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可
服務群眾務求實效,打好服務引領“陣地戰”
全民參與的黨員志愿活動,匯聚起廣大黨員的愛心與擔當;線上線下聯動的便民服務體系,讓干群關系更為融洽;利用大數據助推全域旅游轉型發展,擦亮旅游服務“金字招牌”……都江堰市運用“互聯網+”思維,推動基層黨建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基層黨建聯系服務群眾的信息化、科學化水平,取得了實效。
?黨員志愿服務 搭建紅色先鋒“大舞臺”
5月10日,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管理局(以下簡稱青—都局)黨員志愿者周仕陽與蔣學淘一大早就在都江堰景區門口“擺攤設點”了,在鮮紅的黨旗下,擺放著服務民眾的物件:地圖、熱水、醫藥箱……兩人身穿志愿者馬甲,不斷給游客提供熱水和線路指導。
就在一天前,“都江堰黨建”微信公眾號在“黨員志愿活動”板塊發布了一條黨員志愿者招募令,大意是“青—都局招募5名黨員志愿者,在5月10日為廣大游客提供餐飲美食導游、免費指路、旅游線路咨詢等服務”,周仕陽與蔣學淘看到消息后便報名加入了服務隊。同一天,“黨員志愿活動”板塊還發布了一條“微心愿”:東林社區低保老人曹某某,兒子重病在床,希望愛心人士資助一些營養品。隨后,東林社區黨員劉厚兵認領了這個“微心愿”。
這種“線上發布認領、線下志愿服務、動態實時管理”的運行模式,讓黨員志愿服務活動與“微心愿”的提交、認領通過手機即可完成。都江堰市運用“互聯網+”思維,借鑒O2O(線上到線下)模式開發的“旅游都江堰·你我同行”黨員志愿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了群眾需求和黨員服務的精準對接。
“黨員志愿服務是一個旅游城市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線上線下聯動,匯聚起都江堰市黨員志愿者的愛心與擔當,為文明旅游添磚加瓦。”青—都局機關黨委書記張婧欣介紹,目前景區開通了“96526”黨員服務熱線,共有13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黨員講解員、安保員、保潔員、咨詢員等全部實行掛牌上崗,為游客提供專業化、規范化、常態化和技能化的志愿服務,進一步營造了都江堰市良好的旅游環境,青城山—都江堰景區在“美麗成都·黨員示范行動”中被評為旅游“黨員示范行業”。
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共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485支,“旅游都江堰·你我同行”黨員志愿服務管理平臺注冊黨員志愿者兩萬余名,圍繞城鄉環境整治、旅游咨詢服務、雙遺馬拉松等開展志愿服務2332場次,服務群眾和游客3.2萬余人次,點亮群眾“微心愿”1129個。
?社區智慧服務 推動干群關系“零距離”
搭好大舞臺,還要唱好服務百姓戲。
都江堰市蒲陽鎮黨群服務中心有兩套便民服務體系:一套是線上的“陽光蒲陽”微信公眾號,一套是線下的“黨代表工作室”。“居民可以隨時通過微信公眾號反映問題、提出意見,后臺接到信息會第一時間分派給相關部門處理,5個工作日內給出答復。”蒲陽鎮黨政辦主任唐前波說,線上服務不僅是收集民情民意的平臺,也是維系干群關系的紐帶。
而“黨代表工作室”則進一步加深了黨員之間的聯系,提升了黨員的歸屬感與凝聚力。唐前波介紹,蒲陽鎮將全鎮黨代表劃分為文化體育、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小區管理、全域旅游、招商引資、交通出行、環境整治、城鎮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等10個工作小組,每周二、周四由兩名黨代表坐班聽取來訪黨員意見。
記者采訪時恰逢周四,和平社區77歲的老黨員張龍凡正在向黨代表王甫英與王海霞反映情況:“軍民家園A區和B區的路燈時好時壞,善慶街到蒲陽中學那條路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就黑燈瞎火的,居民和學生出行很不方便。”王甫英與王海霞將情況如實記錄在冊,現場答復張龍凡將把情況轉給城管辦,請他們盡快解決路燈問題,張龍凡滿意而歸。
蒲陽鎮以“黨代表工作室”為主陣地,定期由鎮領導牽頭分主題聽取黨員群眾意見,變“群眾找干部”為“干部找群眾”,為群眾解決困難,得到群眾一致認可。
據了解,都江堰市堅持“小辦公、大服務”理念,在城鄉社區打造線上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同步推進鄉鎮(街道)和社區兩級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實現社區服務線上線下互聯互動,提升了社區治理信息化水平。
?大數據信息服務 配置優質旅游“新引擎”
青城山和都江堰作為AAAAA級景區,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都江堰市共接待游客84.55萬人次。在此背景下,青—都局堅持“黨建+智慧管理”理念,以服務游客為中心,通過建立旅游信用查詢等信息化服務平臺和涵蓋旅游管理、服務、營銷等三大領域的智慧景區體系,有效確保了景區實現平穩運行,全市范圍內無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和重大旅游問題投訴發生,品牌影響力持續擴散。
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指揮調度中心,巨大的顯示屏被分割為大大小小的幾個板塊:全景區實時監控畫面、景區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景區輿情監測系統及景區入園人數和IP方位跟蹤系統等。“利用‘大數據挖掘技術全網抓取游客對都江堰的評價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對游客提出的意見進行整改。同時,通過設置黨員示范崗23個,黨員責任區37個,實行黨員干部職工分片包干網格化管理。”青—都局數字化信息網絡管理中心主任艾昌勇介紹,這一斥資數千萬元建立的智慧景區體系,還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動信息和旅游企業的經營信息,實現旅游行業監管從傳統的被動處理、事后管理向過程管理和實時管理轉變。
“我們與屬地鄉鎮(街道)、社區和涉旅企業黨組織建立了暢通的互聯互動機制,開發旅游都江堰手機APP,豐富都江堰市旅游信用查詢功能。”張婧欣介紹,擴大涉旅企業商家查詢范圍,完善“紅黑榜”機制,定期公布信用等級,讓廣大游客明白消費,讓企業商家提升服務水平。
來過的游客享受到舒適的旅游體驗,沒來的游客如何認識這里?大觀鎮“雙創”中心給出了答案:引導基層黨組織借助信息技術強化服務引領功能,依托“青城八百里”電子商務平臺,吸引26家“雙創”團隊,建設一所“鄉創培訓學院”,通過黨員示范帶動、群眾積極參與,將山珍果蔬、高山綠茶、文創產品升級為鄉土品牌,銷售到全國各地。2017年,僅“青城八百里”銷售總額就超過700萬元。(責編:范吳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