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有人說中國在北極圈里有塊“飛 地”,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浙江讀者 鄭哲涵這個“傳說”主要源自1920年簽署、1925年生效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又稱《斯瓦爾巴群島條約》)。
斯瓦爾巴群島位于巴倫支海和格陵蘭海之間,總面積約6.2萬平方公里,是北冰洋上眾多群島之一。該群島12世紀被海盜發(fā)現(xiàn)。16世紀荷蘭人據(jù)說為打通穿越北冰洋直抵中國東北的航線來到該群島,并將其中最大的島命名為“斯匹次卑爾根”(荷蘭語意為“尖峭的山地”)。
《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條約》規(guī)定,位于北極圈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1920年代挪威將該群島改名為斯瓦爾巴群島)主權(quán)屬于挪威,適用挪威法律,但該島不得用于戰(zhàn)爭目的,且任意締約國的公民都有權(quán)自由進出該群島,并在遵守當?shù)胤珊鸵?guī)章的情況下,“可毫無阻礙、完全平等地從事一切海洋、工業(yè)、礦業(yè)和商業(yè)活動”。中國政府于1925年加入成為締約國;截至目前,該條約共有46個締約國。這就是說,中國作為該條約締約國,中國公民有權(quán)“自由進出”該群島,甚至理應(yīng)享受免簽待遇。當然,中國公民擁有的上述權(quán)利并不意味著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屬于中國領(lǐng)土,事實上該國際條約也已明確承認挪威對該群島的主權(quán)。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北洋政府于1925年代表中國成為該條約締約國;1949年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都宣布自己是北洋政府的合法繼承者,但條約所有其他締約國均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締約國身份。▲(汪品植)
環(huán)球時報2018-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