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升
摘 要 新聞媒體工作人員面對的行業眾多,除了具備新聞素養之外,還要對各行業的專業知識有深刻的了解,媒體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都市生活類報紙理財新聞版編輯在工作當中,存在著類似于眼睛里的“盲點”,包括對資本市場走向判斷失誤等,這是編輯由于自身能力所限而無法掌控和克服的客觀存在,需要想方設法縮小和消除“盲點”區域。文章通過研究生活類媒體理財版面的編輯工作“盲點”,分析其存在形式和成因,探索如何解決這些現實問題。
關鍵詞 理財版;盲點;報紙新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12-0038-02
每個人都有盲點,從生理學上講,視網膜上無感光細胞的部位稱為盲點。因為盲點是視神經穿過的地方,這個地方人眼沒有視覺細胞,物體的影像落在這個地方也不能引起視覺。同樣,理財新聞版編輯在工作當中也存在“盲點”,包括對資本市場行情走向判斷失誤,對于稿件中的采訪對象無法準確評估其專業水準等。這是編輯自身無法掌控和克服的客觀存在,需要編輯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盡可能縮小和消除“盲點”區域,才能為投資者提供相對準確、更有價值的操作建議。
1 理財版編輯“盲點”形式
都市生活類報紙的理財新聞版面并不是像專業財經媒體那樣“高精尖”,主要關注股票、基金、黃金、外匯等主要投資產品,編輯版面過程存在的“盲點”區域也是多樣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對于股市大盤或者基金、黃金、外匯等的走勢方向預判錯誤,本來是要繼續下跌的走勢,見報標題卻是有望繼續上漲,在一定程度上誤導投資者進行錯誤的買賣操作。例如《青島早報》2014年4月21日25版見報頭題稿件“優先股滬港通護航IPO第二季”在預測股市走向方面有出入。這是新華社發送的財經稿件,頭一天晚上被編輯采用上版,主要內容是第二輪IPO臨近,優先股、滬港通將引入增量資金對沖IPO“抽血”,投資者在申購新股時要注重公司質地,以免碰上業績迅速虧損股。顯然,此稿的主基調認為大盤走勢會相對樂觀,但事實上當天股市出現低開沖高又跳水的震蕩大跌走勢,讓股民很失望。
記者采寫的理財新聞稿件中,編輯對現場狀況了解不透,對一些采訪對象不熟悉,對其專業水平及可信度無法評估,對其觀點正確與否方面必然存在盲區。新聞傳播領域長久以來希望招聘多專業的人才,但在實際工作中,很難兼顧到新聞從業者和所面對專業領域的契合度,尤其是文科生在采寫新聞中,需要面對大量理工科、醫學、財經類稿件,專業素養脫節嚴重。
從網絡上選用的外報理財稿件時效性至少差一天可者更長時間,可當天的行情必然有變化,稿件難免有過時之嫌。但在報紙的編排過程中,我們有無法避免選用“他山之石”,這一點短期之內還難以解決,除非擁有龐大的采編團隊。
2 理財版編輯“盲點”成因
對應于理財版編輯“盲點”的存在形式,可以大致找到其形成原因。
眾所周知,影響證券市場榮枯的因素太多了。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等基本因素,甚至自然學說,刮風下雨也都有關系。也就是說,資本市場的行情波動其實是不可預測的,惟一能夠確定的是它在波動,大盤的走勢實際是市場上所有投資者心理活動影響作用產生的結果。即使是資深的專業分析師、投資顧問或者理財師都無法準確無誤地斷定出股市、基金、黃金、外匯的后市走勢,畢竟左右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太多。預測大勢動向一般要用到技術面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再加上行為心理學分析,這三方面可以說都是理財版編輯的“盲點”區域。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對大勢的走向出現誤判在所難免。
記者采寫理財版面稿件自然下了一番功夫,不過,無論稿件寫得多么精彩,畢竟編輯不在現場,沒有感同身受,在后期加工處理時難免存在“盲點”區域。新聞現場究竟發生了什么狀況,記者是不是關注到了方方面面等有時會讓編輯心里打鼓。還為,被采訪的對象是什么身份背景,有什么樣的工作經歷,是否具備專業一定的水準等,這些都不是編輯所能掌控的“盲點區域”。由于不熟悉文中被采訪對象的情況,編輯不能像記者那樣面對面交流有所了解和把握。
和訊網、新浪財經、網易財經、中財網等各路財經網站信息量巨大,理財新聞豐富各有特色,具備一流的專業實力,都市生活類報紙的理財新聞版從上述財經網站獲取一些精彩新聞是必須的,畢竟記者們寫的稿件數量有限,版面吃不飽必須請“外援”。新華社稿件自然是重要的信息渠道,尤其是一些重鎊深度分析特稿很有價值。不過,跟報紙一樣,財經網站及新華社當天發布的新聞基本上是頭一天發生的,當天晚上采用過一天見報,難免過時一天,可行情動態變化是時刻都在發生的,這就成為編輯的“盲點”之一。
3 理財版編輯“盲點”的防范
無論如何,生理學上的盲點是客觀存在,人們要做的是必須勇敢面對它,只要及時地變換幾個角度去看,盲點立馬就消除了。同樣,理財版編輯的“盲點”也是無法逃避的客觀存在,必須冷靜地正視它,想方設法縮小和消除“盲點”區域。對應于理財版編輯“盲點”的形成原因,可以嘗試以下解決方法。
3.1 提升理財版編輯的財經專業素養
實事求是地說,理財版編輯跟地方新版、國內國際時事新聞版、文娛體育版編輯相比確實存在特殊性,專業要求更強一些。假如你不懂得資本市場運作機制,不了解股市、黃金及外匯投資交易操作規則等,你就根本沒法選用和編輯理財版稿件。因為市場上永遠存在上漲和下跌、做多和做空兩種不同的觀點,對于后市行情走向大家的看法必然有分歧,不然交易也就不存在了。
到底理財版面觀點應該看多還看空?個人認為,編輯需要加強投資理財方面的專業理論學習和交易操作實戰,一方面讓自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比如本人已經通過證券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對證券基礎理論知識和交易操作規則等都充分了解,至少達到了內行看門道的水平,而不是外行看熱鬧。同時要不斷地了解掌握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個股期權等新業務知識,這樣版面內容才能與時俱進。另一方面,作為編輯必須做到把市場上的多空觀點做分類梳理,辨聽主流聲音,盡可能把知名度較高、相對準確率較高的業內機構觀點刊登在報紙上,盡可能全面客觀地列出看漲和看跌的理由,供投資者參考借鑒,讓股民自己決斷如何操作。
對于一些影響資本市場走向的突發事件,編輯需要在版面上為投資者客觀、全面地解讀,包括對板塊個股的影響,不能以偏概全。此外,市場行情的波動本質是群體心理情緒波動造成的,編輯必須了解學習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行情走勢為何總是漲過頭或跌過頭,還得適時運用逆向思維去分析利好或利空因素等。
舉一個成功的實例,2013年4月4日《青島早報》“第一理財”專欄16版頭題“黃金白銀看樣都瘋到頭了”是本人當年制作的最精彩標題之一。因為早報是提前一周預測到黃金即將大跌的媒體,當時建議投資者操作上保持空頭思路。果然隨后黃金從1?600美元/盎司附近破位暴跌至1200美元。這個好標題與編輯平時積累的專業知識及盤感是分不開的。
3.2 及時彌補編輯與采寫過程的脫節
編輯在后期加工處理理財版新聞稿件內容時存在“盲點”區域很正常,因為你不可能像記者在現在親身感受,這就需要編輯與記者進行有效及時的溝通交流,需要編輯對記者的繼續追問等,尤其是一些重大新聞事件處理。對于采訪對象的一些觀點,編輯應該勇于質疑,甚至可以再跟記者聯系過的采訪對象電話溝通,核實其觀點。同時可以側面調查落實一下相關專業水平和工作經歷等,盡可能確保版面上采用的是資深業內人士的觀點,而不是一些毛頭小伙或徒有虛名人士的觀點,以免影響到報紙的公信力。
作為一名財經新聞從業人員,經過系統的知識學習之后,還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培養良好的信息解讀能力。在工作實踐中,采訪對象等資源是可以積累儲存的。比如《青島早報》曾經舉辦過幾屆實盤炒股大賽,比賽中涌現出不少民間高手,經過核實確實有真功夫,此類高手就是值得積累儲備的采訪資源。
3.3 及時關注財經領域的發展變化
對于選用財經網站或新華社的新聞稿件存在難免過時一天或者數天的“盲點”,理財版編輯可以讓記者做落地報道或跟蹤調查,及時把當天的行情動態變化補充到稿件中,注意對內容適當做一些調整。這方面需要編輯時刻關注資本市場行情動向,關注其變化發展。幸運的是,現在手機里有很多行情軟件,可以即時查詢股票、黃金、外匯等行情走勢圖,編輯可以隨時查詢核實了解。當然,一旦行情出現重大變化,有些稿件明顯滯后就不可能再用了,編輯必須堅決舍棄。
參考文獻
[1]高菲.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的轉型融合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128.
[2]賈峰.“互聯網+融”思維——談互聯網邏輯下紙媒的“生態再造”[J].科技傳播,2015(4):154-155.
[3]張棟梁.探討財經類新聞采訪及新聞編輯寫作的要點[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2):246.
[4]麻順斌.傳統紙媒周末版的轉型探究——以《青島早報》新開設周末版“星期天”特刊為例[J].電視指南,2017(6):160.
[5]張元春.經濟新聞編輯中數據的運用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5):162-163.
[6]陳致中,王歡.財經類新聞報道之可讀性與傳播效果實證研究[J].現代傳播,2015,37(5):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