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 朔

之前我說過,賺錢、花錢需要同樣的本領。如果了解一些蓋茨基金會的運作,我們會發現企業家將這些本領在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說,她認為蓋茨基金會自成立以來做得最牛的事情,就是在2000年投入7.5億美元,參與成立GAVI(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實現了全球免疫治理的系統性改變。
全球每年有幾百萬新生兒死亡,其中三分之二死于麻疹、瘧疾、乙肝、黃熱病等,而這些病都可以通過注射疫苗預防。但窮人的購買力有限,他們的需求不會被市場關注,公司也不會投入資金做研究。目前,全球仍有3000萬貧困國家的兒童無法獲得基本的免疫接種。
2000年,比爾·蓋茨希望解決疫苗問題時,面對的是一連串問題:有沒有企業來研發疫苗?誰來采購疫苗?有沒有錢采購?疫苗質量怎么監管?疫苗如何定價?怎樣免疫接種?疫苗怎么運輸存儲?
李一諾介紹說,蓋茨基金會做的是“最不像慈善的慈善”,是一種催化式的、旨在驅動系統性變革、帶動多方參與、發揮慈善資源的杠桿效應,并設計激勵機制讓慈善投入獲得更大效益的慈善方式。
讓我們看看GAVI是怎么運作的。
GAVI發起方除了蓋茨基金會,還包括DFID(英國國際發展部)、其他基金會和企業。大家都投入了資源,并說服一些傳統捐助國政府支持GAVI,然后以政府承諾為抵押,加上世界銀行的背書,在資本市場上發行“疫苗債券”,以此籌集項目資金。為提高受援國的主人翁意識,GAVI要求他們也根據國力出資,分擔成本。很多受援國由于經濟發展,目前已經可以100%自主承擔配套資金。這種做法,保證了資金的可預期性和長期性。
藥企研發新藥,一般要投入10億美元左右,如果市場需求不可預測,很少有企業愿意如此“豪賭”。GAVI給所有疫苗企業一個保證:只要你生產,我就購買。GAVI以肺炎疫苗來做試點,整合70多個國家的需求形成規模效應,捐贈國長期承諾,確保滿足可預測的需求,并以每支3.5美元的低價進行采購,保證產品銷路。通過這樣的方式,GAVI把三項優先疫苗(五價聯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的人均免疫成本從2010年的35美元降到2014年的22美元。2014年,GAVI的73個受援國都已經推出五價聯合疫苗,包括海地、緬甸、索馬里、南蘇丹等一直被認為不可能的地方。
GAVI把所有國家按國民收入分為三類:第一類最窮的國家不用出錢,第二類國家要負擔3.5美元成本中的1.5美元,第三類國家以3.5美元的成本價購買疫苗。
許多貧困地區的電力供應不穩定,沒有冰箱、冰柜等冷鏈設備。GAVI投資研發和推廣創新技術,如比爾·蓋茨投資的一家技術公司研發了一種超絕緣制冷技術,免費轉讓給中國澳柯瑪公司,制造出一款名為Arktek的疫苗存儲箱。存儲箱使用冰排制冷,無須插電,能使箱子內部的溫度保持在0℃~10℃一個月之久。目前,該疫苗存儲箱已經在非洲和印度使用,幫助那些住在不通電、沒有公路的地區的孩子解決疫苗問題。
到目前為止,GAVI已經幫助全世界5.8億兒童接種了疫苗,避免了數百萬孩子死亡。
鑒別原理:因為硬水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待水分蒸發后,在玻璃片上殘留的固體物質自然會較多,而軟水則較少。
20多年前,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到非洲看野生動物,卻為另一個場景所震驚:非洲兒童正被痢疾、肺炎和瘧疾奪去生命?!胺侵迌和詥拭且驗樨毟F。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一件事情?!?/p>
窮人的孩子想要獲得疫苗,可其家庭無法負擔相應的費用,市場便起不了作用。“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購買基金,讓制藥公司擁有足夠多的客戶,那么這些公司就會因為市場激勵的存在而研制、生產疫苗……這就是慈善的魔力。因為慈善不需要財務回報,所以慈善能夠達成商業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慈善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在需求得到完全滿足之前,資金可能就枯竭了。這也是為什么要想產生可持續的改變,企業和政府必須發揮相應的作用。”蓋茨基金會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捐助,而是將捐助作為催化劑,“用它來構建一個合作伙伴的生態系統”,用這個系統來應對未來的挑戰。
這就是企業家在花錢方面的方式和貢獻。
如同比爾·蓋茨所說的,企業家是樂觀主義者,對未來充滿期待,愿意承擔一定的風險,總想走得快一些;他們迫不及待地行動,想到就去做;他們總是讓生意運轉良好,這樣才能做更多的事,不僅惠及富人,也惠及窮人。
蓋茨夫婦在2017年的公開信中這樣展望未來:小兒麻痹癥將很快成為歷史,我們在有生之年將得見瘧疾被根除,再沒有人會因為艾滋病而死亡,患結核病的人將減少,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將營養充足,發展中國家的兒童死亡事件將變得和發達國家一樣少見。我們不確定這些展望究竟哪一天會實現,我們也不知道這些展望在未來發生的先后順序,但我們對一件事是確定的:未來將會讓悲觀主義者感到驚訝。
19世紀后半葉以及20世紀,都是美國企業家的世紀。當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已經不再遙遠之時,中國的企業家們有沒有考慮過,如何把社會的期望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企業家還可以做什么,應該怎么做。
比爾·蓋茨說,他做慈善并沒有宗教方面的原因,“是為了人類的尊嚴和平等,人生而平等,我們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就應該怎么對待別人”。
不是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有可能進化成文明。有濟世意識并付諸實踐的企業家,才是商業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文明尋思錄(第二輯):中國新商道與商業新未來秦朔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