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軍,黃相迪
(1. 成都華氣厚普機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2. 西南科技大學 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近年來,霧霾天氣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中國治理大氣污染的力度也不斷加強。除了研究新型的能源節約技術[1],采用創新型的碳排放管理方式[2],減少汽車尾氣排放也是一種重要的措施。由于天然氣不是絕對的環保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溫室效應,此外“煤改氣”造成了天然氣價格暴漲,致使其經濟性變差。因此,近年來世界各國都致力于尋找一種既屬于環保燃料,又容易獲取的天然氣替代物,即氫能。
氫氣與氧氣反應釋放能源的同時生成水,因此汽車利用氫能就是真正的污染零排放。中國目前已把燃料電池汽車的系統開發作為“863”計劃項目,但在該系統的研發中,通常都把精力放在汽車的改造上,忽略了加氫裝置的基礎設施研究及控制系統開發。加氫站裝置需要通過改進工藝流程、優化設備選型、提高模塊化程度和工廠預制化程度等措施,來提高設備的整體性能,減少設備安裝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
按氫氣來源方式,加氫站可分為兩大類: 站外制氫(off-site)和站內現場制氫(on-site)。站外制氫是指氫氣在制氫廠集中制取,然后通過高壓氫氣輸送、液氫輸送、管道輸送等輸送到加氫站,運輸成本目前較高。站內制氫的技術路線主要是天然氣、甲醇等化石燃料重整制氫和電解水制氫[3-6]。加氫站系統流程如圖1所示,主要工藝設備包括: 站外制氫的卸氣區設備、站內現場制氫區設備、壓縮增壓區設備、儲氫區設備、加氫設備、儀表風氮氣系統等。

圖1 某加氫站系統流程示意
1) 卸氣區設備。卸氣區設備由卸車口管組及轉換操作閥門、卸車操作柱、卸車區火焰探測器、卸車區氫氣壓力變送器及現場指示儀表、氫氣泄漏探頭等組成。卸車區氫氣泄漏探頭、卸車區火焰探測器及現場指示儀表、壓力變送器等則實時監測卸車區設備的工作狀態,出現異常情況時會及時報警,聯鎖實現安全保護。
2) 壓縮增壓區設備。壓縮增壓區設備主要由壓縮機、壓縮機區氫氣泄漏探頭、壓縮機現場遠傳儀表、現場緊急停車系統(ESD)按鈕及壓縮機區火焰探測器等組成。
3) 儲氫區設備。儲氫區設備由高壓儲罐、儲氫區氫氣泄漏探頭、儲氫區火焰探測器、儲氫區現場及遠傳儀表及現場ESD的啟停按鈕等組成。
4) 加注機區設備。加注機區設備由加氫機、加注機區火焰探測器、加注機區氫氣泄漏探頭、壓力變送器及現場指示儀表等組成。
加氫站監控及數據采集系統(SCADA)由氫壓縮機控制系統、站控控制系統、火災報警和氣體檢測系統FGS (fire alarm and gas detector system)、站控系統工作站和一卡通收費工作站組成[7-8],加氫站SCADA系統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加氫站SCADA系統拓撲結構示意
1) 氫壓縮機控制系統。該系統由西門子S200PLC,I/O模塊,Profibus通信模塊及現場變送器等組成,主要完成2臺氫壓縮機的啟停控制、自動切換、過流過載保護、處理ESD信號及與SCADA系統工作站通信等。
2) 站控控制系統。該系統由PLC和I/O模塊、現場變送器等組成,主要完成加氫站工藝管線上閥門的控制,實現氫氣壓縮、卸車及加氫流程和應急保護,現場工藝參數的顯示、報警,處理ESD信號及與SCADA系統工作站通信等。
3) FGS。FGS是針對火災和氣體探測的安全管理系統,由現場檢測元件、邏輯運算、執行元件、模擬報警盤及不間斷電源等組成。通過對加氫站現場的消防按鈕、氫氣氣體檢測終端等的檢測信號的采集,輸出控制信號,實現報警燈、報警鈴等的控制。
4) 一卡通收費系統。一卡通收費工作站與2臺加氫機同時通信,完成加氫流量、壓力、溫度、加注時間等參數的采集,實現加注量控制和記費功能,并具有車輛信息登記、車輛卡發行、充值、掛失、注銷等業務,提供卡余額信息、車輛信息、黑名單信息、鋼瓶到期檢驗日期等信息查詢功能。
加氫站管理分散,數據、信息資源存在一個個信息“孤島”,數據統計等手工操作不僅增大了工作量,而且無法避免人工錯誤。針對加氫站信息管理現狀,企業加氫裝置管理過程中面臨如下問題:
1) 公司總部無法實時監控加氫裝置的運行狀態,出現緊急情況時,無法做到及時統一調度。
2) 加氫裝置之間數據孤立,總部統計運行數據時,收集數據的流程繁瑣。
3) 加氫裝置的卸氣量、氫氣的存儲量及氫氣的售賣量分散、凌亂,無法做到方便快捷的收集,不能實時進行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分析。
4) 手工抄錄運行數據,歸檔管理不方便且容易遺失。
5) 設備健康狀態缺乏了解。
根據目前加氫站站控控制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加氫站智能遠程控制方案。該方案可實現高效、快捷的設備管理和安全生產監管,方便相關人員對各加氫裝置進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提高了公司總部對各個加氫站的設備管理水平。
智能遠程控制系統云平臺采用多級架構模式,主要由設備層、傳輸層、云平臺、應用端等層級組成,具備遠程設備實時監控、設備運行報表查詢、設備報警實時推送等多元化管理功能[8-11],智能遠程控制系統架構如圖3所示。
1) 設備層。設備層是對加氫站設備數據和現場儀表設備數據進行采集和監管,儀表設備數據涉及儲罐、橇內工藝閥門控制點、各工藝檢測點的壓力和溫度數據,還包括卸車、氣體壓縮、調壓、待機、儲存、輸出等各種工藝過程狀態數據等。
2) 傳輸層。設備數據傳輸主要有兩種方式: 有線網絡傳輸和無線網絡傳輸,兩種網絡傳輸同時并存,以保障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和可靠性。當有線網絡穩定時,則通過站級數據傳輸系統傳輸給云平臺設備監控管理系統;當有線網絡斷開時,則自動通過3G/4G智能網關進行數據傳輸。
3) 云平臺。云平臺是設備數據處理中心,其中部署了1套云平臺設備監控管理系統,該云平臺可匯總各加氫站站點傳輸的設備數據,并通過大數據分析、計算后,形成可視化的設備管理數據和報表,并可在移動終端設備APP或PC端Web頁面進行展示和報警信息推送等。
4) 應用端。應用端主要提供設備數據的多種展示,即手機、PAD等移動終端設備,可通過APP進行遠程監控;筆記本電腦、大屏投影等PC終端可通過Web方式進行設備遠程監控。

圖3 智能遠程控制系統結構示意
在總結傳統控制模式缺點的基礎上,廣泛調查加氫站經營企業在設備監管、設備維護、報警處理上的需求,開發的智能遠程控制系統具有如下優點:
1) 設備狀態及數據監管功能。
2) 設備預警、報警推送功能。
3) 減少了非計劃停機時間,減少了生產損失。
4) 增加了平均故障時間間隔(MTBF)。
5) 減少了平均修復時間(MTTR)。
6) 改善了設備可靠性、優化了設備故障分析(FTA)和失效分析(FMECA)。
在傳統PLC加SCADA系統模式上,應用云技術和先進的系統架構,使智能遠程控制系統具有如下優點:
1) 采用物聯網及云平臺等先進的網絡管理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加氫站點聯網方式。
2) 采用三層系統構架,運用C/S和B/S模式,把核心運用程序布置在高可靠的云服務器上,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
3) 不僅能對設備狀態進行遠程監控,還能對設備自身的健康狀態及供、銷、存進行大數據分析。
4) 具有一定的故障自診斷和故障定位功能,可以在加氫站加氫裝置出現故障后,迅速查明故障類型及部位,減少了故障停機時間。
云平臺作為智能遠程控制系統的核心,實現了設備的接入、配置、管理、展示和數據處理。無論身處何地,使用者通過Web網頁和手機APP即可實現對設備狀況、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的查看,報警推送,設備資產管理等;同樣通過手機也可以遠程控制加氫裝置;實現遙控、遙測功能。
1) 流程圖展示。智能遠程控制系統通過工藝流程圖的展示,讓客戶對整個加氫站的工藝設備、工藝參數及狀態有個直觀的了解,方便加氫站的整體管理與調控。
2) 報警推送。當加氫站加氫裝置有故障報警時,系統將報警推送到手機APP端、Web端、平板電腦端,分別顯示報警級別、報警原因、報警值、報警開始時間、報警持續時間等;報警級別分為特別緊急、緊急、一般緊急,并用不同顏色表示。
3) 設備資產管理。系統可以記錄并管理相關數據,包括臺賬、制造商、型號、序列號、物料清單,服務開始時間、供應商合同,設備圖紙、安裝說明書、設備相關圖片等。
4) 工單管理。工單是企業監管維護人員完成日常工作的重要依據,根據檢修、巡檢、保養、改進等不同類型的工作,可以輕松創建工單,并根據區域、設備和專業對工單進行管理,直至歸檔。
5) 維護管理。通過現場拍照、錄音、儀表讀數和保修,可監控設備狀態,有效地執行現場點巡檢工作;同時可訪問后臺歷史數據庫,協助評估診斷。通過二維碼或RFID強行掃描,確保按照規程保質、保量完成相應的工作。
6) 加氫裝置所需備品備件的庫存管理。創建備品備件的物料清單(BOM),進庫、入庫、調整和采購申請,備品備件數量查詢,安全庫存量、備件短缺統計等。
7) 報表管理。讓維護管理回歸到“事實”和“數據”上來。幫助企業針對工單中的記錄數據進行維護分析,衡量MTBF和MTTR等維護關鍵指標。通過圖表完成故障分析并驗證想法,快速地做出準確的決策。
應用基于云技術的智能遠程控制系統,既能通過實時狀態監控、設備故障預警提高加氫裝置的可靠性,解決信息孤島問題;也能有效地解決加氫裝置的設備狀態監控、安全預警、運營數據采集與分析、氫源的調度管理等問題;還可以提高資產使用率,降低維護成本,減少非計劃停機時間,降低MTTR,增加MTBF;此外還能為以后實現無人值守積累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 袁晴棠.資源能源節約技術發展趨勢[J].當代石油石化,2006,14(05): 1-6,49.
[2] 毛森茂,陳藝璇,瞿凱平,等. 電力企業碳排放研究現狀及展望[J].新型工業化,2016,6(09): 1-10.
[3] Kiyotaka T,KikuoY,MadokaY,et al. Estimation of Consequence and Damage Caused by an Organic Hydride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7,42(41): 26175-26182.
[4] 潘愛華,馬建新,高峰,等.汽車用氫燃料加氫站系統配置的研究[J].工礦自動化 ,2003(06): 49-52.
[5] 黃軍.加氫站配置及SCADA系統認識[J].裝備制造與教育,2017(03): 41-50.
[6] Amgad E, Krishna R, Erika S, et al. Tube-trailer Consolidation Strategy for Reducing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 Cos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4,39(35): 20197-20206.
[7] 楊海鵬,戴波.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在石油化工企業中的應用[J].新型工業化,2014,4(03): 44-51.
[8] 鄭宇,程樂峰,孟科,等. 能源互聯網分布式設備協調控制軟件系統平臺方案設計 [J].新型工業化,2016,6(11):15-34.
[9] Philip C,Harald M, Caspar R, et al. Migration of a SCADA System to IaaS Clouds—a Case Study[J].Journal of Cloud Computing, 2017,6(0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