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菊芬
摘要:近年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事件屢屢被曝光,這引起了社會和民眾的普遍恐慌,讓人們最基本的食品安全權受到嚴峻挑戰。農藥用量嚴重超出相關的標準,很多不達標的添加劑和化學藥品進入農產品生產領域,在農產品的生長過程中,普遍應用生長激素,且有嚴重的濫用情況,導致農產品問題頻發,在這樣的情況下,廣泛深入的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就顯得十分必要而且重要,運用該技術在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也是意義非凡。本文主要介紹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的主要特征,并著重介紹了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在監管工作中的應用情況,希望相關從業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監管工作
1 我國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的主要內容
1.1農產品中天然毒素的檢測技術
對于農產品中天然毒素的檢測技術進行深入廣泛的運用,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緊迫的事項,民以食為天,對于天然毒素的有效檢測和消除除,這是人們的食品安全權得以保障的前提。針對農產品來講,其主要的天然毒素包括,硫代葡萄糖苷、 黃曲霉素、生物堿等。在這其中最為常見的是一種致癌性比較強的黃曲霉素,在針對農產品中黃曲霉素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測時,最主要使用的是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技術(ELISA ),對于黃曲霉素的檢測比較有效,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的薄層層析法是有很大關聯的,只是在檢測操作過程中更加簡便,檢測速度也更快,成本更低,準確性進一步提高。
1.2 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技術
在對于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環節之中,會使用各種各樣的化學農藥,所以,進一步有效加強對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的檢測,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效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是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決定性因素。針對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屬于一種痕量或超痕量的檢測分析,對于的檢測過程中儀器的各項要求都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對于檢測儀器要具備更高的靈敏度,檢測方法要更加快速便捷,并且操作要足夠方便簡單,具有比較好的可操作性。當前,高效農藥十分廣泛的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得以應用,對于農藥殘留的檢測也要越來越嚴格,強化檢測技術標準。比較廣泛使用的檢測技術包括,液相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這樣的方法都比較快速,靈敏度也比較高,在檢測范圍上更加廣泛,能夠深入的運用到對于農產品中農藥殘留展開與之相適應的定量和定性檢測。其中,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中,酶抑制劑檢測法、酶聯免疫法等應用的也比較多,我國控制農藥殘留主要運用酶抑制測技術。但是,這樣的酶抑制測技術也有著某種程度上的不足,對于氨基甲酸酯、有機磷類的農藥檢測,在檢測精度方面不是十分高,其結果不能真正實現定量、定性檢測。現在的市場上已經有很多種農藥殘留檢測儀器,例如,農藥殘毒快速檢測儀、農藥殘留偵毒器等。伴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檢測技術的不斷推進,各種現代化的新型檢測儀器也應運而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對于農產品農藥殘留的檢測水平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達成了農藥殘留檢測準確性更高、成本降低等檢測效果。
1.3糧食熏蒸劑的檢測技術
在農產品儲存的過程中,往往通常會因為害蟲的侵入而不斷的繁殖,這樣對于農產品就會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破壞和污染,在針對農產品害蟲的防治和檢測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所采用的是熏蒸化學劑,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害蟲進行比較有效的消除和抑制。然而,熏蒸化學劑本身就含有很多的毒性物質,例如敵敵畏、溴甲烷、磷化氫等成分,這些成分對于人體健康都是很大的威脅,所以,在對儲存農作物進行農藥檢測時,不僅要對農作物進行農藥殘留檢測,更需要展開熏蒸劑殘留檢測。在具體的檢測環節,要有針對性的運用氣相 色譜檢測技術、比色檢測技術等。 1.4農產品中微生物的檢測技術
在農產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細菌、病毒等,有微生物的情況會對于農產品儲存和使用,有很大程度上的影響,特別是微生物在繁殖的時候,會產生一定數量的毒素,這樣會對于人們的食品安全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對于農產品在食用或者加工之前就需要嚴格的微生物檢測,以從根本上確保食品質量的安全。微生物檢測技術主要包括:紫外光顯微鏡計算級數、自動旋轉平板計數 技術等。對微生物展開更加快速的檢測技術有:放射測量、 微量量熱等。
1.4農產品儲存過程中的檢測技術
不同的農產品有著不同的儲存要求,在具體的儲存過程中,如果儲存方法不科學合理就很容易產生農產品的變質,從而引發食源性或者是失誤性的中毒問題所以,對于農產品儲存質量的檢測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并且要有針對性的研發出更有效的檢測技術,紅外分析儀有著比較好的檢測性能,其主要是通過透射光譜對于農產品整體上的脂肪、氨基酸、蛋白子及水分含量展開有針對性的測定,這樣的操作技術操作起來更加簡便,并且檢測速度比較快,在檢測中不需要進行化學處理,換而言之,就是在檢測的過程中對于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具有使用的廣泛性。
2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在監管工作中的運用
2.1切實增強農產品監管方式的改進
科學合理的利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夠更有效的從技術層面加以改進,從源頭和根本上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有效的規避傳統意義上的監管方式的弊端,為切實有效的發揮監管工作的意義和功用保駕護航。切實有效的改進其檢測技術和監管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農產品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順利運行,并真正的發揮實效,從根本上保證在監管工作的各個階段,從源頭到上市銷售都能夠實現有效的監管,以科技的力量和技術的效應,讓盡管工作更科學合理。
2.2促進監管工作更符合流程,管理辦法更有針對性
根據農產品食品安全質量檢測的相關技術,針對不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檢測,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這樣能夠讓相關部門在監管工作中按照檢測技術的針對性開展行動,監管工作更有限的標準和規范可以遵循,在具體的工作環境中可以樹立起更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實踐方向,促進監管方法更科學有效,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工作流程更能體現出規范化、標準化,監管工作的效率,以及制度和流程是確保工作能夠科學有效執行下去的基本保障。
2.3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有效規范市場監管
通常情況下,農產品在進入市場之前已經進行了相應的檢驗和檢測,但是有很多的批發市場或者是偏遠地區的產品通沒有任何認證許可和質量安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能進一步樹立起行業的標準和規范,讓生產者、消費者和供應商等各個方面都有相應的檢測技術標準去比對,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構建起相應的科學合理的體系,讓大家在體系中進行各種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更有針對性,能真正做到有技術可遵循,讓事情變得更正規合理。所以,在消費者進行選擇的時候,就顯得茫然失措,有針對性的利用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可以有效的方便消費者在市場環境中選擇安全可靠的產品,利于市場環境的凈化,促進監管工作行之有效。
2.4實現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
我們都知道,生態、質量、特色、適度規模是品牌強農的基礎;品牌能夠從根本上有效提升產品的無形價值,提高品牌溢價的戰略舉措。在中國特色的三農現狀下,以品牌化為引領,倒逼“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最后實現品牌強農。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
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優質安全的農產品,首先是產出來的。要加快標準制修訂進程,加強標準的宣傳推廣和使用指導,大力宣傳農獸藥、飼料添加劑、抗生素使用規范,印發“明白紙”、掛歷圖,讓農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推進規模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建立生產記錄臺賬,通過2-3年努力,大城市郊區、“菜籃子”主產縣基本實現按標生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等優質特色農產品,滿足人們優質化、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
3結語: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國計民生,是其他行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要切實有效的利用農產品相關的農業資源優勢,切實有效的改善和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條件,從根本上提升檢測水平,為全面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保證監管工作順利進行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劉海英.淺談農產品質量安全及其檢測技術[J]. 農產品加.2014,12(12).
[2] 林志軍.廈門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M]. 集美大學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