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羅亮亮
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讓貴州農村發展有了“智慧芯”。貴州正以大數據助力結構調整、“黔貨出山”,加快大數據與鄉村振興的融合,推進農業產業革命。
“喝了這么多年的茶,用這么高科技的手段去茶園里面參觀還是第一次。”5月7日,在遵義市湄潭縣2018中國·貴州國際茶文化節暨茶產業博覽會現場,重慶茶葉愛好者李慶通過手機體驗了一把湄潭沁園春茶業公司“私人訂制”的茶園實時視頻畫面參觀。
茶客通過網絡參觀茶園,并下單訂制私人茶園,茶農們便知道要種什么樣的茶、種多少茶。這在湄潭縣興隆鎮大山村茶農黎時勇看來,是一件神奇的事:“公司加上互聯網,種茶制茶不再盲目生產,也不怕賣不出去,看到茶園景色好,有些人還會專門跑來游玩。”
在貴州廣大農村,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讓產業發展有了“新標準”,產品銷售有了“快車道”,鄉村景區有了“指揮部”……讓農村發展有了“智慧芯”。
貴州正以大數據助力結構調整、“黔貨出山”,加快大數據與鄉村振興的融合,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只要每年支付800元,就能擁有專屬自己的茶園。從2015年開始,貴州湄潭沁園春茶業總經理趙吉偉在自己的茶園里建起了實時視頻系統,并通過手機微信將茶園生產的實時動態畫面發布出來。
“把電子眼和大數據技術應用于茶葉生產加工之中,不僅有利于管理,提升茶葉質量安全,還能讓廣大消費者參與、監督生產過程,提高對產品的信任度。”趙吉偉表示,“私人訂制”正在改變特色農產品傳統產銷模式,這種生產方式,一畝茶葉能賣到5000元以上,比傳統茶農單賣茶青的方式要增收1000元以上。
接下來,他要和茶農們加快推廣這種新的種茶、賣茶方式。
這種采取大數據訂單模式生產農產品的企業在貴州不止一家,貴安新區貴澳農業產業園利用“云上農場”大數據推出私人訂制服務,客戶在家中可通過手機APP對選購的果蔬產品進行遠程施肥、澆水操控,成熟后直接配送到家,足不出戶就能吃到親手種植的新鮮果蔬。
六盤水市六枝特區云上六枝運營中心的生態農業云平臺對六枝耕地、種植、養殖、需求、交易等數據進行收集、展示和發布。通過數據分析,科學指導當地農業生產,讓種養殖戶知道市場的需求產品種類,實現訂單式種養殖,避免多種、少種、亂種、誤種等。
大數據技術在農村應用帶來的新業態,正積極推動農業經營由“種什么賣什么”向“要什么種什么”的轉變,用“要什么”倒逼“種什么”,催生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新標準”。
5月3日,記者走進位于六盤水市六枝特區落別鄉的云上六枝運營中心,只見大廳內幾塊大屏幕實時顯示著全區各農業園區、景區的實施監控畫面及農產品銷售情況分析數據。一旁擺放著的巖腳面、郎岱醬等特色農產品吸引游客駐足了解。
為適應六枝特區及落別鄉發展山地旅游、山地特色農產品、山地高效農業的需要,云上六枝運營中心內設立了特色農產品交易中心。集合了六盤水各縣區特色農產品485種,通過智慧電商云平臺,就有300多種本地農特產品在線銷售。
走近大屏幕,記者看到,智慧電商云平臺主要包括電商、物流、快遞、站點分布、合作社、培訓人員以及銷售狀況分析等六大板塊。
“如今已有秒賺網、那家網等大小幾十家電商站點接入到我們平臺。”云上六枝運營中心副總經理王文波介紹,他們通過智慧電商云平臺,對六枝特區電商運營、分布、發展趨勢進行實時的監管,并做出合理的決策,指導電商經營者該賣什么、賣多少、賣到哪兒。
“看到我們家鄉的辣椒產品在網上賣得好,我很高興,我們家也在種辣椒。”在云上六枝運營中心做管理員的鐘明來自六枝特區牛場鄉大箐村,“牛場辣椒”被評為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后,已成為鐘明家鄉的一張名片。
“牛場辣椒”搭乘著電商平臺的“快車道”走出六枝,是貴州省以大數據助推“黔貨出山”的一個縮影。2014年,貴州出臺《省政府關于發展電子商務的實施意見》,打造100個工程,1000個特色網店,到2017年,已實現交易額超2000億元,大數據電商平臺是農產品銷售的“快車道”,也是農村產業革命的“推進器”。

大數據應用正推動農業經營由“種什么賣什么”向“要什么種什么”轉變。圖為游客在湄潭沁園春“私人訂制”茶園體驗采茶。(仇正騰 / 攝)

茶客通過網絡參觀茶園,并下單訂制私人茶園。圖為“私人訂制”茶園里豎著茶園主信息牌。(彭劍 / 攝)
“有游客建議在溫泉池邊的飲水點就近設置紙杯回收裝置,避免紙杯對溫泉池造成污染。”
“工程部已收到,將酌情處理。”
5月3日,在六枝特區落別鄉龍井生態溫泉旅游度假區,景區工程部項目現場代表畢偉收到了來自云上六枝運營中心全域旅游云平臺傳來的游客建議。
“我們景區和旅游云平臺實現了數據共享,平臺上有個游客評價體系,通過這個,我們可以及時改善景區服務質量。”
畢偉所說的全域旅游云平臺,不僅為游客提供導航、導游、導購服務,還為景區提供服務決策指導,提升旅游產業效益。
近年來,鄉村旅游在貴州受到熱捧,游客量的逐步上升,對景區基礎設施及服務質量來說是一種考驗。建設旅游云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維護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是大數據時代一種高效的手段。
“以前櫻桃節人多的時候交通很混亂,大家都往同一個地方停車,現在云上六枝全域旅游云平臺實時監控園區每一條路,隨時可以進行車輛調度。”在云上六枝運營中心,王文波調出落別涼都紅櫻桃園的監控畫面,“櫻桃節辦好了,這里的鄉村旅游產業就有了動力。”
旅游業具有“一業興百業”的帶動作用,把大數據用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旅游云平臺不僅是鄉村旅游景區的“指揮部”,更是鄉村振興的“智慧芯”“智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