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含 陳喬第
(華龍網,重慶 400000)
近幾年來,融媒體作為一種媒體創新的突出方式,極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視覺效果,被廣泛運用于各重大主題報道,2018年的全國兩會報道更是高技能爆發,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實屬不易。以華龍網為例,分析其在2018年全國兩會報道推出的系列融媒體作品,可以總結出“輕”融合的特點。

圖1 2018重慶華龍網兩會的收官作品《童言童語共話美好新時代》截圖
收官作品《原創聲漫|童言童語共話美好新時代》是“輕巧”思路的一大體現。作品一改時政重大報道的濃墨重彩,從一個4歲小女孩童童的角度出發,講述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巧妙回顧了教育、養老、“互聯網+農業”、德治、法治等兩會關鍵詞,展示新時代里,每個普通家庭都會擁有更公平的奮斗環境,獲得幸福。作品采用了定格漫畫、長圖動效手繪以及RAP說唱《政德》相融合的方式,與小女孩的“萌軟”講述相得益彰,構成了該作品獨樹一幟的“小清新”特色,推出兩天之內流量上百萬。
除此之外,華龍網還制作了一系列短小精巧的視聽節目,適合移動社交媒體轉發分享。旗下重慶客戶端特別節目《兩會早點聽》系列結合了廣播的聲音特點、最大化利用網友的碎片化時間,“方便”是這個節目的一大特色,節目在中宣部兩會協調會上受到通報表揚,稱它“讓人們隨時以便捷方式聽兩會”。
如果說上面的融媒體作品是華龍網讓嚴肅的時政內容與創新的傳播形式輕巧結合,打造出適合用戶口味的內容產品,那么《小藍莓兩會茶話室|聽外國人聊“兩會”》與《邀你一起讀兩會》則是將其資源優勢與受眾視角的巧妙整合。
《小藍莓兩會茶話室|聽外國人聊“兩會”》邀請3位在渝外國人士做客,結合他們在中國的生活和工作經歷,通過外國網友視角,解讀熱詞,分享觀點,面向海內外網友講述兩會故事,這是華龍網乃至重慶媒體時政類訪談節目中首次引入“外國人”這個新群體。
華龍網從2000年建網開始就建立了英語頻道,又在2011年左右開設了英語微信公眾號“華龍網HelloChongqing”,這在地方新聞網站中并不多見,具備一定的外宣優勢,多年來培育了一批較為活躍的外籍用戶;“小藍莓劇場”則是2017年底推出的一檔侃新聞時政欄目,女主播“小藍莓”風趣幽默,短時間內吸引了一批“鐵粉兒”,此次“茶話室”產生了“1+1>2”的效果,以外國網友的角度看兩會,因為視角的不同,讓人耳目一新。
同樣以“新”取勝的作品還有政府工作報告之后推出的音頻產品《邀你一起讀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后的第一時間,制作團隊摘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經典句子、兩會熱詞,利用記者日常積累的“跑口”優勢,聯系了包括黨的十九大代表、公安系統一級英模陳兵,重慶市公安局“破案能手”、感動重慶十大人物樊勁松,著名女演員陳紫函,偶像男演員戴向宇,中國跳水隊隊員、跳水“大滿貫”得主施廷懋等在內的8位演員和社會正能量楷模等獻聲朗讀。
毋庸置疑,知名人士往往擁有較強的個人號召力,作品互動性強,網友還可以挑戰朗讀,并在朋友圈曬出自己的成績,自然愿意點開分享進行二次傳播,這個創意是以“巧”取勝。
這些通過資源整合而成的作品,其展現方式、主題本身并不新穎,但是通過挖掘、疊加,影響力、傳播力成倍增長,從海量同題材報道中脫穎而出。
在全國兩會這種場合,礙于“無米下炊”或其他限制,地方媒體很容易陷入程序性報道、難出亮點的尷尬局面。如何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此次全國兩會,華龍網派到前方的記者團隊秉承現場理念,有意識地尋找接地氣的小切口、各種程序性報道外的小亮點,做出了深度報道的看點和特點。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是兩會媒體報道的一個重要節點。從總書記下團第二天開始,華龍網連續推出“報告總書記”系列稿件7篇,將總書記提到的重慶特產、美景、產業與實際一一結合,就總書記關心的地方一一回應。這種“回放”與“呼應”的方式,放大了新聞事件中最受關注的熱點,進一步強化了時政報道的可讀性,牢牢抓住了受眾眼球,僅在重慶客戶端一個平臺上的流量就超過125萬。
這種主動“蹭熱點”的方式,在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中被再次用到。報告已出,“取消流量漫游費”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華龍網抓住“到底什么是流量漫游費”這個小切口,推出原創稿件《【兩會觀察】“流量漫游費”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從網友最關心的問題和取消之后的實際利好入手,尋根問底,答疑解惑,被全國多家媒體轉載。
在全國兩會報道這樣的重要時政報道大舞臺上,以華龍網為代表的一批地方新聞網站越來越引人矚目。媒體融合已經推進多年,地方新聞網站正積極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一條以“小”見大、彰顯地方特色的時政報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