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嬌
【摘 要】隨著國內商品流通行業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連鎖零售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連鎖零售企業必須改變以追求規模增長為目標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通過提高管理水平、降低運營成本來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稅收籌劃是連鎖零售企業強化成本控制提升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文章介紹了連鎖零售企業具有典型意義的業務環節,提出了進行稅收籌劃的具體策略。文章立足于大中型連鎖零售企業為背景進行構架,但其籌劃思路對其他類型企業的相似經濟業務同樣可以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零售;稅收風險;稅收籌劃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211-02
1 公司簡介
華聯綜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聯綜超)總部設在北京,主要經營華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東北等地區的超市零售和商店。公司的主要經營方式是自營。在自我管理模式下直接采購商品,通過獲得進出口價格差獲得利潤,并在經營過程中承擔商品的風險。公司除了自由方式銷售,更多地采用自營模式,主要對小家丁、日用品和視頻等采用自營模式,更具自主權。
華聯綜超基本上是對外銷售,只在個別情況下會出現自用行為:{1}辦公和營業自用商品;{2}服務經營項目、工程領用的外購商品。
2 稅收風險
(1)銷售環節的稅收風險。銷售環節容易產生的稅收風險點是零售業與供應商等關聯方易自定內部產品價格,由此產生隱匿的銷售收入風險。轉移稅收負擔,使稅收與稅源之間脫節;讓利、促銷環節存在著少計收入或者核收不及時的稅收風險;批量進行銷售時銷售收入少記而產生的稅化風險。
(2)采購環節的稅收風險。采購環節中容易出現稅收風險的點在企業在零售過程中將展示費、廣告費、進場費等統統計入營業收入,忽略銷售數量和銷售數額是否一致相關。這里面涉及消費稅環節、所得稅環節、發票管理環節、會計核算環節的稅收風險。
3 籌劃思路與方法
3.1 貨物配送模式的籌劃
3.1.1 貨物配送視同代銷處理
華聯綜超存在大量的貨物配送及貨物移送。貨物配送,在稅務上按銷售處理,計算銷項稅額。對于貨物移送,也需要在稅務上“視同銷售”處理,計算銷項稅額。對于現行華聯綜超的移庫及轉讓價格問題,是把貨物配送看做是委托代銷處理。華聯總部完善其銷售政策與銷售合同和相關手續,這種方式是合理的,在稅法上是可以得到支持的。
3.1.2 改進配送價格模式
在配送中的價格處理按照轉讓定價原則就不能將超市移送各分店的商品按照其進價確認收入。但可以從以下兩種方案中進行合理解釋。
方案1:完善合同說明。
相同地理范圍或者相同采購地點采用統一物流配送及配送方式。合同中具體寫明強調統一采購模式,被采購方包括總、子、分公司及各大連鎖超市的客戶服務費、活動促銷費等。
方案2:平價配送、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模式。
根據成本和收入分配的不同處理方式,可分為3種具體的操作模式。
(1)平價配送、分攤配送費。大批量集中采購獲得的供應商返利,以及可能向其他各類供應商收取的入口費和廣告推廣費,應全部或部分分攤。配送運費、進場費、廣告費等由分公司、子公司和連鎖門店承擔,配送價格不加任何毛利結算。
(2)平價配送,不分攤配送費。配送的運輸費、進場費、廣告費等期間費用全部由采購中心承擔。而供應商返利部分要分配給分、子公司及連鎖門店。平價配送符合企業獨立交易原則。“統一采購”并不會成為采購中心轉移利潤的問題。通過獲得折扣返利,或多或少地截斷利潤,有利于采購中心實現一定程度的“柔性操縱”。
(3)采購返利不分配。將采購過程中供應商返利不予分配給子、分公司。更多的將利潤轉移到采購中心。在稅收轉移定價原則范圍內,還要特別注意采購中心的贈送增值稅發票的填開。分、子公司因無法申報當月進項稅造成總部墊稅情況的,則必須保證雙方在會計處理上保持一致。
(4)加價配送、不分攤配送費、采購返利不分配。該模式符合稅收轉移定價原則。可以實現企業的利潤轉移到采購中心。同時也要完善銷售政策和相關合同,使雙方在當月內同時完成會計處理和稅務抵扣。上月21日至當月20日發生的配送業務,需在30日前完成會計與稅務處理。
3.2 特殊促銷方式的籌劃
(1)捆綁銷售。國家稅務總局確認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在第三段規定:企業以買一贈一等方式組合銷售本企業商品的,不屬于捐贈,應將總的銷售金額按各項商品的公允價值的比例來分攤確認各項的銷售收入。例如促銷贈送品分買C贈C、買C贈G兩種類型。將贈送的商品按照其公允價值的比例分攤C、G商品的銷售收入。
(2)購滿M元送抵扣券N。顧客購物滿M元按M元開發票,與此同時贈送N元的折扣券用于再次購物時代替現金進行抵扣。此時開發票是則按實際收銀額(K-N)開票,并確認“銷售折扣與折讓”N。
(3)積分返利。給顧客發放記名或者不記名會員卡,活動期間可以部分商品折扣優惠并且可以積分后續積分抵折扣現金使用。如消費多少元就可積累一個積分。積分折扣的月末要按折扣總額確認銷售折扣和折讓。這種促銷是長期促銷方式,不僅可以留住很多客戶,還有效地進行了稅收籌劃。
3.3 自用商品的籌劃
一般情況下,華聯綜超絕大部分商品都對外銷售,只在個別情況下會出現自用行為。自用主要有以下3類。
(1)用于服務經營項目的外購商品。服務經營項目使用的外購商品按購進價作進項稅轉出,不要按照零售價格用于所有的“自用購買”商品,易造成在進出差價部分多繳增值稅。
(2)福利、工程領用的外購商品。為福利或項目所購買的貨物,應當按照商品進行分配調撥處理,按照成本價格轉移進項稅額。
(3)辦公和營業自用商品。企業用于辦公使用的用品可直接調減庫存數量,按照不含稅成本傳入管理費用、營業費用的科目借方,做費用類科目計算,沖減企業利潤。對辦公使用的商品不做銷項、進項處理。
如若高昂的辦公用品空調、投影之類的,則按購進成本做進項轉出。
借:管理費用/營業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3.4 非賣場商品進項稅抵扣的籌劃
增值稅進項稅抵扣主要是賣場商品的進項稅抵扣,但非賣場商品進項稅的抵扣也非常重要,其中最大的項目是水電費。
(1)能夠抵扣進項。稅的費用支出:{1}水、電、氣、熱、燃料(電力、能源)。{2}勞務、購物袋等的材料、工具、設備(低價值消耗品和外購材料)。{3}購物車、家電、維修配件、維修設備的備件。{4}委托加工費和維修費。{5}運費(包括商品采購費、運費和運費)。
(2)辦公耗費等進項抵扣稅。辦公用品(包括總店消費的辦公用品和分公司經營管理的辦公用品)、辦公用電、供暖,計算機硬件的檢查和維護,軟件系統的維護和故障排除,設備的維修和應扣除已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但房產中不可移動的內部裝修設備如中央空調系統的費用不能從進項稅額中扣除。
(3)其他相關籌劃。{1}水電費開支必須解決增值稅專用發票問題。{2}材料、辦公及營業用低值易耗品的消耗也應作為控制重點,應有效控制其進項稅。{3}其他中間品的消耗,如汽車燃料、各種軟硬件設備的維護費用等控制進項稅額抵扣的取得。
3.5 進項稅轉出籌劃
(1)非正常商品損耗。管理不善造成商品態竊丟失、大批交質報度、自然與人為災害等,均屬于非正常損失,須作進項稅轉出。
(2)存貨盤虧的進項稅轉出。不是所有的存貨損失都可以從進項稅額中轉移。如因不當進銷存系統或人員操作盤存損失,可能由于存貨不準確、倉庫管理會計數據錯誤等原因,查明原因后不進行進項轉賬。因此要注意分析存貨盤虧的原因。
商品正常損耗、保質期過期處理、易碎品壞損等,屬于正常損耗,不必作進項稅轉出。
(3)進項稅轉出——返利。返利的本質是價格折扣。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從購物中返還的折扣資金無論銷售方是否有平銷行為,折扣進項稅金按增值稅稅率進行沖減。
當期應沖減進項稅金=當期取得的返還資金*所購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稅率
在處理華聯綜超返利稅籌中,要規范采購合同和會計核算,注意以下操作:{1}折扣類收入(如折扣、折讓)應與服務性收費(如進場費、物流配送)嚴格分開。{2}服務性收費內容要明確,并盡可能采用定額收費方法。
4 結語
商品流通企業以流轉稅和所得稅為主,流轉稅籌劃是稅收籌劃的重點,華聯綜超減稅的主要手段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來減少稅基或減少流通。從過程分析的角度來看,商品流通企業要進行稅收籌劃,必須注意商品采購和商品銷售這兩個環節。采購過程的關鍵是采購渠道的選擇、退貨問題和采購價格。銷售環節的重點是銷售形式的轉換和選擇,營銷和混合銷售行為的處理,銷售返利的籌劃,運費和傭金等對外費用的籌劃等。
參 考 文 獻
[1]國稅發〔2004〕136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商業企業向貨物供應方收取的部分費用征收流轉稅問題的通知[S].
[2]夏宗華.關于返利資金計算進項稅額轉出的問題[J].稅務縱橫,2003(12).
[3]劉素材.淺析買贈活動的財稅處理[J].新會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