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濟冬 本報記者 邢曉婧 ●顯揚
據韓國《中央日報》2日報道,韓國半導體行業的繁榮似乎已經進入尾聲,中國半導體正在崛起,韓半導體人才面臨被中國“挖墻腳”的局面。
報道稱,中國計劃在未來7年投入1萬億元人民幣,將半導體自給率從2016年13.5%提高到70%。目前韓國半導體出口總量的40%都出口到中國,中國提高自給率會令韓半導體產業遭受直接打擊。
中國通過企業并購和人才引進吸引韓半導體業的人才。《中央日報》稱,一家中企向韓國半導體設備制造商Semics公司提出并購提議。中企提出對合資企業持股51%,中企方面愿意為該公司支付在華建廠、購買設備以及研發相關的所有費用。此外,為吸引人才,中企也提供優渥待遇。韓國《每日經濟》稱,中國給韓國技術人才的薪水十分優厚。如果是三星電子部長級技術人員,年薪將達到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8萬元)。
同樣是半導體“翹楚”的日本,也發生人才出走。《日本經濟新聞》稱,東芝、日立、富士通等科技公司的半導體工程師,紛紛離開日資企業轉向中國等市場。原因之一在于日企不重視新興產業,而中國企業充足的研發費用也使得日本工程師更愿意留在中企。
中國通信專家項立剛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企業“挖墻腳”是市場競爭最基本的辦法,全世界的企業都一樣。就好比三星集團曾經從臺積電挖走技術牛人梁孟松博士一樣,梁博士的加入很快提升三星的市場競爭力。當然,他后來又被中芯國際挖走。
項立剛認為,日韓對中企有警惕心可以理解,當年日韓發展過程中,美國也一樣有警惕心。中國不需要理會這種心態,應專注于提升自身能力,想方設法吸引并留住人才,這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環球時報2018-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