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高生
黃梅戲《春香傳》音樂改革的成功,開辟了一條黃梅戲音樂發展的繁華大道。幾十年的黃梅戲音樂創作所取得的成果和輝煌,都是沿著這條路前進的,實踐證明是正確的。
中國的地方劇種無不打上自己的地方烙印,黃梅戲也是如此,那通俗易懂、韻味親切,生動多情的安慶官話和優美流暢、樸實濃郁的鄉土音樂,這些特色就是她的烙印。
地方戲劇種的奠基石是音樂,而聲腔是靈魂,代表著劇種,聲腔的發展決定劇種的命運,可見重要。
解放前由于多種歷史原因,黃梅戲發展緩慢,“三打七唱”的演出形式一直演到解放。
解放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扶持重視和關懷領導下,在“三改”、“推陳出新”、“二百方針”等政策指引下,黃梅戲這顆被埋沒多年的明珠,才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1953年剛成立的安徽省黃梅戲劇團赴朝慰問演出,1954年參加華東匯演,《天仙配》演出后大獲好評,影響巨大。拿了七項金獎的六個,唯音樂拿的是“音樂演出獎”而不是“音樂改革獎”。當時的省文化局長楊杰指令,把時白林同志借調省黃梅戲劇團工作,加強創作力量。1954年12月,時白林先生被借調進團參加工作的第一個戲,便是和王文治、方紹墀先生共同創作移植劇目《春香傳》,負責業務排練的丁式平副團長,首先帶領大家學習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局長夏衍的講話;藝術革新應先由國營劇團開始,年輕一點的劇種,演技和舞臺藝術還沒定型化的劇種,如滬劇、呂劇、錫劇、黃梅戲等,可以多做一些藝術革新的嘗試。
會后大家激情高漲,以學習別人,聯系自己,找出差距,制定策略,解放思想,大膽革新為戰略思想。
一、首先從音樂著手,我們雖有良好的開端,但缺乏總體構思,樂曲、唱腔、樂器配置等都有不足之處,需加以改進和創新。
二、從戲曲綜合體的藝術要求,各部門配合不協調,尤其舞美較弱。
《春香傳》音樂,以時白林、王文治、方紹墀三位共同設計創作。經研究決定,首先確定以改革發展傳統唱腔的板腔體因素為主調音樂。再根據劇情發展及人物性格予以豐富構思,采用多種手法來實現。
1、突破單一板式的反復運用,將多種板式為復合板式,使層次增加,表現力豐富,對單一板式也要進行加工潤色。
2、將花腔小調的旋律融于主調之中,使板腔體活躍,色彩更加豐富。
3、吸收其他劇種的相近音樂素材,融化于自己的音樂中。
4、用新型的中西混合樂隊,突出總譜配器和間奏音樂。
5、聲樂上試用合唱、重唱等形式。
6、實行定腔、定譜、減少自由化,以保證音樂的規范嚴謹與和諧。
三位音創者齊心努力,相互支持,合作很好,成效很大。主旋律由創作人員、導演、演員一起研究討論,修改后定稿。演員按定稿的曲譜唱,這也是首次。演員按譜唱的方式延傳至今。
樂隊的伴奏,由當時省團十來個人的樂隊完成是不可能的,距配器總譜要求差距很大,尤其是西洋樂器。因此,只有外請,最后組成了一支近20人的中西混合小型管弦樂隊。這也是黃梅戲有史以來的正規大樂隊,也是第一次有配器總譜的樂隊。
在大家共同緊張辛苦的排練下,黃梅戲《春香傳》于1954年12月底在剛建成的安徽省最大、最輝煌的“江淮大戲院”首演了,連演四五十場,場場爆滿,唱紅了整個合肥,一代黃梅戲藝術家的心血,澆開了黃梅花,向人們展現出她的魅力。
半個多世紀中,黃梅戲的音樂工作者,就是踏著他們的足跡前進,創作出豐碩的成果,輝煌的成績,使黃梅戲成為著名品牌,躋身中國五大劇種之列,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春香傳》音樂的成功,主要表現在五個唱段中;端陽歌、愛歌、別歌、農夫歌、獄中歌。
(一)

《端陽歌》譜例片段
《端陽歌》作者自述:受黃梅小戲中一首羽調式的《鳳陽歌》啟發,用新的音樂素材所創作的一首小調式的女聲二部合唱,以三度疊置的復調對位,使和聲飽滿熱情奔放。句尾的同度齊唱又使曲調純靜優美和諧。節奏內含歡快、流暢、如春燕飛舞。恰似朝鮮長鼓舞所擊節拍:冬 打打 冬打 打。樂曲一響,歌聲一起,人們就不由自主的跳起舞來。唱和舞構成“春詩”畫面使人心曠神怡,歡樂心喜。是一首用中西創作技法的典范。
(二)

《愛歌》譜例片段
《愛歌》是一首用黃梅戲傳統[彩腔]和[平詞對板]結合,編創的男女對唱。首先打破單一板式,用緊縮和擴展手法及傳統中的多句對板,雙句對板,單句對板,半句對板的多種形式,使曲調抒情活潑俏皮,達到充分而細致的刻劃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保留黃梅戲的韻味。深受人們喜愛,久唱不衰,常用于晚會,演唱會,多種演出形式演唱。
(三)

《別歌》譜例片段
《別歌》有二段唱腔;一是《明日要往漢陽走》,二是《兩班子弟》。
第一段是以男女[平詞]為主,吸收部分彩腔素材而創作的多樂句對唱,充分運用傳統的男女聲轉調。曲調中部改用一板一眼節奏,在眼上記唱,聲腔旋律的長音間隙,則用伴奏填充連接,使旋律流暢,板式活躍,在后來的電影《天仙配》的“路遇”一場中,七仙女的唱腔也使用這種形式。
第二段《兩班子弟》,作者首創了快平詞板式。用女平詞緊縮,結合八板創作的新曲。這種唱腔充分的發揮了人物高亢激動的感情,這種板式是首創。
(四)

《農夫歌》譜例片段
《農夫歌》是一首以男女聲交叉進行的二部C商調式合唱,這種商調式在黃梅戲的陰司腔中較突出,情緒表現多為悲痛之情。這首民歌風的合唱,歌頌女主人公“春香”的純潔、善良、堅貞、剛烈不屈的少女形象。當她遭災難橫禍時,人們表達對她的悲憫之情所唱出的心聲。
(五)

《獄中歌》譜例片段
《獄中歌》是一首用主調[女平詞]和[陰司腔]巧妙地融合創作的商調式樂曲,曲調深情動人,扣人心弦。加以嚴鳳英大師聲情并茂的演唱,使聽眾無不動情落淚。1959年,上海唱片廠要錄制這段唱,我們從上海音樂學院借來雙簧管和單簧管及提琴,加上我們民樂才十來個人。唱段錄完,嚴鳳英的演唱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負責錄制的一位女同志含著眼淚走過來講:“黃梅戲太美了,沒想到這么動人,這么好聽,比越劇好聽。”這首唱腔的聲音資料一直保留至今,只要一聽到這段唱腔,尤如當年嚴大師在《春香傳》獄中帶枷鎖演唱的情景,永遠不會在我的腦海中流失。
《春香傳》音樂創作改革的成功,科學性的指導和示范性地開辟了黃梅戲音樂創作的廣闊新天地。沿著這條道路,創作出了《天仙配》、《女駙馬》、《龍女》、《牛郎織女》、《孟姜女》等電影和眾多電視劇、舞臺劇、黃梅歌、交響詩等黃梅戲的精品,取得了豐碩成果。在中國幾千年的戲曲歷史的長河里,猶如鯉魚跳龍門,一躍躋入了中國五大劇種之列。創出了今天的繁榮和輝煌。但,明天的黃梅戲是什么樣的?可能是數字化?網絡化?綜合體?誰也難估計。可是不管什么樣,只要跟上改革的新時代步伐,扎根于民,服務于民,她就有生命力,人民就喜愛她、需要她。她就會存在、不會被歷史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