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疾病簡介
流行性出血熱也叫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發熱、出血、充血、低血壓休克及腎臟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
疾病潛伏期一般為2~3周,臨床上可分為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復期等五期,早期癥狀主要是發熱、頭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極易與感冒混淆,造成誤診而延誤病情。該病典型表現為: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皮膚黏膜三紅(臉、頸、上胸部發紅)、眼結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
二、傳播途徑
本病宿主動物和傳染源主要是小型嚙齒動物,所以鼠是向人直接傳播并導致人類感染的重要途徑。腎綜合征出血熱的傳播途徑主要分為五種:
1.呼吸道傳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熱病毒,可污染塵埃后形成氣溶膠顆粒,經呼吸道引起人的感染。
2.消化道傳播:鼠排泄物若含出血熱病毒,可污染食物、水,被人誤食后可感染此病。
3.接觸傳播:被鼠咬傷或者鼠類排泄物、分泌物直接與破損的皮膚、黏膜接觸,可感染此病。
4.蟲媒傳播:老鼠體表寄生的螨類叮咬人亦可引起傳播。
5.母嬰傳播:孕婦患病后可經胎盤感染胎兒。
三、預防措施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日常行為能夠幫助預防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發生。請采取如下日常措施來保護自身的健康:
1.接種疫苗:接種出血熱疫苗是預防流行性出血熱的最有效手段。
2.滅鼠和防鼠:滅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關鍵。要大力組織群眾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滅鼠,消除患病隱患。
3.清潔環境:做好室內外環境衛生,保持居室干燥和通風、床下不放雜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產日消、及時清除積存垃圾;滅螨、防螨。
4.搞好食品衛生: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和食物保藏等工作,杜絕病從口入;糧食、食品等應儲存在嚴密無縫的容器內,并加蓋以防鼠污染,切勿暴露堆放,剩飯菜必須加熱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5.做好消毒工作:對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動物尸體及其排泄物等,均應進行消毒處理,防止污染環境。
6.注意個人防護:不要直接用手接觸老鼠及其排泄物;經常接觸可能有老鼠活動的土壤和植被的園林、清潔人員應加強個人防護,穿工作服、戴手套,口罩;不坐臥草堆,勞動時防止皮膚破傷,損傷后要正規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時,要穿襪子,扎緊褲腿、袖口,以防螨類叮咬。
四、溫馨小貼士
如果您出現包括發熱、頭痛、腰痛、咽痛、眼眶痛、咳嗽、流涕、惡心、嘔吐或腹瀉在內的類似流感癥狀,建議您及時到醫院就診,提醒接診醫生先排除流行性出血熱。
摘自《楊凌時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