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跨界學習視域下企業學習建構與應用研究

2018-07-06 10:04:40溫蘊
成人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創新融合

【摘要】跨界學習所具有的跨領域融合性,為企業學習的建構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在跨界學習的視域下,分析企業學習各系統要素之間的辯證關系,建構具有跨界學習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在此基礎上以麗水A企業為例,設計跨界的企業學習活動,實現企業、學校、員工三方的深度合作互動,以期為提高企業學習有效性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跨界學習;企業學習;創新;融合

【中圖分類號】G72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8)05006307

【收稿日期】20171009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15NDJC266YBM;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為Y201737655;浙江廣播電視大學312人才培養工程資助

【作者簡介】溫蘊(1974—),女,浙江麗水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遠程教育教學設計。一、跨界學習概述

跨界學習就是跨出邊界,尋求多元素交叉的學習方式。跨界學習的思想來源于“美第奇效應”,這一效應是指,當思想立足于不同領域、不同學科、不同文化的交叉點上時,大量不同凡響的新想法得以出現,從而產生一個新行業、新領域、新模式、新風格等。“跨界”中的界是指不同領域、行業、模式所界定的概念范圍邊界,“跨界”并不是簡單的等同和疊加,是要發現事物界與界之間內在邏輯聯系、共性、規律,從多視角、創新的思維來實現多領域、多元素的交叉、滲透和融合,從而產生創新性的成果。跨界學習具有拓展眼界、激發靈感的特點,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跨界交叉活動來增加創意的潛在可能性,因此與創新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跨界學習所具有的跨領域融合性,及其對創造力的塑造能力,使其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深入研究跨界學習的理論、機制和實施框架,加強特定文化背景下跨界學習理論適應性的實踐,促進學習過程和方式的變革,推動教育培訓的創新發展。

二、企業學習現狀

企業學習是組織學習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組織學習的描述是:企業圍繞自己的日常活動和企業文化,構建知識體系、補充知識技能以及組織例行公事的一種方式;組織通過廣泛運用員工所掌握的各項技能,從而發展組織效能的一種方式。企業學習并不等同于企業員工的學習,企業學習從個體學習借鑒、引申而來,把企業作為一個學習主體,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習環境和機制,通過知識的獲得、增長、積累和創造,不斷改變個體、群體以及企業各層次的認知和行為,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和創新能力。

企業學習是企業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企業學習效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企業學習過程中呈現出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以各類學校為依托的企業學習還存在著明顯的學歷化教育傾向,忽視企業需求和員工職業發展需要,學校和企業雙方保持各自的職能和文化,難以深度合作,無法滿足企業創新和發展的目標;企業學習的課程內容側重于知識的傳授,缺乏與生產實踐和企業文化的緊密結合,缺少了實用性和價值性;企業學習機制不完善,不能促進知識技能轉化為企業應用,也就無法將學習真正轉化為企業員工的績效表現;非正式學習是企業員工主要的學習方式,但是在學校的正式學習中缺少人性化、積極的非正式學習的體驗和服務,員工在非正式學習中得到的隱性知識不能得到有效的轉化和利用。這些矛盾和問題直接影響了企業學習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其本質是沒有充分認識到企業學習的跨界屬性,不能突破企業、學校和員工之間的邊界障礙,促進多方深入互動,尚未形成一個交叉、融合的企業學習系統。

企業學習是一個處于社會交互中的活動系統,要提高企業學習效果就應該打開學習的視野,通過一系列跨越邊界的活動,促進企業、學校、員工三方的深度合作互動,使企業學習在一個不斷變化更新的活動系統中,將知識、應用、創新融為一體,提高企業學習能力。因此本文在跨界學習的視域下,分析企業學習的各個活動系統,建構具有跨界學習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在此基礎上設計企業學習活動并加以應用實踐,以期為提高企業學習有效性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三、跨界學習對企業學習的價值

跨界學習對企業學習的價值,源于企業結構和企業學習本身的特性。

1企業的生產活動分布于多個崗位

企業完成一項生產實踐活動往往涉及多個崗位,不同崗位的專業知識技能大相徑庭,因此需要跨界學習為企業員工提供與崗位需求接軌的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要重視員工團隊協作能力的發展,加強各個崗位之間的知識共享、動態交互和協同整合。跨界學習能夠促進知識在各個崗位之間的流動和整合,推進員工團隊能力的深入發展,建構從客體轉化為成果的過程。

2企業面對的是多元的社會

企業不可能單獨存在,必然處在社會生態中,要與不同類型的社會成員交互,這就要求企業對外來領域要進行跨界,以增強自身對環境的適應性。比如,在企業學習中,企業和學校之間的合作教學需要跨界;在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企業之間的學習交流形成了跨界;產品的創新變革需要對新舊知識和技術體系進行融合,跨界學習和融合是不可回避的趨勢。

3企業學習模式靈活多樣

企業員工具有成人學習的特點,因此企業學習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學習模式來適應成人學習,課堂面授、網絡平臺學習、微學習、移動學習以及借助各種社交平臺的非正式學習等等,都是企業學習的重要模式。各種學習模式本身就引入了新的邊界,要融合不同來源、形式的知識,結合不同時間、空間、內容和終端的學習模式就需要跨越邊界。缺少跨界學習的體系框架,很難促進各種學習模式的良性結合,大量的知識容易淪為信息的堆砌,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4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源于知識管理和創新

企業知識的管理和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創新有可能為企業帶來出乎意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跨界學習的核心理念就是創新,跨界學習能夠指導不同知識體系的構建、融合、升華的全過程,通過各種跨界學習活動突破常規思維的界限,促進創新思維的形成,提升組織和個人的創新能力。

四、建構跨界學習視域下企業學習的框架

結合跨界學習的理論,為企業學習建構恰當的實施框架,能夠為企業學習的實踐提供指導,保障學習的效果。

1跨界學習視域下的企業學習框架

對學習過程的分析,往往基于活動理論。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活動理論的基礎上,芬蘭學者恩格斯托姆(Engestrom)提出了第三代的活動理論。第三代活動理論認為活動源于人類特定的文化歷史進展,作為一個系統的活動包含六個主要元素:主體、客體、共同體、工具、規則和分工。恩格斯托姆特別強調,對活動的分析不應局限于單獨的個體或封閉的小團體,而應當是處于社會交互中的活動主體,主體與社會二者密不可分,隔離其中一者對另一者的分析都將毫無意義,因此基于活動系統的最小分析單元應當由至少兩個系統組成。活動理論注重活動系統中不同聲音、不同觀念的碰撞,認為矛盾出現時,正是變革和發展的機會,蘊藏創新、改變,從而推動整個系統質的轉換。第三代活動理論為學習理論帶來變革,提供了跨系統間學習的可能,即擴展學習(Expanding Learning)或跨界學習(Boundary Crossing learning)。

企業學習活動包括了企業生產活動、學校正式學習、員工個體的非正式學習三個活動空間。企業生產活動空間的主體是管理者和企業員工,通過日常的生產活動進行交流和學習,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學校正式學習活動空間的主體是教師和企業員工組成的學習共同體,通過制定學習規則,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正規培訓和學習,使企業員工系統地掌握較完整的知識體系。非正式學習活動空間的主體是企業員工,通過網絡、社交結識的具有共同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學習共同體,在非正式的時間和地點,在日常生活中以各種形式獲取強化自身效能和持續發展的知識。如何讓企業員工掌握這三個不同系統空間的知識,形成知識的共享、應用和創造,成為企業學習中的關鍵問題。將企業學習活動體系置于整個社會情境中,強調三個系統活動空間可能發生的互動、矛盾,促進不同空間主體的跨界參與,從而化解矛盾、優化互動、促發創新。本文在第三代活動理論的基礎上建構了具有跨界學習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如圖1所示)。跨界學習的邊界,源于多個活動系統之間的劃分。這個框架將企業生產活動、學校的正式學習、員工個體的非正式學習作為各自獨立的活動系統。從活動系統幾個關鍵要素來看,這三個活動系統在主體、客體、共同體、工具、分工、規則上均表現出不同的屬性,這些差異構成了三者的邊界。當前跨界學習強調,要將邊界看作潛在的學習資源,而非對學習過程的阻礙,這種邊界的價值性,為跨界提供了可能和機遇。通過這些活動系統邊界之間的碰撞、協調和融合,三方根據整體形勢不斷調整行為和觀念,原有活動不斷拓展,推動主體走向另一個活動邊界形成跨界,最終產生了一個符合社會情境的、客觀的新結構活動系統,即企業學習活動系統。企業學習活動系統中的主體和客體都進行了轉化,系統中的各參與主體基于共同的愿景和目標,將出現新的分工、規則、共同體,這些要素具備了新系統框架的跨界特性,共同實現高效的企業學習。

2具有跨界學習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特點

從第三代活動系統理論的框架中各要素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原先的活動系統,學校正式學習、企業生產實踐、員工非正式學習與新創的新系統企業學習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層次挖掘三者之間的跨界互動過程,有效運用由各要素組成的活動系統理論框架,為企業學習活動的設計和實踐提供指導。

具有跨界學習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有如下特點:

(1)主體協同互動。企業學習活動系統的主體包括原來三個活動系統的主體:學校、企業和員工,各主體之間形成多重聯系,通過跨界活動緊密相連,但是系統中各主體在工作性質、互動模式、產生效率等方面還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各主體進行系統間的跨界活動后還要重新回到各自所屬的系統,它們在邊界區來回移動,在新要素進入和舊要素產生沖突時,重新反思定位,如此反復,才能尋找到系統間最佳契合點。

(2)共同體持續穩定。共同體是活動系統中主體的集合,是為了特定的活動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的組織或團隊。學校、企業、員工作為企業學習活動的主體,根據學習活動不同的場域、時間和空間,形成不同的共同體,比如學校共同體就是以教師、員工為主體共享學習活動;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圍繞知識開展的生產活動形成了企業實踐共同體;社區共同體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由具有共同愿景和興趣的學習者組成。在現代網絡技術支持下,多種共同體在企業學習活動中相輔相成、共同成長,在生產技術維度、學習任務維度、社會交往維度均得以穩定持續的發展。

(3)客體高效整合。客體是主體追求的目標,是系統活動的期望,客體激勵著主體,驅動系統活動以客體為導向。三個系統活動的客體既有共同的愿景和目標,又有各自的針對性和任務。主體對于客體要有系統、全面的統籌能力,對學習目標和內容進行高效的整合梳理,提供系統、有序、高度提煉的知識體系,從而獲得更有深度的知識,獲得更有價值的客體,及時采用評價體系對客體進行客觀的評價,使學習主體向共同體的核心聚集,更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4)工具多模態性。工具是主體和客體的中介,并在它們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展,包括物質工具和心理工具,在跨界活動中面對實際問題,主體會根據具體情境對工具進行修改完善。在企業學習活動系統中,學習方式從傳統課堂延展到網絡、移動設備、企業的生產基地,學習工具呈現多模態性,學習主體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交流分享知識、技能、問題,激發興趣和熱情,為實施跨界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持。

(5)分工暢通有序。分工指的是共同體內橫向的任務以及縱向的角色分配,不同的共同體在實現客體轉化的過程中有不同的分工,企業學習活動系統中的分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教學管理任務分配;二是企業、學校、員工之間的學習和實踐任務分解和職能分配。分工可以相互協商完成,也可以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共同體經過一定的分工作用于客體,形成暢通有序的活動過程。

(6)規則嚴謹完善。規則是活動系統中共同體行為的規范和標準,約束主體和共同體朝向和諧的方向發展。企業學習過程的動態和復雜性,使得建立完善的規則體系尤為重要。規則分為顯規則和隱規則,顯規則是已經成文的制度、條例,隱規則是共同體在活動過程中形成的集體意識、行為規范,并被成員共同遵行。共同體中主體為了共同目標進行協商和討論,跨越邊界,共創規則。隨著企業學習活動的深入,主體參與程度加大,使合作的規則更趨于嚴謹完善,確保共同體能高效長久運行,實現客體向目標轉化。

五、跨界學習視域下企業學習活動設計

以具有跨界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為基礎,設計企業學習活動。在企業學習的跨界活動中實現五個對接,學校與企業、課程與工作、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知識與應用、評價與員工績效,通過五個對接實現跨界融合,使得企業學習和跨界學習有了實質性的“鉚接點”。

本文以麗水A企業為例,開展企業學習活動設計與實踐。該集團是中國洗滌用品行業龍頭企業,共有員工20 000余人,擁有現代化的流程控制系統和嚴密成熟的管理規程,一直走在市場前沿。A企業希望開展的企業學習能真正實現員工發展、組織發展及職業發展的統一,不斷提高企業學習能力,保持競爭的優勢。根據企業制定的人才培養計劃,先期對負責生產流水線的機械和電工維修崗位的技術人員開展學習。這些員工目前主要從職高和中專院校的學生中招聘,經過崗位培訓后上崗。在工作中發現,員工的操作技能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成熟提高,但因為缺乏后續專業化學習,在崗位創新和發展上體現出后勁不足,不能維持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局面,影響了所在崗位業務的拓展。針對員工的知識現狀和企業發展需求,以電大開放教育數控技術專業為試點開展企業學習活動。

1學校與企業對接

學校和企業應該形成一個跨界合作型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共同對企業學習進行管理運作,學校和A企業分別在目標、資源和制度三個方面進行了跨界合作。

(1)目標的跨界。學校和企業培養目標相互滲透融合,達成共同的目標,即實現企業知識增長,服務企業戰略,助推企業變革創新,使知識效能最大化和最優化。學校立足A企業的需要和利益,對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進行診斷,分析崗位能力要求;結合績效,對員工素質能力進行評估,考察職業發展的需要。同時,A企業的管理部門改變思維,強化主體意識,深度融入人才培養鏈,和學校一起參與人才、崗位的需求評估,課程體系設計,培養方案制定,雙方呈現出一種深入合作的局面。

(2)資源的跨界。不僅是學校擁有學習資源,企業也存在著豐富的學習資源,學校充分利用A企業的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文化資源。學校和A企業在師資隊伍上進行了合作,聘請企業高管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授課和講座,并且對專業建設、教學設計、教學實習等環節進行指導和監督,實現人力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企業工作環境、儀器設備、實習場所等物質資源,以企業生產活動為基礎開展“做中學”等項目;文化資源是指企業的培訓教材、技術標準、操作手冊等等,學校將這部分資源作為確定需求、制定目標的重要參考,并且納入到日常教學中。

(3)制度的跨界。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跨界合作應該形成規范、有序、長效的機制,保障企業學習的組織和實施。以學校和A企業的共同愿景和目標出發構建機制,建立了《企業學習管理條例》、《學員培訓制度》等管理制度,促進學校、企業、員工之間良好的溝通;建立了《資源共享和開發制度》、《學習評估制度》等激勵機制,將員工績效、職業發展和學習掛鉤,形成薪酬和學習相互促進的局面;建立有利于創新的管理機制,把創新成果納入到績效獎勵中,鼓勵來自不同視域的新思想能夠相互交流、碰撞和啟發。

2課程與工作對接

以跨界思維來進行課程設置,將課程體系和工作過程對接,以企業活動為線索設置專業課程,以工作任務來整合理論和實踐的課程內容,構建立體化、實用性的課程資源庫。課程資源庫包括五類,基礎課程、專業課程、 特色課程、訂單課程和生產實踐,這五類課程形成一個階段性推進的課程體系,體現了基礎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實踐技能的循序漸進過程。

目前,學校為數控技術專業建立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庫,課程資源設計如下。

(1)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緊扣人才培養目標。這兩類課程資源以學歷要求的標準建設,形式以精品課程、微課程為主,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混合學習模式。

(2)在課程體系中根據崗位技能要求和課程特點安排部分特色課程,對內容具有較強潛在聯系的不同學科或不同崗位之間進行“跨界互涉”。比如把計算機專業的語言課程《C語言程序設計》、《匯編語言》融入《數控編程技術》和《可編程控制器應用》課程,解決員工在設計作品時與計算機語言脫節的問題;把市場知識融入《數控加工工藝》課程的教學,解決工藝設計與市場脫節的問題。通過跨專業學科的互涉,形成對不同知識技能的跨界學習,滿足企業及市場發展對數控技術專業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

(3)訂單課程充分對接數控領域的主流技術發展。比如安排了“傳感器技術”、“機械制造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課程,都是與主流或新興技術緊密對接的內容;訂單課程還可以開設融入企業文化的項目,比如“面向企業班組長素質提升項目”、“面向企業基層管理者的心理健康管理項目”等等。訂單課程的形式以培訓為主,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行家擔任主講教師。

(4)生產實踐類課程注重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課程開發。比如將 《數控機床輔助功能實現與調試》、《機電設備診斷與維修》等課程與工作實踐融合,以工作實踐引導課程學習,員工在工作過程中深化知識與技能,培養職業能力。

3非正式學習與正式學習對接

員工獲取知識的方式有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企業學習是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相互融通的系統,正式學習是有組織、有目標的學習方式,比如學校正規學習和培訓。非正式學習是員工在工作、生活、社交等情境中,融合自身經驗,通過互動交流、網絡媒體等非正式的時間和地點接受知識的形式。

A企業的企業學習活動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跨界融通。

(1)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學校和企業聯手構建了網上學習平臺,提供基于WebX.0的網絡學習環境。混合學習模式根據企業員工的學習情景構建“獨立自助”、“群組協作”、“工作中學”和“課堂中學”四種學習活動以及相應的學習社群。線上學習鼓勵“用戶參與、集體智慧”,線下學習的結合則能夠促進群體學習的過程,集思廣益,并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將理論的內容落地于實踐。因此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有助于對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邊界的突破,形成良好的跨界能力。

(2)在正式學習中融入非正式學習活動。在正式課程中為企業員工創設基于崗位需求和職業追求的個性化主題學習空間,使學員的非正式學習經驗能夠運用到課程主題和任務中。學校和A企業開展了跨界學習活動項目,組織員工到標桿企業技術交流、文化體驗,鼓勵員工開拓視野,了解技術前沿,更深層次理解創新技術,并帶回到所學課程中來,開展交流、研討、實踐,將員工的非正式學習體驗和課程整合,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究的自主性。

(3)社會化媒體支持下的企業學習。社會化媒體提供了開放、參與、分享、創作的個性化空間。學校和A企業建立資源交流共享制度,鼓勵員工在各種社會化媒體平臺,比如社交網站、微信、微博、論壇上進行實踐經驗交流,通過共享、溝通等方式構建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實現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知識之間的轉化與融合。學校還可以將員工對解決問題和更新知識結構的訴求,作為正式學習深入探索的切入點,將員工在工作實踐中的體驗和理解融入課程學習內容。企業學習充分利用社會化媒體,實現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共同發展,為員工提供靈活多樣的服務,形成完善的企業學習生態系統。

4知識與應用對接

跨界學習的本質是實現知識與應用的融通,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產生質變性的突出成果。因此知識應用是企業學習能力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環節。

A企業的企業學習通過兩種模式來促進知識與應用的轉化。

(1)探索性學習與挖掘性學習的協同。企業學習要面對兩個維度:橫向開拓和縱向挖掘。探索性學習對知識作出橫向拓展應用,是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市場的探索,旨在開創全新的知識領域。挖掘性學習對知識作出縱向挖掘應用,強調對現有技術和知識的深化和鞏固,優化原有技術技能。企業既要深化和升級現有的技術和生產,又要探索和開發新的技術和市場,因此企業學習應該實現兩者長期協同模式。比如A企業要開拓個人護理用品市場,引進生產流水線新技術,在這個階段,企業的研發團隊組織一線員工以探索性學習為主,進行研發、實驗等活動,在研發新技術的同時需要有原來相關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而且原有知識基礎越豐厚,消化吸收新知識能力就越強,因此挖掘學習促進了探索學習。隨著新技術的積累,個人用品護理生產流水線技術相對成熟,就需要對探索性學習獲得的知識進行提煉和反復應用,聚焦某個關鍵生產環節,著重開展相關技術的挖掘性學習,提煉并完善技術與操作規范,形成成熟的技術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探索學習帶來的新舊知識整合,可以激發現有知識的挖掘,因此探索性學習可以推進挖掘性學習。企業學習的協同模式需要平衡探索性學習與挖掘性學習,適時進行調整切換,加強企業知識向應用的轉化能力。

(2)工學整合式學習與分散式學習的互補。工學整合式學習是將學習嵌入到工作中,在做中學,隨需而學,在特定的組織情境中獲取和吸收隱性或顯性的知識,進行理論和實踐知識的積累,并確保知識的有效轉化。比如學校和A企業將《數控機床輔助功能實現與調試》課程的教學過程安排為工學整合形式,根據企業數控機床的實際生產調試過程,將課程要求的學習任務形成完整、真實的工作任務,把相關的知識技能貫穿在工作中。工學分散式學習是工作行為和學習行為分離,企業工作時間之外的學習方式,這種形式自由、靈活。員工的職業能力培養需要瞄準職業成長的諸多要求,比如處理復雜的工作現場問題、較高的職業素養、協調合作能力等等,這些都需要通過靈活的工學分散式學習完成。企業學習根據教學內容、學習目標、員工職業發展將工學整合式與分散式學習進行互補,形成一個生動、有效、完整的企業學習活動體系。

5評價和員工績效對接

完善的企業學習評價體系可以對企業學習過程進行協調、監控、診斷,促進員工學習的動機、態度和能力改善,是企業學習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證。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企業學習評價體系,將員工在學校中的學習評價和崗位中的績效評價有效整合,有助于員工學習和績效的良性互動,形成知識獲取、知識創新、成果轉化和員工績效的評價機制。

構建科學、合理、全面的企業學習評價體系遵循以下原則。

(1)動態原則。既要考慮不同課程的教學環節和特點,又要考慮企業發展階段、環境的變化,動態調整相應的評價內容。

(2)成長原則。既要兼顧員工專業技能和知識存量水平的增長,又要突出員工在工作過程的成長速度和效果。

(3)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原則。既要突出終結性考試成績、項目作品成績以及專利、論著、獲獎等定量指標,又要重視學習態度、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等定性指標。

(4)激勵原則。將企業學習評價的結果與員工的獎懲、薪酬、晉升相結合, 檢驗企業學習有效性的同時, 也使員工在學習和創新方面所作的努力可以繼續貫徹下去。

具體而言,A企業的企業學習評價內容見表1。

A企業數控專業人才培養為期兩年半,參加學習的員工已經順利畢業拿到學歷證書。通過調查問卷和收集數據評估學習效果,結果顯示跨界學習視域下的企業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員工的整體學習意識得到加強,呈現出積極、開拓的良好文化氣氛;員工的職業崗位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員工的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社會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企業加快了生產流水線新技術的應用,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呈現很好的發展勢態,生產效率提高。

六、結束語

以企業、員工、學校為主體通過協商和互動形成一個嶄新的企業學習活動系統,“跨界”是描述這種互動關系最為關鍵的概念。跨界學習理論為企業學習的建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在跨界學習視域下建構企業學習,可以打破原有松散的企業學習框架,通過挖掘企業學習背后各系統要素之間的辯證關系,使跨界互動過程更具情境感和立體感,推動彼此跨界,協作融合,形成動態、開放的、不斷保持創新和發展的企業學習活動系統,在具有跨界學習特性的企業學習框架的指導下,實現靈活高效的企業學習,使企業學習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以及企業員工實現知識積累與創新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Dodgson, M. (1993),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review of some literatures[J].Organization Studies, Vol.14 No.3, pp. 375—394.

[2]吳剛.活動理論視野下的成人學習變革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2(6):83—86,111.

[3]吳剛,洪建中.一種新的學習隱喻:拓展性學習的研究:基于“文化—歷史”活動理論視角[J].遠程教育雜志,2012(3):23—30.

[4]李松林.教學活動設計的理論框架:一個活動理論的分析視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54—57.

[5]蔣天穎,莫云清.企業學習典型模式的比較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8):116—120.

[6]吳峰.企業學習能否成為終身學習推展的重要抓手[J].中國遠程教育,2012(3):16,66.

[7]柯清超,姜淑杰,尤歡歡.企業微型學習設計與評價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5):65—70.

[8]王曉芳.從組織實體到跨界安排:理解大學與學校伙伴關系的兩種路徑及其綜合[J].教育學報,2014(6):118—125.

[9]Venkat H, Winter M. Boundary objects and boundary crossing for numeracy teaching[J].ZDM, 2015(47):575—586.

[10]illiams J, Berry A. Boundary cross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teacher educators in new international contexts[J].Studying Teacher Education, 2016,12(2):135—151.

[11]Tsui A B M, Law D Y K. Learning as boundarycrossing in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007,23(8):1289—1301.

[12]方穎.“跨界學習”推動中學歷史教師專業成長[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5):68—74.

[13]楊苗,張中芳.跨界學習:醫學英語課堂上的合作教學[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2):68—129.

[14]Kerosuo H, Engestrm Y. Boundary crossing and learning in creation of new work practice[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3,15(7/8):345—351.

[15]Illeris K. Workplace learning and learning theory[J].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 2003,15(4):167—178.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nterprise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Boundary Learning

——Taking Enterprise A in Lishui as an Example

WEN Yun

(Lishu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ishui 323000, China)

【Abstract】Cross boundary learning has a crossdomain integration,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boundary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ments of enterprise learning system and constructs an enterprise learning framework with cross boundary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taking Lishui A enterpris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signs enterprise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practice them and realizes the deep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hree sides of enterprises, schools and employe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erprise learning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Key words】cross boundary learning; enterprise learning; innovation; integration

(編輯/徐楓)2018第5期(總第376期)成人教育ADULT EDUCATIONNo.5 2018Total No.376

猜你喜歡
創新融合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今日農業(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現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囯产区| 国产精品三区四区| 一级福利视频| 成人国产免费| 91九色最新地址| 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毛片| 天天色综网|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高潮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免费在线色|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www.精品国产| 夜夜爽免费视频|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女同欧美在线| 久久国产av麻豆| 亚洲嫩模喷白浆|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8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在线|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成人亚洲视频|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天堂在线亚洲|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91国语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伊人久综合|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色婷婷电影网|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第一页| 毛片免费试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国产高清自拍视频| 五月天综合婷婷|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熟妇丰满人妻|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的一页|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自视频| 熟妇无码人妻|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天堂亚洲网|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色九九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红杏AV在线无码| 在线一级毛片|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制服丝袜 91视频|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狠狠亚洲婷婷综合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