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思 群
(上海市基礎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上海某商業(yè)中心工程,地理位置屬于城郊繁華地帶,地質介于粉土層與粉質黏土混合型結構其地下的水位屬于正常。施工區(qū)域周邊各種建筑物、管線較多,環(huán)境十分復雜,基坑北側為11萬V地下高壓線,東側為地鐵11號線高架,西側為在建居民樓小區(qū),基坑環(huán)保、安全等級均為一級。本建設工程主體結構為6層商業(yè)建筑,設置3層地下室。淺層地下水屬潛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潛水水位埋深一般為地表下0.3 m~1.5 m,常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為0.50 m~0.70 m。基坑的最大開挖深度為20 m,平均開挖深度14.7 m。
本工程主體結構設置3層地下室,基坑總面積約46 600 m2,基坑總延長約867 m,其中A區(qū)面積32 300 m2,B區(qū)面積14 300 m2。
深基坑圍護剖面布置見圖1。

1)深基坑圍護樁。圍護結構采用φ900@1 100鉆孔灌注樁,局部臨基坑邊承臺及深坑區(qū)域采用φ950@1 150鉆孔灌注樁,豎向設置三道鋼筋混凝土支撐。
2)深基坑止水帷幕。本工程采用φ850@600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為增強止水帷幕的止水效果,鉆孔灌注樁與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之間進行壓密注漿加固。
1)擋土墻自身漏水。
本深基坑工程周邊采用240 mm厚磚砌擋土墻,局部位置在砌筑施工過程中擋墻灰縫不飽滿,存在間隙。坑外地表水沿著灰縫的空隙深入冠梁上部,在冠梁上部形成積水,流入基坑內。
2)擋土墻接縫漏水。
由于采用磚砌形式的擋土墻,墻體與冠梁上部不可避免的存在施工間隙,坑外地表潛水沿著施工縫隙在冠梁上部形成積水。
冠梁局部區(qū)域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由于操作工人振搗不密實,冠梁內部形成空洞、縫隙。模板拆除之后在冠梁表面形成貫通的對拉螺桿孔洞,后期施工完成之后坑外地表水由此處薄弱區(qū)域滲入,形成滲漏水。
按照設計施工要求,圍護樁樁頂需錨入冠梁內,但由于圍護樁設計本身不連續(xù),故而冠梁與圍護樁接縫處存在縫隙,此部位亦是后期冠梁部位滲漏水較為嚴重區(qū)域。
外觀質量:嚴重影響外觀質量,長時間滲水將導致混凝土、樁間土脫落,鋼筋外露,影響支護體系安全。
結構施工:嚴重影響后續(xù)結構施工,混凝土澆筑、養(yǎng)護、防水層施工以及地下結構臨近坑邊的施工。
驗收評審:當構造物有外觀缺陷時,不得對分項工程質量檢驗評定,外觀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評審結果。
周邊環(huán)境:滲漏水將降低周邊土體的地表水位,造成周邊建筑及地表沉降,帶來安全隱患。
費用增加:后續(xù)修補、堵漏以及坑外井管回灌將一直增加施工成本,并降低施工功效,影響施工進度。
在深基坑支護工程中,冠梁部位滲漏水造成的原因繁多,本文主要分析由幾種原因造成,并針對成因結果進行及時施工、技術層面的預防及保障。本文探討冠梁部位滲漏水主要因素:1)基坑變形影響;2)樁頂及冠梁施工。
隨著基坑開挖以及地下結構回筑,進而基坑暴露的時間逐漸增加。由于坑外側向水土壓力的作用,導致圍護結構往基坑方向產生變形。基坑變形產生會導致深基坑周邊的排水溝及環(huán)形道路產生裂縫(見圖2),雨天或排水不暢坑外明水便滲著坑外排水溝及環(huán)形路的縫隙滲入冠梁與圍護樁樁間,造成深基坑滲漏水。
預防措施:
1)在地下結構回筑期間,每層樓面板施工完成之后,及時做好地下室外墻和基坑邊緣之前的回填工作。回填優(yōu)先考慮采用黃沙回填,若采用土回填,應分層夯實,分層厚度不大于500 mm。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可適當加快施工進度,減少基坑變形,從而進一步控制冠梁部位滲漏水。

2)基坑周邊1倍開挖距離范圍內避免重物堆載,減少基坑沉降變形。
3)施工過程中密切關注基坑監(jiān)測數據,同時現場預備好應急物資,一旦出現監(jiān)測數據異常,立即開啟基坑應急預案。
1)圍護樁樁頂處理不到位。
原因分析:在首層土方開挖完成之后利用機械進行圍護樁樁頂浮漿鑿除,造成圍護樁樁頂混凝土松散、不密實。擋土墻部分泥土由于雨天沖刷及自然剝落掉落至圍護樁之上,未對圍護樁樁頂進行處理便進行冠梁的鋼筋安裝及混凝土澆筑。待后期冠梁混凝土澆筑完后,圍護樁樁頂與冠梁之間產生縫隙,導致后期地表水從縫隙中滲入圍護樁樁頂。
預防措施:圍護樁樁頭超灌部分采用人工鑿除的方式,嚴禁機械鑿除,在鑿除完成之后利用高壓風槍對樁頭碎混凝土、泥土等進行處理。質量人員在混凝土澆筑之前對冠梁模板進行檢查,保證模板內無雜物、積水等,否則不得進行隱蔽,確保后期混凝土澆筑完后之后,冠梁與圍護樁之前無縫隙,可極大的避免冠梁部位滲漏水。
2)冠梁螺桿孔洞影響。
原因分析:在前期冠梁施工過程中設計方未考慮到基坑滲漏水的風險,模板加固采用普通對拉螺桿,而未采用止水螺桿,待后期模板拆除完成之后,地表水便直接沿著螺桿孔洞往基坑內、冠梁處產生滲漏。
預防措施:冠梁模板安裝,僅可能采用單邊支模。可以有效的減少對拉螺栓孔洞。如實在無法實施時亦可采用止水螺桿可有效降低滲漏水風險。
3)冠梁后側止水帷幕破壞。
原因分析:在前期冠梁施工中由于施工特性,背向基坑一側無法施工立模。需利用挖機土方開挖部分槽段用于施工人員施工工作面,讓施工人員進入綁扎鋼筋及外側模板。然而此塊區(qū)域土方挖除將造成冠梁上部止水帷幕破壞,而后期此塊區(qū)域后回填的土體較為松散,更是無法保障地表水流向冠梁,繼而進入坑內造成滲漏水。
預防措施:在基坑外預先埋設少量微擾動注漿孔,一旦滲漏水情況加劇,可立即對坑外注漿孔進行注漿處理。而微擾動注漿亦可應對在周邊存在大量保護性建筑及環(huán)境保護等級高的區(qū)域,發(fā)生基坑監(jiān)測數據異常,基坑周邊發(fā)生過大沉降造成基坑亦可作為應急措施予以補救。結合本工程案例實施效果來看,有效的控制了基坑變形及冠梁部位滲漏水。
本深基坑工程施工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必須加強施工過程中的事前質量控制。從優(yōu)化設計施工方案著手,盡量從源頭控制圍護樁冠梁部位滲漏水情況。
本工程通過前期的技術計算、設計優(yōu)化、方案比選等多種技術手段,分析出冠梁滲漏水的成因,而后期在施工過程中,并采取上述有效的預防措施加以避免,成功的杜絕了冠梁部位滲漏水,為后續(xù)施工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大降低了基坑變形的風險。值得廣大從事深基坑施工管理的技術人員借鑒,并在將來的深基坑工程中實施運用,能夠有效的保障基坑安全、提高施工質量、減少成本投入、創(chuàng)建企業(yè)形象。
參考文獻:
[1] 趙云非,王曉琳.城市地鐵深基坑施工滲漏水原因分析與預防[J].隧道建設,2013,33(3):242-246.
[2] 谷湘泉.地鐵車站深基坑地下連續(xù)墻接縫滲漏原因分析及防治[J].江西建材,2014(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