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素質教育觀和地理教育之間的關系,然后詳細闡述了素質教育觀促進地理教育發展的途徑,主要是對素質教育觀在地理觀念和規律教學中的應用、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展現學生的發展個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意識以及地理教學老師自身的素質培養等幾個方面的途徑進行了全面的總結,旨在為素質教育觀念在地理教育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關鍵詞:素質教育觀 地理教育 途徑
一、素質教育觀和地理教育之間的關系
在地理學的教育中主要是追求創新精神,在進行地理的教育過程中,要求人們能夠利用求真務實的態度,積極進取,對于地理學中的知識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素質教育觀只要是進行人文是素質教育,人文素質教育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涉及到藝術精神和道德兩個方面的文化精神內容,素質教育觀需要以人的崇高價值觀念為指導核心,最終的追求目標是對人的自由的追求,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地理學的教育主要是追求一種科學精神價值觀念,科學和人文素質教育屬于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沒有科學精神的純素質教育容易導致教育缺乏科學性,容易以情感來解決事情,做事沒有理性,但是沒有人文素質教育觀念的科學精神教育觀念就會導致教育沒有靈魂,沒有形成科學的價值判斷標準。因此,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人文素質教育觀和地理學教育之間進行有效的結合,促使地理教育實施過程中能夠有正確的價值觀念進行引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素質教育觀促進地理教育發展的途徑
(一)素質教育觀在地理觀念和規律教學中的應用
在進行地理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進行地理技術與能力的學習,同時需要進行地理概念和規律的學習,在地理學的概念和規律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道理,所以在進行地理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地理學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素質思想進行相應的探索,在地理知識中進行素質教育的探索。
(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展現學生的發展個性
素質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點體現就是保障學生的個性發展,利用學生的個性進行地理教學的發展研究,提高學生進行地理學習的自主性,使學生能夠進行主動學習。為了促進學生自主性的提升,老師應該為學生創建一個比較輕松愉悅的地理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中去體驗地理知識,結合自身的個性發展特點去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其次地理本身就屬于一項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所以需要為學生提供實踐室來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己去進行地理知識的發現,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利用實踐進行學生地理知識的鞏固。
老師應該針對學生自身的個性特征進行相應的發展,應該在很多的學校中老師比較重視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但是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更加沒有學習的興趣,導致班級的同學學習成績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所以基于這樣的情況,老師應該本著人文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對全部的學生進行全面的指導和知識的學習,但是在新的教育模式下,需要改變原先的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能夠實現好的學習效果提供依據,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管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都應該讓他們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同時需要加強學生對于地理課堂的情感體驗,進行深層次的地理教學知識的學習,在這樣的素質教學觀下才能促進學生進行全面的地理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進行學習的動力。
(三)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意識
素質教育觀念一方是是注重其人的情感理念,但是其主要的內涵是需要利用科學思想進行科學研究與實踐,將結論的方式作為研究與探究的形式,利用科學的思想進行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能夠保障學生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科學思想的滲透,目前在新的課程改革教育模式下,探究性的學習目標就是基于這一教育改革的措施采取的辦法,所以老師應該針對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行全面的培養。
首先地理學本身就屬于一項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學科類型,單單依靠地理學的理論知識不能全面認識地理學,但是只是進行地理學的實踐,沒有根據地理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展開學習,這樣就會導致地理學的學習比較空洞,導致地理學的學習本身就屬于一項沒有根基的學習科目。所以在進行地理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依靠理論和時間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僅需要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學習的創新和發現,同時要求學會說呢過能夠進行探索性和研究性的學習。地理學的相關實踐知識一般是來源于生活實際,所以在進行實踐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之間進行聯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四)地理教學老師自身的素質培養
地理教學老師自身的素質高低對于學生的地理學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老師本身在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就能夠對學生產生比較重要的影響,在學生的學習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屬于一個比較重要的發展階段,也在逐漸變得成熟,所以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大,如果一個老師自身就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這樣能夠為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樹立一個比較好的榜樣,在細微處給學生以影響,這也將會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地理學的教學老師應該促進自身的人文素質的提升,要培養自身的優良品質,同時在對學生進行地理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展現自身的優秀文化素養和品質,自身也應該針對科學業務能力進行不斷鉆研,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從而為學生提供準確的,具有科學思想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觀在地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素質教育觀念在整個地理學的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科學素質,地理學知識的學習本身就屬于一個從生活實際到地理實踐的過程,從地理學中去體驗生活實際的過程,所以在進行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利用素質教育觀念促進地理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在素質教育觀念下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自身素質學習和地理理論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志國.地理教育之我見[J].飛(素質教育版),2012,(12).
[2]滕玉安.論地理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02).
[3]吳士康.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地理教育[J].文理導航(下旬),2012,(10).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雞鳴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