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葉新
【摘 要】農業信息網絡化在推動農業信息傳播與共享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使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豐富的信息作為支撐,進而為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保障。文章在對農業信息網絡化為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從農業信息網絡化發展契機的把握及農業信息網絡化傳播平臺的構建兩個層面,對農業信息網絡化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推動作用的發揮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農業信息網絡化;農業經濟發展;影響;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313-02
1 農業信息網絡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1.1 農業信息網絡化有利于優化農業經濟結構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結構調整對于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而有效提升農業經濟的信息化水平,則是實現農業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基礎。具體而言,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為農業經濟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條件,而在此過程中,農業信息網絡化所發揮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首先,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促使農業產業結構呈現出更為高級的特征。農業信息網絡化促使農業經濟在種植業、畜牧業之外出現在農業信息咨詢行業、農業信息系統開發行業、農業信息網絡服務行業等多元化的業態,農業信息產業的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能夠發揮出導向作用,這對于推動農業經濟新興產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與此同時,農業信息網絡化可以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具體而言,農業信息網絡化是農業生產自動化、信息化的重要基礎,這對于推動農業生產從高消耗向低消耗、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農業信息網絡化不僅能夠催生新的農業經濟業態,而且能夠有效地推動農業經濟生產方式優化、生產效率提升,這對于提高傳統農業改造效率與改造成效、促使農業產業機構呈現出更為高級的特征發揮著積極的影響。
其次,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促使農業人才結構呈現知識密集的特征。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及農業生產中,人力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雖然在農業信息網絡化背景下仍舊如此,但是相對于傳統農業經濟中的人力因素,農業信息網絡化背景下的人力因素受到了信息、技術及知識等生產因素所帶來的深刻影響,因此,傳統農業經濟中人力因素的主要價值體現在體力勞動,而農業信息網絡化背景下的人力因素價值則體現為腦力勞動,特別是在農業信息咨詢行業、農業信息系統開發行業中,這種轉變更為明顯。由此可見,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推動農業信息、農業技術及農業知識的傳播,這能夠促使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人才結構呈現出知識密集的特征,而這種特點既是農業信息網絡化環境下的必然結果,也是農業信息網絡化環境中新型農業業態發展的必然要求。
最后,農業信息網絡化可以有效地刺激農業投資結構。一方面,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提升農業經濟的投資吸引力,實現投融資需求的對接。具體而言,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信息網絡化不僅為農業經營主體表達自身融資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與環境,而且也讓農業經濟投資主體能夠更加全面、準確地了解農業經濟融資需求及融資項目發展前景,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投資決策,進而實現投融資需求的有效對接;另一方面,農業信息網絡化可以改變農業經濟投資結構。具體而言,在傳統農業經濟業態中,農業經濟投資主要面向種植業、畜牧業及農業生產設備制造業,而在農業信息網絡化背景下,農業經濟信息咨詢服務行業作為新興業態,必然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為自身發展提供支撐,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門及其他投資主體在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信息人才培養等硬件建設與軟件投入中的投資比重會逐步增加,這對于農業經濟投資結構的優化發揮著重要作用。
1.2 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在農業信息網絡化背景下,信息逐漸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要素,同時也成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動力。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經濟經營主體需要掌握市場規律,確保產品生產適應市場供需要求。在此過程中,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幫助農業經濟經營主體掌握市場信息并為生產決策提供依據,這對于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具體而言,農業信息網絡化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首先,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推動農業生產經營能力的提升。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中,資本、人力、土地等是生產要素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及農業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則促使知識、信息成為了重要的生產力,在此背景下,農業經濟生產要素體系中各類要素的優先級及配置關系發生了改變,而為了適應這種改變,農業產業結構及發展模式也需要做出相應調整。由此可見,農業信息網絡化不僅可以有效強化農業信息的傳播效率,而且能夠在優化農業生產要素結構、提升農業生經營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強化農業產業化管理效率。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農業信息網絡化可以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呈現出便捷高效的特征。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無論是產品銷售還是設備采購等工作,都可以在互聯網中開展,這對于提升農產品銷售成效和生產設備采購效率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農業信息網絡化可以對農業生產中的市場營銷工作、風險管控模式進行升級改造,進而促使農業產業化與市場需求形成良好對接,降低農業產業化生產中的風險與成本。
再次,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推動農業產業化活動空間的拓展。在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有限的信息流動空間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制約作用。而在農業信息網絡化背景下,無論是農產品的交易、資金的結算還是物流配送等工作,都能夠很好地融為一體,而在此基礎上所構建的農業經營組織,其所具有的供應鏈也能夠得到有效的延伸。由此可見,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夠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速度,打破農業信息資源對農業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制約作用。
2 依托農業信息網絡化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2.1 抓住農業信息網絡化帶來的發展契機
從政府層面來看,政府部門需要以推動農業經濟快速轉型與發展為出發點,強化農村地區信息網絡化設施建設,從而為農業信息網絡化價值的體現提供良好的環境,進而解決農業經濟生產中信息滯后的問題,在提升農業信息傳播效率、降低農業信息傳播成本的基礎上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良好保障。與此同時,在農業經濟發展決策的制定過程中,政府部門也需要充分發揮農業信息網絡化的優勢,從而確保農業經濟發展決策能夠符合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實際情況與發展需求。從農戶層面來看,農業信息網絡化能否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出應有作用,關鍵在于農業經濟主體是否能夠對農業信息網絡化所帶來的影響做出全面的認知,并在具備一定互聯網信息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強化自身的互聯網應用意識,為此,農戶需要對自身在農業經濟發展中持有的傳統理念進行變革,認識到信息、知識在現代農業生產要素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從而在抓住農業信息網絡化契機的基礎上推動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化發展。
2.2 對農業信息網絡化傳播平臺進行開發
開發農業信息網絡化傳播平臺,是提升農業信息傳播成效、推進農業信息共享共建的重要工作。具體而言,農業信息網絡化傳播平臺的構建,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構建農業信息網站。農業信息網站的構建需要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并對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整合,在做好網站建設規劃、信息發布制度建設的基礎上避免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從而實現農業信息網站資源利用的最優化和農業信息共享價值的最大化。與此同時,農業信息網站中的信息發布,需要體現出權威性、及時性的特征,從而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對農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其次要構建農業信息應用系統。農業信息應用系統包括對農業經濟發展進行監測、對農業經濟風險進行管控、對農業市場供需信息進行整合的功能,在這一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全國農業信息聯播模塊可以幫助農業經濟主體獲取最新的農業信息、把握農業經濟發展方向。而農產品市場信息模塊則能夠對農業經濟產品供給及農業市場產品需求等信息進行呈現,從而為供需對接奠定良好基礎。農業信息服務模塊要求政府部門、農業院校、新聞媒體等共同參與農業信息的整合與傳播,從而為農業信息量及其共享程度的提升提供保障。
3 結語
農業信息網絡化在推動農業經濟結構優化及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重視依托農業信息網絡化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效率與發展水平,通過強化農業信息應用意識、構建農業信息網絡化平臺,為農業信息網絡化價值的充分體現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1]邱曉文,鄧健,劉戰花.淺析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J].農業與技術,2018,38(16):125.
[2]張琪.信息網絡化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22):317.
[3]高艷紅.談農業經濟發展與信息網絡化建設[J].中國農業信息,2016(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