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花
【摘 要】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國之根本,為了促進農村土地的有序流轉,就需要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這樣才能夠有效地規范農村土地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以提高農民的收入。吉林省處于土地流轉的重要時期,但是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中還是存在許多不科學的問題,如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金融資源供給不足等,文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簡單的淺析。
【關鍵詞】土地流轉;吉林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F83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12-0269-02
現階段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在不斷擴大,流轉速度也在加快,但是關于土地流轉的各種金融法律法規還不夠成熟完善,在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中土地流轉所需要的金融支持渠道比較單一、信貸產品相對比較匱乏,這樣的情況不利于農村土地流轉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的發展,因此就需要對已經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不斷地改善,如此才能有效推動吉林省農村金融發展。
1 農村土地流轉金融相關概念概述
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是指將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流轉,具體來說就是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把土地經營權或使用權轉讓給其他的農戶或者經濟組織,如此也能夠保留承包權與轉讓使用權。這樣的土地流轉包括了幾種形式,即出租、轉讓、互換、轉包、股份合作等,以此方式來促進土地的規范化、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規模化的生產發展。
金融生態環境是依照仿生學原理來建立金融體系并使之良性運作發展的模式。對于它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國內許多學者對于它的內涵提出了許多的觀點與內容,整體來說,金融生態環境應當包含外部環境與內部機制,它是一個動態的平衡系統。筆者認為,金融生態環境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金融生存與發展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機制的總和。
2 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分析
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還處于剛起步的初始階段,能夠進行土地流轉的面積比較小,一般都存在于較大的地區,但整體所占比重是比較小的,不足10%,在一些小的縣城、鄉鎮則流轉面積更小。根據調查分析,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3點,具體如下。
(1)土地的流轉周期不長。吉林省土地流轉周期普遍都在1年,有的2~5年,這樣短期的土地流轉根本不利于農村土地集體經營的發展,也不利于土地的投入養護工作的開展,可以說從根本上影響了產出率,讓地力水平下降。
(2)土地流轉還未形成規模。從吉林省土地流轉現狀來分析,絕大多數的土地流轉處于較分散的狀態,流轉多數也是在親鄰之間進行,能夠作為流轉的土地面積普遍偏小,形成不了連片的規模進行集中管理,同時在進行土地承包時,對于土地好壞的搭配不合理,就直接造成了農民手中會有許多的小塊田地,整體的土地利用效能不高,這樣就不利于土地流轉規模的發展。
(3)土地流轉形式簡單。吉林省農村土地流轉形式主要以轉包、轉讓、出租的形式進行,土地整體流轉形式比較單一,以轉包作為主要的土地流轉形式。這樣單一的土地流轉形式不利于農村金融政策的投入,不利于農村土地的科學經濟發展。
3 吉林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分析
(1)金融政策法規不完善。我國的土地金融政策大多數都是針對城市商業土地的開發使用方面,對于農村的土地市場發展方面的法律法規比較少且不夠完善,尤其是針對農村土地經營權(使用權)方面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的成為系統的很少,只是賦予了農民對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等權利。金融政策法規的不完善對于農村土地流轉的科學發展有一定的制約影響。
(2)金融支持土地流轉渠道狹窄。在我國正規的農村金融機構有4個,分別是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這其中真正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金融服務的只有農村信用社,其他3個機構對于農村的金融支持涉及較少或者針對土地流轉的也較少,這樣就直接導致了農村土地流轉金融市場激活程度低,土地流轉金融供給渠道狹窄單一,這是不利于農村土地流轉信貸需求的。吉林省農村銀行類金融機構所占比重并沒有得到增加,農村的存款比例呈現增長的趨勢,但是貸款比例卻沒有發生大變化。
(3)農村信用環境層次較低。在農村,土地是屬于集體的,法律規定禁止將土地進行抵押貸款,但是土地經營收益則是可以進行抵押的,而農民所獲得的糧食直補也能進行抵押貸款,不過這樣的貸款規模并不大,范圍也較小。現階段糧食的價格遠低于市場價格,農民不能從糧食收益中獲得償還貸款的能力,只能再次進行借貸,可是正規的借貸機會有限,就只能去向民間借貸機構進行融資,如此就會產生一種惡性循環,讓農民陷在債務危機中。農村的信用環境比起城市來說還是比較低的,違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時候都是處于拖欠的狀態,這樣是不利于農村土地流轉金融發展的。
4 吉林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優化建議
4.1 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農村土地流轉對于農民收入水平的改善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它是農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契機,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發展,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就需要不斷地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以現代農業發展為基礎,不斷創新創業,從而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提供可靠的基礎保障。
4.2 優化農村金融資源的配置
農村土地流轉的發生必然會造成金融資源的供給與需求產生不平衡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根據實際的市場發展需求,結合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來改善供給關系,尤其是要將無效供給替換掉,以全新的供給形式來滿足實際的金融需求。對不同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采取不同的供給方式,要盡最大的能力來滿足有效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利于經濟發展,也能讓農村金融資源配置更加科學合理,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4.3 改善農村誠信環境
農村誠信環境層次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水平,這也是正規金融機構沒有有效輻射到農村所產生的結果。當今社會,誠信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經濟發展等方面誠信需求更加突出,農村經濟的發展要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就不能忽視誠信的作用,要從教育、社會文化等多方面提高農村誠信環境,讓農民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以此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農村誠信環境的改善離不開法制環境的支持,要在現有的法制系統基礎上,結合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與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來不斷改善法制環境。吉林省要根據本地區農村土地流轉情況來改善農村誠信環境,以此來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4.4 構建農村土地流轉金融支持產品體系
吉林省根據本地區農村土地流轉實際情況,結合相關的法律政策,針對農民所承包的土地,在不改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情況下,讓農民可以對所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流轉、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貸款、擔保的權利,這樣能夠促進農村的土地流轉。為了讓農村土地流轉中金融支持產品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就要讓農民可以獲得與城市同樣的金融服務,以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為了讓金融產品能夠更好地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可以在一些地市進行試點先行,根據試點發展情況再進行及時的金融支持產品的調整,現階段試點取得的成果是比較明顯的,今后可進行全面的推廣。
4.5 構建農村土地流轉金融生態環境支持體系
為了更好地構建農村土地流轉金融生態環境支持體系,可以從3個方面來入手,即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完善農村金融法治環境、發展農村金融信用體系。
(1)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只有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才能保證農村土地流轉的順利進行,也是金融支持所產生的基礎,在這其中要完善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其中,發揮其配置資源的作用,對農村土地流轉形式進行合理配置,對不同形式的土地流轉都規范化。
(2)完善農村金融法治環境。加大對農村金融法治的宣傳,尤其是一些民間的金融機構要進行規范化的管理與監督,對于正規的金融機構則需要加大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業務,讓金融真正地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服務,明確相關的法律法規為農村土地流轉提供法律的保障。
(3)發展農村金融信用體系。在農村建立相關的金融信用體系,將誠信理念進行宣傳推廣,并作用于農村土地流轉信貸需求中,以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
5 結語
農村達不到小康全國就無法實現真正的小康,可以說農村對于全國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在這其中土地是農業發展的基礎,進行土地流轉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土地流轉背景下加強吉林省農村金融支持,改善農村金融環境中存在的各種不和諧,才能更有效地推動吉林省農村金融的長久發展,更好地為農村土地流轉服務。
參 考 文 獻
[1]王春輝,吳南.土地流轉背景下吉林省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分析[J].中國市場,2018(31):50-51,70.
[2]韓占兵.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金融支持問題研究——基于河南省的個案分析[J].新鄉學院學報,2017,34(10):10-14.
[3]丁艷麗.朝陽市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現狀及優化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