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6月30日文章,原題:中國“非主流”明星的沉浮有那么一瞬間,讓我感覺似乎中國僵硬的審美標準正處在被顛覆的邊緣,或者至少在被改寫。從“創造101”——一檔當下正火的中國綜藝真人秀節目就可以窺見一二。一開始,一位名叫王菊的25歲女選手(在賽季之初差點失去晉級機會)似乎沒有一絲成功可能,但在后面幾周,王菊迅速吸引了觀眾注意,并在最終22名競演者中排名第二。突然間,中國娛樂圈的評論者們開始苦思冥想:像王菊這樣“壯實”“黝黑”以及“不那么漂亮”的女性是怎么在選秀場上贏得一票粉絲的。
從一開始,王菊就和“創造101”的其他女生大不一樣——她們擁有苗條的身材,甜美的笑容以及白皙的皮膚,完全符合當今中國女性推崇的“白瘦美”標準。對于外國人來講,他們驚訝地發現王菊(竟然)被視為中國娛樂圈一位勇敢的突破者:事實上,王菊也很漂亮,而且她的身形完全沒有超出標準范圍。但在一個推崇“白瘦美”標準的時代,她略黝黑的膚色,稍結實的身材以及毫不修飾這些特征的率性與坦誠讓王菊與眾不同。雖然王菊最終在最新賽季排名滑落至第15位并遺憾敗北,但她戲劇般的演藝沉浮也掀起了一場關于女性身形、社會流動性以及女性引導力的話題討論。很多中國人將王菊的突然走紅視作一次重新審視女性以及女性審美的絕佳機會。
事實上,隨著中國社會快速發展,中國人的身形也在發生改變。城市化進程以及更高熱量的進食習慣意味著中國成年人總體上比以前更壯實。雖然中國人身形普遍更加豐腴,但是理想的身材——尤其對女性而言,在向另一個方向轉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健康概念風行一時,影視明星鞏俐和鄧麗君的身材模樣頗受青睞;最近十年,受日韓流行文化輸出影響,人們更加推崇白瘦美;同時,追求骨感的美麗概念正值中國社會越來越看重女性外表之時。在職場,姣好的容貌被視為同職業技能同等重要。當很多人歡呼王菊那種“不可能”的成功時,我們不應感到驚訝。在那些“美麗局外人”看來,王菊的故事能引發她們(他們)的廣泛共鳴。
對于粉絲來說,王菊在舞臺上的表現正是她們推崇和歸屬的。▲
(作者任遠(音),趙雨笙譯)
環球時報201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