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
摘要:“十九大”背景下黨校創新黨建理論教學工作已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加強黨校黨建理論工作的重點首先要堅持黨性原則,要把黨性與科學性做到有效的統一、政治性和學術性做到統一,使重大的政治理論與政治原則問題和中央保持統一,處理好政治紀律和解放思想的關系。同時還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善于總結社會重點、難點和焦點問題,正確運用理論依據分析解決問題,給黨課教學提供真實例證。本文就此展開論述。
關鍵詞:十九大 黨校教學 黨建理論
黨建教學是黨校系統學習的優勢和特色學科,也是黨性教育在黨校學習的主要課程,其具有較高的社會需求。在黨建教學中要不斷加強黨校教師的教學水平,使其對黨建學科的鮮明特色有所把握和了解,提高自身境界,為黨建課教學做好理論支持,更好的講出新時代新黨建的新風采。
一、黨建教學中應體現出鮮明的政治性
黨校黨建教學是具有極強政治性教育的學科,和黨的事業緊密相連。尤其黨性教育是黨校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也是黨校教育的主題思想,和其他教育有所區別。如何在黨建教學中講好黨建課程,就要求把堅持黨性與科學性統一起來、政治性與學術性統一起來。在重大的原則問題上必須與中央保持高度統一的原則,通過學院反饋和調研發現,在黨建課程教學中,比較受歡迎的黨課教學模式是哪些既能堅持黨性,有能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受傳統束縛的教學課題。堅守黨性原則在意識形態上必須站穩政治立場,有鮮明的旗幟,同時還需要開拓視野,不被傳統觀念所拘泥,敢于發聲,解放思想,大膽嘗試,敢于直面社會熱點問題,提出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因此黨建理論教學中,要站咱政治的制高點,旗幟鮮明的確立黨性中的政治性。
二、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創新性教學方法
在黨建學科中最具新明特征的就是無論在那個時代,都具有獨特的時代感和與時俱進的步伐特征,馬克思主義從建立共產黨學說到建立俄國無產階級政黨再到我們黨的歷史轉變,都離不開與時代的進步和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因此在黨課教授中,與時俱進是黨建課程的新明特征,教學老師要抓住這樣特點,不能老套的照本宣科,把報紙或書本的東西死搬硬套的讀給學生,使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鑒于此,在教學中應著重抓住一下幾點;第一、通過歷史視角把握黨建與時俱進的脈絡:在黨課的講述上中,教師首先從黨的歷史視角出發,縱觀馬克思主義黨的學說,黨在各個歷史節點的發展中,都具有與時俱進的特征,如中國共產黨在思想建設時期,要將毛澤東思想建設放在第一位,著重講述思想建黨理論。在黨的作風建設講授時要清晰抗戰時期毛澤東提出的黨的建設應“具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及“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的歷史背景,并從中汲取教訓,反觀歷史無論是鄧小平時代的制度建設還是胡錦濤時期的反腐倡廉建設到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紀律建設,都與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發展的要求不謀而合。第二、根據時代特征把握黨建與時俱進的創新理論:我們黨在每個時期的發展,都有各個時期所面臨的國情、黨情的時代特征,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以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為長期的間距歷史任務,我們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不難發現在新的歷史條條件下,黨和國家面臨著巨大的執政、改革、市場經濟和外部環境等總要的考驗,因此黨在任何時期的發展都不能脫離群眾,更不能消極腐敗,黨員干部要牢記使命,干凈黨內政治環境,構建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建設。第三、從歷史方位把握黨建與時俱進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黨的歷史方位發生了幾次重要的轉變,在教學中要把歷史標記、時代色彩和問題導向等背景關系搞清楚,完善教學結構豐富教學內容。
三、教學中要體現出黨建學科實踐性特征的應用性
黨建教學屬于實踐性應用學科,因此黨建教學要結合實際,把理論和實際聯系起來,對應當前我國的時代特征和國情變化,避免在教學中出現理論脫離實踐的現象,關注社會重大熱點問題,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回答社會焦點問題,分析和解析社會熱點難點問題。
(一)運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
在黨課講授中,要將理論知識進行科學的概況,并把理論與現實中的問題進行相互結合分析,使學員在學習中,對理論知識不斷加深認知感受,并且提高自己的認知程度,在以后的工作中會隨時將多學理論和自己的工作生活聯系起來,不斷檢索自己的行為規范,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二)將理論分析與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結合
在黨建問題中,有許多熱點難點問題比較集中且解決難度大,不管使理論解析和是實踐解決都可能存在各種困難,因此解決號黨建難點熱點問題授課老師必須將強學院的引導,一般情況下要求老師要有獨特的論點和論據,在論述中求勝。在講課中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調動學院的學習積極性,由表及里,形象生動的展開教學工作。
(三)在講課時要多運用例證解析
黨建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要恰當的運用實例在授課中進行引用,所選的案例應當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可信性、風趣行。結合課程實際內容,把生活中的事例加入幽默的元素,講述給大家,加深大家的理解印象,使教學活動變得風趣活躍。比如,現在比較熱的“十九大”,有一篇名為“感悟十九大報告的‘三遠”的稿子,我們通常會認為山有三遠“高遠、深遠、平遠”。而這里講到的“三遠”中:高遠主要指思想高度;深遠主要指歷史深度;平遠主要就空間廣度而言。或許有的人剛看到這篇稿子會覺得夸大,但是細想則不然,這是對其核心思想的總結和展示,十九大的內容貫穿于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人們勾勒出新時代的美好藍圖,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奮斗目標。而且這個話題非常契合教學內容。例如,國家領導人出訪、政府報告、國家會議召開、國際爭端或者戰爭等內容都可以引入課堂,作為當前熱點話題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吸引學生興趣,從而達到對學生的教育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黨校黨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教學中應注意結合以上三點方法的結合和運用,確保教學質量,提升黨建教學工作的落實。
參考文獻:
[1]田曉霞.加強黨校黨建理論教學工作的探索與思考[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7,(04).
[2]羅小青.慕課(MOOCS)環境下大學生黨建課程建設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7,(12).
[3]林燕,王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學生黨建的途徑研究[J].學苑教育,2016,(05).
(作者單位:中共長春市九臺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