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針對基層黨建與中心工作脫節、組織生活不規范、工作任務不落實、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涼山州在全州農村、機關等黨組織中創新實施“筑底強基·凝聚民心”工程,通過抓實鄉村“黨建月會”制度,全面規范基層黨組織運行,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延伸到支部,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抓實“三項工作” 規范月會流程
每月第一周依次召開鄉鎮黨委、村黨支部“黨建月會”,明確參會、列席和到會指導人員,重點抓好“三項工作”確保月會取得最大成效。
一是強化檢查抓日常。鄉鎮“黨建月會”前,由包村干部對各村《黨支部工作手冊》等內容進行檢查,鄉鎮黨委副書記匯總情況并記錄,確保基層黨建工作抓在平時、嚴在經常,防止工作瑕疵變成工作問題。很多村黨支部書記表示:“以前會上安排的工作散會就忘,開展工作沒有規范記錄,年終迎檢時突擊補材料,現在工作更有條理,效果也更好?!?/p>
二是重溫誓詞強黨性。鄉、村兩級“黨建月會”召開時,由鄉鎮 (村) 黨委 (支部) 書記、黨委 (支委) 委員或優秀黨員輪流領誓,組織參會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以組織生活儀式感持續強化黨員身份意識,確保黨內政治生活的莊重性和嚴肅性。很多優秀黨員領誓后激動地說:“能夠在月會上領誓入黨誓詞,真的非常自豪,那種莊嚴的儀式感,時刻提醒我不能給黨抹黑、不能辜負了黨員身份?!?/p>
三是規范議程求實效。把鄉、村兩級“黨建月會”落實“三會一課”制度、開展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組織生活會等統籌整合成一個會,嚴格按照“學習政策理論、評估上月工作、研判社情民意、安排當月工作”四項議程進行,通報交納黨費、流動黨員管理等情況,會后印發學習、任務和問題“三張清單”,促使黨員干部政策理論先學習、工作要求先知道、目標任務先清楚,推動工作落在平時、抓在經常。一些鄉鎮黨委書記反映:“以前知道黨建工作很重要,也很想抓,但就是不會抓、抓不好,有了‘黨建月會,我們學會了如何抓黨建工作。”
聚焦“五大行動” 發揮黨員作用
圍繞“四個合格”,以“黨建月會”為基礎,聚焦“黨員五大行動”,教育引導黨員增強“四個意識”,切實履行義務、積極發揮作用。
一是開展“星級黨員”行動。結合部門單位實際,以支部為單位,對照《黨政機關等9個領域不合格黨員10種典型表現》,開展“合格黨員標準,不合格黨員具體表現”大討論,細化星級黨員具體標準,作為黨員黨性體檢、民主評議、評定星級的依據,教育引導黨員遵守黨章黨規,堅持學思踐悟、知行合一,爭做“星級黨員”。
二是開展“黨員先鋒”行動。深化“決戰貧困·黨員在行動計劃”,要求黨員佩戴黨徽、亮出身份,牽頭成立或自覺加入志愿服務隊、助困幫扶組、攻堅先鋒連等,主動開展與貧困戶結對、“以購代捐”、技術幫帶等活動,在脫貧攻堅一線展現黨員風采,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深化“我是黨員我承諾”活動,圍繞為民服務、助力發展、轉變作風等方面,年初公開承諾,定期亮曬踐諾情況,年終邀請群眾評諾。實施“黨員精準扶持計劃”,對政治思想素質好、干事創業勁頭足、帶領帶動能力強的年輕黨員和困難黨員,在扶貧項目、產業發展、小額貸款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和幫扶,讓黨員在組織的關懷下率先脫貧奔康。
三是開展“黨員四問”行動。一問“我的差距還有啥”,對照黨員標準、黨紀黨規、先進典型等,采取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等方式,查找差距和不足;二問“我向組織承諾啥”,根據問題清單,向黨組織作出整改承諾;三問“我這一年學到啥”,組織黨員對學習情況進行回顧總結;四問“我為群眾做了啥”,引導黨員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用實際行動服務群眾、改善民生。
四是開展“四帶四爭”行動。廣泛開展帶領貧困群眾致富、爭當發展先鋒,帶頭推進平安創建、爭當和諧先鋒,帶頭促進民族團結、爭當團結先鋒,帶頭開展崗位建功、爭當為民先鋒“四帶四爭”行動,大力宣傳踐行“兩學一做”先進黨組織和優秀黨員事跡,鼓勵黨員把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落到具體行動中去。
五是開展“黨員示范”行動。持續深入開展“三亮三比三評”“雙報到”“走基層”等活動,扎實推進黨員戶掛牌、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承諾踐諾、結對幫扶等活動。鄉村“黨建月會”推行以來評選黨員示范崗、示范戶1萬余個,培育黨員“雙帶”能人1000余人,支持黨員創辦、領辦致富項目2300余個,創建產業示范基地640多個,10萬余名黨員帶頭開展“四好村”創建,喊響“決戰貧困·黨群攜手同行”。
健全“三大機制” 強化跟蹤問效
圍繞推動“黨建月會”各項任務部署落實,健全“三大機制”,層層倒逼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建立督查通報制度。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州委每半年、縣 (市) 委每季度開展1次督查和通報,縣級領導定期參加所聯系鄉鎮“黨建月會”,建立工作記實臺賬,采取明察暗訪、隨機抽查等方式實行季督查、季通報,保障工作及時落地、取得實效。
建立過程控制制度。鄉鎮黨委實行每月督查、月會通報、量化考核、問責提效,通過層層倒逼,實現對鄉村黨組織落實工程情況的全過程監督;鄉鎮黨委委員全程參加村“黨建月會”,每月對村黨支部進行1次全面督查,并在月會上進行通報;每年底,根據通報情況,對村黨支部進行量化打分、確定等次,“好”的優先推薦為“紅旗黨支部”,“差”的進行追責問責。
建立滿意度測評制度。每年1月、7月初分別在黨員、群眾中對村黨支部、村組干部和黨員各開展1次滿意度測評,村黨支部滿意度與包村干部掛鉤,村黨支部書記滿意度與鄉鎮黨委書記掛鉤,對滿意度排在前1/3的村黨支部經組織認定,作為評先評優和干部選用的重要參考,對滿意度排在后1/3的村黨支部作為后進黨組織進行整頓,并約談包村干部,推動壓緊壓實責任。
鄉村“黨建月會”實施以來,受到了基層黨員干部高度認可、普遍歡迎,接下來將在國有企業、中小學校、兩新組織、街道(社區)等各領域全面鋪開。 (作者系中共涼山州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責編:劉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