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 劍 秋
(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科研設計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水工構筑物一般是大壩、引水系統、發電廠房、船閘等,大部分是大體積混凝土,某工地水處理系統,其輻流沉淀池、壓濾車間、廊道及渣漿泵房結構鋼筋密度大,施工復雜,混凝土方量及其澆筑難度大。據現場施工情況擬采用C25自密實混凝土澆筑,以下是其設計過程。
1)填充性。自密實混凝土必須能夠流動并填滿模板內每個角落,無須振搗,依靠自身重量且能密實成型。
2)抗離析性。自密實混凝土在流動過程中必須保證不離析、減少泌水。
3)間隙通過性。自密實混凝土在流過密集鋼筋或狹窄空間時不能產生堵塞,為此應減少粗骨料的粒徑和用量,適當增大膠凝材料比例。
1)水泥。
選用低熱硅配鹽水泥,品種和選擇確定于混凝土工作性、強度、耐久性等的要求,水泥用量一般為200 kg/m3~400 kg/m3,水泥用量過大會增大混凝土的收縮及開裂風險,且不經濟。當水泥用量低于350 kg/m3,一般須同時使用其他粉體摻合料,膠材用量不宜超過500 kg/m3,本工程選用華新低熱水泥。
2)粉煤灰。
摻加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節省工程造價,還可以降低初期水化熱,減少干縮,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本工程選用四川珙縣Ⅰ級粉煤灰。
3)細骨料。
自密實混凝土的砂率一般比較高,若采用細砂,將會增大拌和物用水量,并對拌和物工作性及混凝土力學性能產生不利影響;粗砂則會降低混凝土拌和物黏聚性,流動性變差;宜選用級配良好的中砂,質地均勻潔凈砂,細度模數2.3~2.8,本工程人工砂石系統生產的人工砂根據要求細度模數控制在2.5~2.7,屬于級配良好的中砂。
4)粗骨料。
骨料的選擇對于自密實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和耐久性非常重要。骨料粒徑越大,混凝土抗離析性和自密實性能越差,粗骨料選用本工程大型人工砂石系統生產的人工粗骨料,粒形好,質地均勻,壓碎指標小的潔凈人工碎石,最大粒徑為20 mm。
5)外加劑。
對外加劑的要求為:與水泥適用性好、減水率大、緩凝、保塑。該配合比擬選用龍游五強外加劑廠生產的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ZB-1C800,進廠時已進行嚴格檢驗,各項性能指標均符合要求。
性能要求:SF1(擴展度550 mm~655 mm),擴展時間VS1(2 s~6 s),障礙高差BS1(20~40),SR離析率l≤20。
設計強度等級:C25。
1)水泥:華新低熱42.5硅酸鹽水泥,28 d強度48.3 MPa,密度3.27 g/cm3;
2)粉煤灰:四川珙縣Ⅰ級煤灰,密度2.52 g/cm3;
3)骨料:玄武巖生產的人工粗細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徑20 mm,表觀密度2.83 g/cm3,針片狀含量3.2%,壓碎指標6.2%。細骨料飽和面干表觀密度2.81 g/cm3,細度模數2.63,0.08以下粉體含量6.0%;
4)外加劑:龍游五強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ZB-1C800,減水率28.1%,推薦摻量0.5%~0.8%。引氣劑采用長安育才GB-9K,推薦摻量(0.4~1.0)1/萬。
1)粗骨料最大粒徑和單位體積用量。
a.粗骨料粒徑據現場施工設計要求最大粒徑20 mm。
b.單位體積混凝土中粗骨料體積用量按規范DL/T 5720—2015水工自密實混凝土技術規程中規定,在0.280 m3~0.350 m3,初選為0.330 m3。
2)單位體積用水量、水粉比和單位體積粉體量。
a.單位體積混凝土中用水量,骨料最大粒徑為20 mm,DL/T 5720—2015水工自密實混凝土技術規程規范要求為155 kg~185 kg,初選為177 kg。
b.水粉比按體積比,宜取0.80~1.15,初選為1.06。
c.單位體積粉體量宜取0.13 m3~0.23 m3,根據單位體積用水量和水粉比計算為0.167 m3,符合范圍。
3)本配合比選擇含氣量為3.0%。
4)自密實混凝土單位體積漿體量宜為0.29 m3~0.40 m3。計算為0.344 m3,符合范圍。
5)單位體積細骨料用量。
根據單位體積粗骨料用量、用水量、粉體量、含氣量確定,因細骨料中含有6%的粉體,絕對體積經計算為0.315 m3,占骨料總體積的49%,符合范圍45%~55%。
6)確定單位體積膠凝材料體積用量。
單位體積膠材用量等于單位體積粉體量減去砂中所含的小于0.08以下顆料含量,計算得到為0.148 m3。
7)計算水膠比和理論單位體積水泥用量。
1)DL/T 5720—2015里面理論水膠比計算使用的規范是原DL/T 5330—200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新規程DL/T 5330—2015已有多條款進行了修改和說明。
2)DL/T 5720—2015水工自密實混凝土技術規程規范里面使用原規范DL/T 5330—2005中的保羅密公式來計算理論水膠比,但是現行規范DL/T 5330—2015已取消了保羅密公式,并認為強度與膠水比呈非線性關系,從現行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理念,還是遵循現行L/T 5330—201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提出的設計方法和過程。
筆者認為:
1)規范DL/T 5720—2015在理論計算水膠比的選用回歸系數A和B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原規范沒有低熱硅酸鹽水泥在不同摻合料時回歸系數A和B的選擇值,而現在低熱水泥已廣泛用于水工大體積混凝土。
2)初始水灰比選擇。
依據DL/T 5330—201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7.0.1程序進行。初始水膠比選擇參照DL/T 5330—2015條文5表3。
本標段工程的保證率(P)均為95%,為此,概率度系數(t)取1.645。
C25配制強度計算為31.6 MPa,初始水灰比選擇為0.45。
1)根據規范DL/T 5330—2015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條文說明第5款,表3水膠比的參考范圍,選擇初始水膠比0.45。
2)C25配制強度計算為31.6 MPa,根據初選的用水量177 kg,計算理論水泥用量為393 kg/m3,理論單位體積粉體量0.120 m3,小于初選計算的0.148 m3。
3)當單位體積膠凝材料用量大于理論單位體積水泥用量時,通過試驗建立活性摻合料體積摻量與強度的關系,再由混凝土強度確定活性摻合料體積摻量,計算出單位體積活性摻合料用量和實際單位體積水泥用量。初選煤灰體積摻量為25%,30%,35%,初始配合比基本參數確定如表1所示。

表1 初始配合比基本參數(三個不同煤灰體積摻量)
配合比試驗通過不同的煤灰摻量,拌和物的性能狀態,多次調整試驗,再據28 d強度試驗結果,復核得出自施工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表2為拌和物性能、表3為施工配合比。

表2 自密實混凝土拌和物性能

表3 自密實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1)施工中要注意的是自密實混凝土的流動性大,對模板的側壓力大,制定施工方案時要考慮周到,另自密實混凝土對用水量較為敏感,必須要根據粗細骨料含水狀態及時檢測并調整用水量,其攪拌時間相對于普通混凝土要長,拌和時間不宜小于120 s,才能保證其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動性。
2)本次配合比設計試驗結果,在滿足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的條件下,通過調整水粉比和粉煤灰摻量來滿足拌和物的性能和混凝土強度。在拌和站生產時,試驗人員認真做好相關檢測準備工作,嚴控混凝土生產拌和狀態。自密實混凝土由拌和樓罐車運至澆筑點,泵車輸送自然入倉,流動性好,沒有進行人工振搗,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無蜂窩麻面,密實質量好。解決了鋼筋密度大結構復雜的大型污水輻流池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取樣試驗一次灌注成型,混凝土28 d強度35.7 MPa。
3)水工施工混凝土配合比首先是考慮強度,通過建立強度與膠水比的關系曲線,再根據混凝土配制強度選擇水灰比。而自密實混凝土其強調的是混凝土的工作性,材料體積和水粉比,采用了全新的配合比設計理念,再兼顧其強度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