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霞
摘要:初中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奠基階段,搞好初中階段的教育,對學生的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初中語文是初中階段學科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為教學的單調、枯燥,對知識的傳授較為重視,對學生能力的提升與素養的形成卻忽視了,制約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運用多元化教學對初中語文教學來說就十分有必要了。
關鍵詞:多元化 教學 初中語文 應用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課程理念的影響不斷深入,素質教育改革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育理念的制約和束縛,切實提升教學效果,成為廣大教師共同的追求。越來越多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途徑被廣泛應用到了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但是宗旨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素質教育就是一種多元化的教育”。所謂多元化,真正表現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一方面是教學方式的多元化,還有一方面就是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從多元化的角度開展初中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的能力提升與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實現初中生更高、更遠的發展。
一、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模式的應用
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機械講授的方式進行教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滿堂灌”,這種教學方式過分重視教師的活動,忽視學生的活動;重視教師的教學感受,忽視學生的學習感受;重視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忽視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學生沒有了參與的機會,參與的熱情自然大大降低,學習的積極性自然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了。小組合作開展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是多元化教學的重要模式,具體過程就是教師首先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進行深入的了解,然后依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合理分組,本著互相促進、互幫互助的原則,并選定出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小組學習活動的組織與開展。例如在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的過程中,教師設置了這樣的問題:一般的文章,對人物的描寫都是從正面進行的,但是本文卻反其道行之,寫父親的“背影”,你能體會它的妙處嗎?文中又寫了幾次背影?哪一次寫的最為詳細、最為感人?你能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感?之后由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活動,教師不斷巡視進行指導。這種方式將課堂完全歸還給了學生,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全發揮了出來,更加深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對文章的主題認識也更加深入了。
二、情境教學模式的應用
情境教學也是多元化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因為初中生雖然相對于小學生來說已經在心智、思維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成熟,但是讓然具有一定的童心,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性格特征,創設生活、競賽、故事、問題等多種教學情境,把學生置于教師預設的多種形式的、多種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能夠深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感情的豐富和對人生的感悟。例如學習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的過程中,完全打破傳統教學中教師范讀、學生齊讀、獨自朗讀的教學形式,而是將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這首歌用多媒體播放了出來,那種優美的旋律、飽含深情的歌詞以及其中蘊含的豐富感情深深打動了學生,將學生吸引到了歌曲創設的情境之中。當教師宣布將要學習這首歌曲的歌詞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學習活動。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徹底融入歌曲營造的情境之中,對詞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對詞人情感的把握也更加準確了。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應用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是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應用方式。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更有力地促進學生實踐能力、操作能力、溝通能力、生活能力的提升,還能夠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水平。例如組織以“古詩苑漫步”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以社會調查的形式開展活動,指導學生到生活中、課外書籍中、網絡中搜集關于古詩詞發展的歷史資料,然后在課堂上開展交流活動,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獲得對古詩詞文化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增強了學生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更能夠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而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積極、深入、廣泛的參與到初中語文教師組織的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來,同教師開展良好的互動,獲得知識的豐富、能力的提升、素質的強化、理念的形成,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商愛梅.淺談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6,(04).
[2]劉海娟.多元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05).
(作者單位:山東省寧陽第二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