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瑩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冷軋廠, 山西 太原 030002)
鋼鐵生產中的最后一階段就是冷軋階段,屬于鋼鐵深加工階段,普遍具有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種類多樣化等特點,相應的鋼鐵行業對生產模式的把控應該更加精細化[1]。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全文簡稱太鋼)冷軋主要為冷板、熱板兩大類和生產流程以全工序聯動的方式進行的特點。最近這幾十年,鋼鐵行業嚴重產能過剩,盡可能爭取多的利潤空間成了企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鋼鐵行業引入信息化管理是提高自身綜合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從MRP到ERP,企業信息管理走了一條艱辛摸索的道路,越來越趨完善與復雜。針對自己企業的特點,構建“產銷一體化”,將生產與銷售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是企業面臨的挑戰,也是機遇,有必要對冷軋產銷系統進行具體研究,這對企業如何把控生產,利潤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產銷一體化系統是面向市場,同時統籌合同的生產以及銷售;囊括了質量的設計與管理,財務與成本的統計,與鋼鐵企業的訂單息息相關的新一代管理系統。其目標是實現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序化,優化內部資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簡單來說,產銷一體化系統的典型工作就是打通銷售流程和制造流程,把訂貨合同變成生產作業計劃進而變成客戶所需產品的入庫單和出廠單[2]。

圖1 太鋼產銷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框架結構
太鋼整個產銷一體化系統,就是是采用標準化的系統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將原本多部門聯合作業的管理制度直接合并為一個信息化處理中心,太鋼是以制造部作為生產中心進行設計管控的,如圖1所示。
產銷一體化最重要是解決三個難點問題:
1)質量管理,包括產品規范碼與冶金規范碼,包括標準要求的冶金規范、額外的產品要求、生產過程中的管理規范,由它構成了質量管理的基礎。
2)計劃安排,也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要求面向接收到的訂單,全部生產任務的排產;另一方面面對作業機組,單個機組近期生產任務安排。
3)各級系統之間的功能,重點則是生產與銷售之間要保持順暢,重點是解決技術質量管理與生產計劃管理的執行。
動態成本控制是解決煉鋼成本管理粗問題的有效手段。通過冷軋生產成本管理模式,記錄了生產線上產品的消耗量和生產能力,并實時提供了成本分析,實現了成本控制和營銷優化策略。該模型是一種與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生產任務相結合的綜合動態管理方法。是解決煉鋼成本管理粗問題的有效手段[3,4]。
動態成本分析的原則是,能細分至定時定量(如:水電煤氣等各種輔料)的品種按照定時定量進行統計,無法細分至定量(如:備件消化、折舊費等)按照工藝路線上設備使用時間進行分段計費。太鋼冷軋環節的生產流程圖如圖2所示:

圖2 冷軋生產流程圖
根據冷軋對設備的劃分,建立了熱線、冷線、軋機、精整包裝等成本庫,又按照輔料(如砂輪片、尿素、硝酸、不銹焊絲、鋼帶、硫酸、硫酸鈉、固堿、鋼砂、砂帶、氫氟酸、工藝紙)、能耗(電、凈焦煤氣、高爐煤氣、天然氣、新水低溫水、軟水、除鹽水)、固定費用(薪酬、折舊、修理備件、修理人工、制造費其他、低易品、機物料)。
作業成本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跟蹤產品的工藝路線,將所有物料產品的損耗數據落實進成本數據的統計模型中,完成生產過程到成本統計的轉換。
2)根據生產資料向生產成本目標提供的實際消耗信息,收集原材料價值、能源消耗以及其他必不可少的成本輸入。
3)根據成本匯總池的數據對直接制造成本與直接人工成本進行估算統計。
4)根據產品消耗的目的通過匯總表將所有費用分配到生產作業活動中,將資源成本劃歸作業任務中。
5)針對生產任務中的消耗所產生的成本損耗,列出成本清單。
以太鋼生產某鋼種M為例進行分析。
鋼種M的工藝路線為:原料—熱線—冷線—精整—包裝發運,現在冷軋廠新建立一條生產線面臨缺少原料的困境,冷軋廠決定變更生產工藝路線,現在要求核算相應的生產成本,并分析比較[5]。兩條工藝路線如圖3所示。

圖3 兩條生產工藝路線對比
可以看到,原生產工藝(工藝路線1)設備較為老舊,但是設計合理,所有物料傳遞均可以直接在車間中完成;新上的設備(工藝路線2)具有天然的技術優勢,但由于空間位置的緣故,中間環節需要經過一次物料傳遞。
二者的生產工藝信息如表1。

表1 兩種不同工藝路線的生產技術參數
兩種工藝路線所涉及設備的輔材、能耗、固定費月均費用如表2。

表2 工藝路線所涉及的機組每小時費用明細
假設原料卷為卷重20t,長度500m,厚度4.0mm,目標軋制厚度1.0mm。額外物流運輸單次費用200元,原材料價格M1為4000元/t,廢品價格M2為1600元/t,成品價格M3為8 500元/t,包裝價格47元/t,見下頁表3。
建立成本分析模型:

式中:Q為鋼卷的噸鋼利潤,元;Q1為噸鋼產出售價,元;Q2為噸鋼生產過程中的機組費用,元;Q3為噸鋼廢品價格,元;A1,A2,A3為各生產機組的成材率。

式中:T為機組生產時間,min;L為鋼卷長度,m;V為機組速度,m/min;P為機組噸鋼投入,元;S為單位時間機組噸鋼投入,元。
工藝路線1的噸鋼利潤為2 961.5元;工藝路線2的噸鋼利潤為3 254.7元,變更工藝后,噸鋼利潤增加293.2元,此方案可行。
后經過變更工藝路線,年增效約1 000萬元。

表3 工藝路線2中各設備的占用時間與成本
為應對市場的不斷變化,鋼鐵企業引入產銷一體化管理系統是目前階段最優的選擇,太鋼的產銷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已經運行了兩年有余,在推進生產信息管理與提升產品質量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在過去的2017年,太鋼取得了凈利潤8億元的驕人成績,產銷一體化管理系統的上馬功不可沒。本文對其他企業在成本管控管理方面具有借鑒意義。
[1]卡瓦特·L,韓靜濤,王福明,譯.鋼鐵工業技術開發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周黎明.質量控制技術[M].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37-13.
[3]施錦萍.生產管理在國際大型鋼鐵企業的發展[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7(S1):31-32.
[4]王紀韻,謝學鈞.鋼鐵企業計算機管控一體化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天津冶金,2001(S2):38-41.
[5]羅振壁,劉衛國.企業流程設計與現代質量管理[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