布信息及向上級主管通報的管理辦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觀念。最明顯的就是出行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地鐵。尤其是上下班及節假日期間,很容易形成客流高峰期。客流量的迅速增多不僅造成了人們出行的不便,還加大了地鐵站的工作量。要有效的解決此現狀,地鐵站必須合理有效的去組織和安排工作。 因此,地鐵車站只有針對高峰期客流做出預見和分析,通過合理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提升地鐵車站客流高峰期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倫,陳扶崑.地鐵車站大客流運營組織探討[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1(05)
[2]趙宇剛,毛保華,楊遠舟,何韜.城市軌道交通站臺最高聚集人數計算方法研究[J]. 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 2011(02)
[3]趙萌萌.探究地鐵車站應對大客流的組織措施[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7(36)
[4]葉芳.地鐵車站超大客流疏散探討[J]. 科技與企業. 2014(10)
[5]趙遠莉.地鐵車站大客流運營組織調查和研究[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