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晨
單國是一個古老的諸侯國,在周文王時期便存在了,估計是周朝的宗親,因為其國君也姓姬。單國的疆域在周王城附近,原本在陜西眉縣,后隨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北的孟津縣。它雖然是一個小國,但出了一個見識超俗、料事如神、有先見之明的國君——單襄公。他本名叫姬朝,公元前590-571在位,它既是單國的國君,也是周王朝的大夫。他曾經精確地預測了好幾個諸侯、達官貴人的命運。
公元前601年,周定王派大夫姬朝(即后來的單襄公)去訪問宋國、楚國等諸侯國,途經陳國(今豫東和皖西北一帶)。
他回到周朝首都洛邑之后,對周定王說:“陳國將會亡國,陳侯將遭難。”周定王問他何出此言。姬朝說:“陳國風氣頹靡、朝綱糜爛。道路沒人修理,雜草叢生,車輛無法行走,路兩邊也無護路樹;邊境上無外交官來迎接我們;湖泊沒有建立堤壩,河流上沒有架起橋梁;谷物堆放在野外,打谷場凹凸不平,田野里的莊稼衰??;廚師未為我們提供食物,里長沒有為我們安排住宿;都邑內沒有賓館,郊縣內沒有旅店;老百姓都去為夏姬修建高臺去了。最后,我們到了陳國都城,陳靈公和大臣們未來見我們,原來,他和大臣孔寧、儀行父都穿著時髦的楚服到美貌寡婦夏姬家里淫樂去了?!?/p>
姬朝之所以認為陳靈公將遭大禍,那是因為:第一,他違背祖先法令;第二,他懈怠放縱;第三,陳國處于大國之間。
果然如姬朝所言,兩年后,即公元599年,陳靈公被夏姬的兒子射死了。再過了一年,楚莊王滅亡了陳國,差點把它納入楚國的邦畿,后雖然復國,但陳國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
姬朝對諸如晉國、齊國等大國的預測也十分準確。
公元575年,楚、晉為了爭奪中原霸權,發生了鄢陵之戰,楚軍失敗。獲勝的晉國派大夫郤至向周天子報捷。郤至面對周王室大臣,自吹自擂,自夸功高勞苦,說鄢陵之戰的勝利,主要取決于他的精心策劃。周王室大臣們對他恭敬有禮,因為他們認為郤至將在晉國當權。姬朝卻不敢茍同,他表示,刀已經架在他的脖子上了,他還不自知。君子從來不自吹自擂,這不是謙讓,而是為了自保,怕自己會得罪人。因為人的天性總喜歡自己比別人強,總是把最高的恭維留給自己,如果忽視或者壓制別人的長處,將會遭到反彈和瘋狂的報復。郤至位居七卿之下,但他總想超過他們,這就必定會讓上司生氣而仇恨,郤至的實力太小,和上司對抗是以卵擊石,最終是死路一條。
兩年后,即公元前574年,魯成公和晉、齊、宋、曹、邾等國在柯陵會盟。姬朝也參加了會盟。在這次盟會上,他身邊的魯成公憂心忡忡,恐怕強大的晉國、齊國會對其不利。
姬朝叫他放心,說魯國、齊國都將發生內亂,自顧不暇,不可能侵犯魯國。
他對魯侯說:首先,就晉國而言,晉厲公趾高氣昂,走路時眼看遠方,腳步抬得很高。眼睛看遠方,就會忽視應該注意的地方;腳步抬得太高,就會失去謙虛謹慎之心。作為國王,言行不謹慎,國家就會隨之而倒霉。晉國的“三郤”也存在問題:郤锜說話尖刻,直來直去,這就會刺傷人;郤犨說話迂闊,這就會誣陷人;郤至喜歡自吹自擂,恃才傲物,一味炫耀自己的優點、功勞,這就會羞辱人?!叭S”位高權重,備受晉侯寵信,地位越高越容易垮臺,越享有厚祿的人,越容易遭到禍患,加上這樣的言談舉止,到處樹敵,誰能容忍他們的橫行無忌?其次,就齊國而言,齊國上卿國佐(國差)將會遭到麻煩,因為現在的齊國是小人得志、奸人當權,而他喜歡直來直去,當眾指責別人的過失,這就容易招人仇恨。只有善良正直者才有可能會聞過則喜、納諫如流,但當前的齊國權貴中,哪里有這種人?
魯成公以為姬朝是在安慰他,沒怎么在意,沒想到他的話很快就得到驗證。
不久,晉厲公對郤锜、郤犨、郤至不滿,再加上奸臣的挑撥離間,于是找了個借口把他們都殺了。翌年,即公元前573年,晉國權臣又殺死了晉厲公。同年,昏聵的齊靈公殺死了總是指責其過失、冒犯其權威的國佐,結果齊國政局動蕩不安。
姬朝除了能預測出問題人物的命運,也能預測出優秀者的命運。晉厲公堂侄公子周(也叫作姬周、孫周)來到洛邑,拜姬朝為老師,姬朝仔細觀察了他的言行舉止,對他十分看重,他病重時囑咐兒子單頃公,要他厚待公子周,因為他必將成為晉侯。他稱贊公子周是:立如蒼松,目不斜視,聽不側耳,言不高聲,出言謹慎,德才兼備,難能可貴。而且晉厲公形象猥瑣,缺少威儀,又志大才疏,好高騖遠,三年之內必敗亡。
單頃公記住了父親的話,善待公子周。晉厲公被殺后,晉國大臣們果然擁戴公子周為晉侯,他就是復興晉國的晉悼公。
在亂世中,要保護好自己并謀求發展,就必須謙虛謹慎,世事洞明,人情練達。陳靈公、晉厲公、“三郤”、國佐之所以遭受劫難,就是因為他們,既無自知之明,又缺少知人之智,身居高位,恣意妄為,所以終遭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