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 賀妮馨


[摘 要]供應鏈在本質上是風險鏈和價值鏈,供應鏈管理同時也是對風險和價值進行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作為一種控制社會責任風險、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與效果的有效手段,對于促進供應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和平衡成員企業權益、實現企業和整個供應鏈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存在耦合性和互動性,本文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構建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為基礎、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以社會責任風險管控為中心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架構,并從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提出實施路徑,旨在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中各節點企業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建設,有效防控供應鏈社會責任風險,實現供應鏈持續優化和企業綠色增值。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內部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8)03-0013-06
一、問題的提出
對于內部控制的研究與實踐,目前大都限于控制點(風險點控制)、控制線(流程控制)、控制面(政策制度控制)、控制體(組織控制),研究的視域限于企業范圍。當前,隨著商業生態的日益復雜化和競爭的白熱化,供應鏈、戰略聯盟等新興組織形態優勢凸顯,超越單個企業內部控制,聚焦于控制鏈和控制網的研究,更具戰略高度、系統性和應用價值。控制鏈是面向供應鏈提出的內部控制理念,是指內部控制不只是限于企業內部,而要基于整個供應鏈的戰略布局來合理設置和有效運行,核心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和供應鏈上其他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相輔相成,有效鏈接,產生內部控制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
供應鏈是基于相關企業生產經營互補性和物流方向一致性而提出的,其在本質上是風險鏈和價值鏈。供應鏈上不同企業在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上具有差異性,但在供應鏈上也具有利益共生性和風險傳導性。因此,供應鏈上不同企業實施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共同構建和優化相互對接嵌套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系統,能夠對風險鏈和價值鏈進行有效控制,保障供應鏈管理目標的實現。隨著媒體不斷曝光企業社會責任缺失事件以及全民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關注度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已逐漸從寬度上延伸至企業所處的整條供應鏈,從高度上影響企業發展戰略,傳統灰色乃至紅色的供應鏈管理不再適應人本社會經濟發展的訴求,綠色供應鏈管理應運而生。綠色供應鏈管理對環境因素的重視,將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有機整合,能夠控制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風險,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實現企業價值增值。全球已有不少企業開始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2007年沃爾瑪開展“360環?!表椖?,堅持“5R”原則,為其全球供應鏈節約了成本,帶來了經濟利益;國內企業也開始重視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問題,如立白集團提出“引領綠色健康”的口號、江中集團實施的“綠色創新戰略”成就其跨越發展等。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企業考慮到環境成本投入不能立即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等問題而缺乏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實際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具有深遠影響。同時,實證檢驗表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企業內部控制質量分別對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發揮促進作用[1]。因此,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作為一種控制社會責任風險、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與效果的有效手段,對于促進供應鏈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和平衡成員企業權益、實現企業和整個供應鏈價值增值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構建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為基礎、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以社會責任風險管控為中心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架構,并從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提出實施路徑,為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中各節點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建設,推動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風險和價值管理,實現鏈條上各企業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和保障。
二、文獻回顧
全球化發展日新月異,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逐漸由單個企業擴展到供應鏈?;诰G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是內部控制研究的新領域,兩者有機耦合有助于推動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和風險控制。
1.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現狀
綠色供應鏈管理起源于美國,國外學者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就是將傳統的供應鏈網絡與環境進行整合(Gilbert,2001),涉及到產品的設計、原料采購、選擇、制造工藝以及最終產品交付給消費者的全過程(Srivastava,2007),是一種從戰略角度幫助公司定位的工具(Schrettle et al,2014)。我國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我國學者認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但斌、劉飛,2000),需要把供應鏈企業的業務流程看作是一個整體過程,形成集體化供應鏈管理體系(汪波、申成霖,2004)。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兩個維度,即軟維度(高管承諾、組織文化、綠色動機等)和實維度(戰略、技術等)[2]。汪應洛等(2003)則進一步將綠色供應鏈細分為生產系統、消費系統、社會系統與環境系統等四個子系統并提出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四個基本原理[3]。雖然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于綠色供應鏈管理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但都認同將環境因素融入供應鏈管理中,把綠色管理作為企業文化(武春友等,2001),是企業沖破發展瓶頸的戰略選擇(高潔,2014),是企業實現綠色化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彭娟,2009)。
2. 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現狀
全球化浪潮中跨國公司供應鏈管理的加強、發展觀念的轉變、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質性收益構成推動企業社會責任運動的外在沖力、思想基礎以及內在動因(高鳳蓮,2006)。社會責任主體從單個企業擴展到供應鏈,是供應鏈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需要[4]。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展開(申光龍等,2009),整合鏈條企業社會責任(陶菁、顧慶良,2009),促進供應鏈活動與環境相容的程度以及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與實施(汪應洛等,2007)。實證研究表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會對供應鏈管理績效產生積極影響[5]?,F代企業管理模式從傳統供應鏈管理向綠色供應鏈管理的轉變,為供應鏈管理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和履行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如成員企業間文化差異、成本與利益協調問題等問題(李雷鳴等,2008)。那么,如何協調企業之間的關系,提高綠色供應鏈管理CSR的履行程度?有學者提出,我們應在“利益相關者合作”邏輯下,引入共同治理機制[6],在供應鏈內建立合作戰略,共同促進供應鏈CSR活動的發展[7]。
3. 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研究現狀
企業內部控制與企業社會責任存在互動性,兩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通過借助財務績效這一中間變量對企業社會責任與內部控制之間的互動性進一步實證檢驗,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內部控制三者之間存在顯著正向影響的關系[8]。在社會責任與內部控制融合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眾多學者試圖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構建。王海兵、王冬冬(2015)對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概念、目標、主體和對象、原則等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探討,對于深入研究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花雙蓮(2011)構建了“目標、要素、主體和層面”四位一體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從戰略控制、管理控制和作業控制這三個層面展開研究[9]。王海兵、伍中信等(2011)則構建了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以企業社會責任風險管控為中心的人本內部控制戰略框架[10]。在此基礎上,王海兵、劉莎(2015)進一步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提升至戰略層次,提升控制的效率與效果[11],推動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建設和實施。
4. 研究述評
現有文獻多為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社會責任和內部控制之間兩兩關系的研究,三者融合研究不多,但前人的研究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提供了思路?;诰G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將三者有機耦合,能夠實現1+1+1>3的協同效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為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進行框架構建并提出實施路徑,有效降低社會責任風險和實現企業及整個供應鏈的價值增值,提升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同時,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中各節點企業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建設,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實現供應鏈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構建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理論與實施體系
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耦合,為構建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奠定基礎,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有效防控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風險。本文主要從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耦合性和互動性、框架構建及其實施路徑進行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理論框架的構建。
1.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耦合性和互動性
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耦合性主要體現在發展戰略、流程活動和過程優化三個方面。綠色供應鏈管理整體發展戰略與節點企業發展戰略高度耦合,協調統一,提高內部控制的環境適應性,推動鏈上節點企業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承擔水平。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業務流程構成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系統不斷對其進行調整與優化。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耦合性是構建理論框架的基礎,企業必須正確認識兩者的耦合問題,努力營造企業綠色文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樹立鮮明的企業綠色形象,追求環境利益雙豐收以達到企業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供應鏈管理引領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體現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互動性,促進耦合性的提升。在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戰略的引領下,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通過響應綠色供應鏈管理的需求,合理制定企業發展戰略,設計內部控制機制,對整體流程進行有效控制,打破傳統內部控制的局限性,幫助社會責任理念順利融入綠色供應鏈管理中,有效管控環境風險,促進綠色供應鏈的持續優化和企業價值增值。
2.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
綠色供應鏈管理重視企業內外部環境影響,強調企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方面的社會責任。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有助于防控企業社會責任風險,維護和平衡企業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的綠色健康發展。運用內部控制手段控制與監督企業合理履行環境責任,有效管控環境風險,是人本經濟時代下供應鏈上的各企業貫徹落實其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從寬度上將社會責任延伸至整條供應鏈,從高度上影響企業發展戰略,對企業提出更高的要求?;诰G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包括企業綠色發展戰略、控制活動、控制報告與評價以及信息與溝通四部分(見圖1)從上而下依次包括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縱向實施從戰略目標到內部控制評價的整體流程控制和五大模塊之間的信息傳遞,橫向實施從綠色設計到綠色物流的部分流程控制和信息傳遞,通過整體與部分、靜態與動態的結合,形成閉環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系統,促進鏈上各節點企業在采購、生產、營銷等一系列經營活動過程中關注內外部環境問題,實現供應鏈整體和企業的不斷增值。
綠色發展戰略是總控,企業作為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主體,將環境因素納入企業發展戰略,制定綠色發展戰略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對于社會和環境而言,企業和供應鏈層次的決策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12],其應與供應鏈整體發展戰略協調一致。綠色供應鏈管理包括設計、采購、生產、營銷以及正逆向物流五大主要流程,可以將其細分為綠色工藝和技術、綠色材料選擇、綠色供應商選擇、綠色智造環境、綠色智造流程、綠色包裝、綠色銷售以及材料和產品回收等,構成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控制活動,不同企業通過共同構建和優化相互對接嵌套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系統對供應鏈流程各個節點進行風險控制,保障在各個環節實現資源消耗和環境負面影響最小化,促進綠色發展戰略的實現。同時,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系統對企業實施綠色度考核等監督手段,形成控制報告,包括內部控制自我評價(CSA)、內部審計(CIA)和外部審計(CPA),共同構成C-SIP-A評價體系,形成三道沿著時間軸遞進的評價與審計防線,對控制效果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此外,還可以建立以核心企業為中心的QHSE(Quality Health Supplier Environment)管理體系,對供應鏈上各企業進行監督。處于復雜商業生態環境下的綠色供應鏈節點上的企業,不同于傳統的原子型企業,各個節點企業環環相扣,相互影響,風險共擔,協同共生。因此,實施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不僅應重視單個企業內部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還應考慮上、下游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主要包括預算信息、財務信息、人力資源信息、合同信息、內部控制報告與評價信息、制度流程信息以及其他信息,信息與溝通的內容和寬度在傳統內部控制信息的基礎上大大拓展。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通過信息在不同環節、不同企業、不同部門、不同業務流程之間的輸入與輸出,不斷優化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實現流程通暢、流程增值和流程可持續。
3.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實施路徑
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實施路徑,從環境分析、機制建設、流程控制、階段分析、點面結合、流程監督到調整與優化分為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見圖2),這是由綠色供應鏈管理系統復雜的布局與囊括多元化的成員企業等特性所決定的。
(1)決策層面。決策層面主要從環境分析和機制建設兩條路徑出發,是保障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順利開展的前提。環境分析即核心企業和成員企業運用量化與質化分析手段綜合分析企業所處的內外部環境,制定并調整綠色戰略目標,確定風險偏好并合理評估風險,為企業綠色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政府作為環境優化的加速器,宏觀環境的調控者,應當為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有效的制度環境。研究發現,當政府加大對不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的懲罰力度,并提高對采取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以及消費者的補貼,可以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13]。同時,消費者是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推動者,也應作為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只有對企業內部環境以及所處的行業環境、制度環境等全面分析評估,才能制定出使供應鏈管理系統綠色發展,實現綠化企業發展戰略的目標與機制。機制建設包括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制度建設即核心企業根據其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結合供應鏈整體發展戰略,通過各利益相關者及成員企業參與,引入共同治理機制,共同構建相互對接嵌套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系統,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有效防控企業社會責任風險。文化猶如企業的血液,歷久而彌堅。核心企業應營造良好的綠色企業文化,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引領整個供應鏈管理體系都建立以綠色環保為主流的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為內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證。同時,企業文化的不可復制性也有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此外,傳統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側重于單個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除了囊括多個不同企業以外,還要將環境因素加入其中,為CSR內部控制活動的開展增加阻礙。因此,在機制建設過程中,還應考慮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運作過程中的障礙因素,比如成員企業之間缺乏溝通、缺乏信任和綠色技術瓶頸等,制定應對措施,促進綠色供應鏈管理順利實施。
(2)執行層面。執行層面分為流程控制和階段分析兩個環節,主要針對流程進行控制和分析。流程控制可以細分為縱向整體流程控制和橫向供應鏈流程控制??v向整體流程控制,即核心企業根據綠色發展戰略,結合風險應對策略,綜合運用控制措施,從綠色發展戰略到內部控制報告與評價整體流程實施有效控制,維護和平衡各企業之間的權益。成員企業則應積極響應核心企業和供應鏈的需求,履行好自身的社會責任。橫向供應鏈流程控制,即企業對從綠色設計到綠色物流一系列業務流程進行控制。以核心企業為主導采用問卷調查法或分析企業前期財務數據、銷售記錄等了解消費者綠色偏好,調整產品設計,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確保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最小。采購環節應特別關注材料和供應商的選擇,與供應商進行對話并建立伙伴關系[14],了解合作企業風險價值,評價合作企業的風險度,對具有不同綠色度的合作企業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15],還應設置合理的供應商激勵機制。人本經濟時代,生產環節應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利用綠色材料、綠色生產設備、綠色生產技術等資源,為員工創造宜人的工作環境,充分發揮新時期內部控制的職能。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不僅可以改善員工的生活質量、工作條件以及生產流程[16],還可以提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對于銷售環節,企業應采用綠色環保的包裝材料,選擇合適的綠色營銷戰略并對下游企業與消費者宣傳可持續消費理念。對于運輸環節,企業應選用對環境危害最小的交通工具,并且對其提供廢舊產品的回收再利用的技術支持,實現綠色物流。階段分析,即各企業通過對不同階段的流程進行控制,分析差距和問題并及時反饋做出修正,對各階段社會責任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因此,企業內各部門兼的合作與分工,成員企業間的信息與溝通尤為重要。在“大數據”、“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由核心企業為中心建立社會責任信息管理網絡系統,打破各部門之間信息不能共享的壁壘,穩固供應鏈上各關聯企業的合作伙伴關系,增強企業綠色發展意識,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3)監督層面。對于監督層面,主要通過點面結合對供應鏈整個流程進行監督,不斷調整和優化實施路徑。以單個企業為點,以整條綠色供應鏈為面,再結合非營利組織(NPO)、行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對其實施全面監督和全程監督。從供應企業角度實施監管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監管產品生產、銷售和運輸等過程是否環保,安全;二是監管對使用后產品的回收、處理以及合理處置[17]。以單個企業為點,即鏈上各節點企業從綠色發展戰略到內部控制報告與評價實施全程監控,通過由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共同構成的C-SIP-A評價體系,來評價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與缺陷的性質和原因,以適當形式及時向上級匯報。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三聯”審計和功能協同,包括實施互聯網+內部審計的“聯網”審計,建立內部審計的“聯審”機制,以及實現內部審計與外部相關組織的“聯動”[18]。以整條綠色供應鏈為面,即通過QHSE管理體系,積極開展QHSE審計,對供應商、上下游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環境影響等進行不定期考評,及時形成評價報告并進行公開披露,實施全面監督,有效防控企業社會責任風險。對不符合標準的企業進行整改并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幫助其提高綠化水平,還能加強跨部門、跨企業的合作力度。同時,NPO、行業組織、消費者等的第三方監督對樹立企業綠色形象,提升履責水平,減輕環境壓力降低環境風險具有重要意義。湯曉建(2016)認為內部控制是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的調節器,對其有正向調節作用[19]。因此,監督層還能通過信息反饋機制起到調整與優化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和供應鏈系統的作用,通過內部控制報告與評價,發現缺陷和問題,采納各方部門、機構對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構建與實施的不同意見,層層反饋,為企業決策層不斷完善與改進企業機制、制度與文化以及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提供參考。
四、研究結論與展望
供應鏈在本質上是風險鏈和價值鏈,供應鏈管理同時也是對風險和價值進行管理?;诰G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重點關注環境等方面的社會責任,響應綠色健康發展的號召,運用內部控制手段控制與監督企業合理履行環境責任,有效管控環境風險,實現企業價值增值,是人本經濟時代供應鏈上各企業貫徹落實其綠色社會責任的必然選擇。綠色供應鏈管理與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存在耦合性和互動性,本文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提出了以核心企業為基礎、以利益相關者為導向、以社會責任風險管控為中心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從環境分析、機制建設、流程控制、階段分析、點面結合、流程監督到調整與優化分為決策、執行和監督三個層面提出實施路徑,為加強綠色供應鏈管理中各節點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建設,有效防控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風險,實現鏈條上各企業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和保障。同時,國家法律法規等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出臺對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實施具有促進作用,能夠推動綠色供應鏈管理落地,減輕企業的環境壓力與社會責任風險。
未來的研究需要從更細致的層面對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的實現機理與實施路徑進行探索,明晰承擔社會責任在實現供應鏈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地位與意義,加強建設企業綠色文化與制度,培養各階層管理人員與員工的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后續研究可以將預算控制納入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中,加強企業預算控制建設,保障綠色供應鏈管理順利實施;還可以將合同控制納入綠色供應鏈的供應商管理中,加強企業對供應商環境行為的管理,同時將“互聯網+”思維融入社會責任內部控制建設中,運用數據挖掘技術更好地建設綠色供應鏈管理下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有效管控供應鏈上節點企業社會責任風險,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價值增值和供應鏈上企業的協同共生。
[參考文獻]
[1] 王海兵,韓彬.社會責任、內部控制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基于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5-84.
[2] Dubey R,Gunasekaran A,Papadopoulos 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further research directions[J].2017,24(1):1-35.
[3] 汪應洛,王能民,孫林巖.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國工程科學,2003(11):82-87.
[4] 陳遠高.供應鏈社會責任的概念內涵與動力機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5(1):75-78.
[5] 繆朝煒,伍曉奕.基于企業社會責任的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體系與績效檢驗[J].經濟管理,2009(2):174-180.
[6] 吳定玉.供應鏈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2):55-63.
[7] 王能民,汪應洛,楊彤.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進展及趨勢[J].管理工程學報,2007(2):118-122.
[8] 王海兵,劉莎,韓彬.內部控制、財務績效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影響——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分析[J].稅務與經濟,2015(6):1-9.
[9] 花雙蓮.企業社會責任內部控制理論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1.
[10] 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田冠軍.企業內部控制的人本解讀與框架重構[J].會計研究,2011(7):59-65.
[11] 王海兵,劉莎.企業戰略性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框架構建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5(4):31-37.
[12] Carbone V,Moatti V,Vinzi V E.Mapping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and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an Exploratory Perspective[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12,21(7):475-494.
[13] 李廣華,段燦.綠色供應鏈中政府、企業和消費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J].商業時代,2013(3):49-51.
[14] Van Tulder R,Van Wijk J,Kolk A.From chain liability to chain responsibility: MMNE approaches to implement safety and health codes in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09,85(Suppl2):399-412.
[15] 許建,田宇.基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風險評價[J].中國管理科學,2014(S1):396-403.
[16] Mzembe A N,Lindgreen A,Maon F,et.al.Investigating the Driver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Global Tea Supply Chain: A Case Study of Eastern Produce Limited in Malawi[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6,23(3):165-178.
[17] 朱慶華.閻洪.綠色供應鏈管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18] 王海兵,曹瑞翔.“互聯網+”時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趨勢[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3):55-60.
[19] 湯曉建.內部控制、制度環境與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質量[J].會計與經濟研究,2016(2):85-104.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
Based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Wang Haibing,He Nixi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ongqing 400054,China)
Abstract:Supply chain is essentially a risk chain and value chain,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s also the management of risk and valu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s an effective means of controll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isk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terprise operation,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ies,maintain and balance the rights of member enterprises,and realiz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the whole supply chain.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ve the coupling and interaction. This paper,based o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nstructs the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which is based on the core enterprises of supply chain and which is stakeholder-oriented and tak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risk control as the cent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from three aspects of decision-making,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ion. The purpose i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 on each node in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ffectively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isk of supply chain,and realize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and enterprises' green value added.
Key words: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social responsibility internal control
(責任編輯:張丹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