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勇 魏靜穎
摘 要:梅林認為,現代工人階級對現代藝術持保留態度是由于現代藝術的基本特色是極度悲觀的。梅林認為,自然主義不是藝術上的革命,而是“藝術上的反叛”,并且自然主義是有階級性的,它的階級性正是資產階級。其次純藝術也是非常有黨性的。如果不揭露自然主義的階級實質, 不駁斥“純藝術”的謬論,就會在工人階級中造成混亂,從而給工人運動帶來危害。
關鍵詞:梅林;現代藝術;無產階級;資產階級;自然主義;純藝術
一、弗朗西斯·梅林的生平及主要文藝思想
(一)梅林的生平簡介
弗朗西斯·梅林(1846-1919),德國優秀的革命活動家,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中卓越的領袖之一,德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第二國際時代杰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理論學家和文藝批評家。
早期梅林以一個民主主義者的身份開始新聞工作,又幻想通過改良道路把專制制度的德國變為民主主義共和國。梅林于1890年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理論,開始由民主主義者轉變為社會主義者,并于1891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同時成為黨刊《新時代》總編,撰寫文章保衛馬克思主義。1918年12月梅林參與德國共產黨的創建工作。1919年弗朗西斯·梅林病逝。期間梅林留下許多著作,例如《萊辛傳奇》《美學探索》《海涅傳》《馬克思傳》等。
(二)梅林的主要文藝思想
在馬克思主義的文藝史和文藝批 評問題的研究上,弗朗西斯·梅林起了很大的作用。梅林的文學批評理論實踐非常豐富,他長期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評價德國文學史上的偉大人物,逐漸形成了非常正統的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指導著我們后面的理論體系。
1.梅林的德國古典美學批判
梅林深受康德美學的影響,其在《美學探索》中一邊批判康德一邊又接受他,是因為對康德美學的崇敬心理。梅林認為,席勒站在了歷史的局限之上,尋求審美判斷的可能性,拒絕了康德的美學理論中的一切死氣沉沉的抽象,因而超越了康德。當然,席勒也有局限性,他沒有擺脫資產階級啟蒙學派的普遍偏見,認為他們所代表的是整個人類的啟蒙,而不認為它只是屬于某個時期。
2.梅林的資產階級文學史批判
梅林的文學批評實踐,是一種對德國文學史上偉大人物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評價。梅林在評價每位作家時不僅將其置于本國歷史中,結合整個思想領域的運動,予以作家們恰當的位置,而且還辯證地評析了作家們的功過是非,不因為他們偉大的歷史功績而忽略他們自身的缺點,也不因為他們的缺點而抹殺其崇高性。
藝術階級性與傾向性,就是梅林的文藝批評的標準,是藝術創作的政治和歷史上的真實性。這種思想首先反映在《萊辛傳奇》的創作中。《萊辛傳奇》不僅是一部關于萊辛的著作,還評論了德國歷史學家對啟蒙的傳統觀念,《萊辛傳說》成為當時馬克思主義批評的紀念碑式的巨著之一。
二、藝術與工人群體
19世紀下半葉,工業迅速發展,形形色色新文藝流派產生。可是,德國工人為何寧愿欣賞席勒,卻極力擯斥當時最時髦的自然主義藝術?無產階級如何正確評價和看待現代藝術是擺在馬克思主義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現代藝術與現代無產階級的分歧
現代藝術與現代無產階級處于一種對立狀態,當時在資產階級中有人盛贊現代藝術,認為無產階級不能接受現代藝術,是由于無產階級的落后。
馬克思主義認為,工人階級是最先進的階級,是最先進的生產力的代表。如果說藝術是發展的,工人階級也應支持最先進的藝術。然而現代藝術卻受到工人階級的抵制,顯然這種形勢并不是工人階級的落后導致的。
1.悲觀的現代藝術與樂觀的現代無產階級
梅林認為,現代工人階級對現代藝術持保留態度絕不是由于他們的保守主義傾向 ,更不是像某些資產階級評論家指出的那樣“要把馬克思和拉薩爾的著作戲劇化”的一種“反藝術傾向”,而是由于現代藝術的基本特色是極度悲觀的。而現代無產階級則具有一種深厚的樂觀的特色。
現代藝術喜歡描寫現實生活的悲慘,而且在現實的悲慘中看不到任何出路,在當代的不幸中只看到不幸。在這種充滿悲觀主義色彩的現代藝術中,沒有斗爭的樂觀因素。例如霍普特曼的《織工》,就是一出純粹的悲劇,而完全否定了斗爭這一因素。然而有人認為霍普特曼是現代藝術最偉大的代表人物,那么也就可以認為現代藝術并不是一種偉大的藝術。
2.現代藝術與資產階級
現代藝術是一種起源于資產階級的藝術,而且它不肯放棄自己的根源,它愈來愈集中在資產階級社會范圍之內。梅林認為:“現代藝術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干著通常在四堵墻之內干的事情,自然是不能被無產階級所接受。”
同時梅林也認為,現代藝術不能夠摒棄資產階級的根源,我們不認為是它的恥辱。因為“誰也不能要求任何人越離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現代藝術帶著濃濃的資產階級氣息也是情有可原,無可厚非,然后梅林說:“我們只是要求,勞動階級接受現代藝術時所作的那些保留,其原因應在這些原因真正所在之處去找尋。這些原因完全不在于什么無產階級的落后性。”言下之意是說滋生于資產階級的現代藝術與現代無產階級的對立,其根本原因并不是無產階級的保守,而是由于資產階級的衰落與悲觀主義。因此梅林認為,“要培養無產階級接受現代藝術的熱望,將是一種幻想,它的結果將是難堪的失望”。
有人辯解說,現代藝術生在衰落的時代,因此只好描寫衰落。這一點梅林也并不認同。梅林認為,“我們生活在其中的衰落時代,同時也是再生的時代。不管現代藝術對過去的廢墟作了多么誠懇和真實的描寫,如果它不顧在這個廢墟上成長起來的新生活,它仍然還是不誠懇、不真實的”。我的個人理解是,梅林這段話仍然在批評自然主義即現代藝術對自然進行刻板的模仿,只能夠在不幸中看到不幸,而不能夠像無產階級一樣,在不幸中看到希望,故而不能夠被樂觀的無產階級所接受。
這就是無產階級為什么要否定現代藝術,是因為現代藝術不能適應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歷史偉大性。“無產階級不能并且也永遠不會歡迎那種它的一切思想感情、與一切它認為使生活有價值的東西截然對立的藝術。”
(二)“自然主義”與“純粹藝術”
哥達黨代表大會,黨內機會主義者從“純藝術”的觀點出發,宣布自然主義是“真正的藝術”,工人階級應該完全支持和承認自然主義。像威廉·李卜克內西這樣的工人領袖,也認為自然主義是“沒有階級性”的。還有些人雖然對這些現代藝術進行了抵制,卻也認為,批判不能過于嚴厲,否則就表明社會民主黨人在藝術問題上的“落后”。
對于這些觀點,梅林都不能茍同。梅林從維護馬克思主義文學的黨性原則出發來批判自然主義。他認為,自然主義不是藝術上的革命,而是“藝術上的反叛”,并且自然主義是有階級性的,它的階級性正是資產階級。其次純藝術也是非常有黨性的。如果不揭露自然主義的階級實質, 不駁斥“純藝術”的謬論,就會在工人階級中造成混亂。
在梅林看來,純藝術雖然嘗試以無黨性相標榜,但是它是非常有黨性的。如果它是無黨性的,那么它“必須左顧并且右盼,必須不僅描寫陳舊的、消亡著的事物,而且還須描寫新生的世界”。然而很明顯現代藝術只描寫了悲慘與衰落,而沒有去發現衰落中的再生。所以純藝術其實還是非常有黨性的。而且梅林不能茍同“現代藝術生在衰落的時代,因此只好描寫衰落”這一說法。梅林認為,“我們生活在其中的衰落時代,同時也是再生的時代。不管現代藝術對過去的廢墟作了多么誠懇和真實的描寫,如果它不顧在這個廢墟上成長起來的新生活,它仍然還是不誠懇、不真實的”。(關于梅林這一觀點在前面已經作了解釋,在此不再做贅述。)
(三)現代藝術對于無產階級的意義
梅林認為,無產階級不僅不能夠接受與自己的思想感情等截然對立的現代藝術,而且我們“還應該防止過高估計藝術對于無產階級解放斗爭的意義”。梅林指出,德國資產階級解放斗爭中,藝術起到了作用,“只是因為在資產階級面前關閉了政治和經濟斗爭的場地”。但是現在對于無產階級,還是存在政治斗爭與經濟斗爭的,那么藝術對于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只要火熱的斗爭激烈進行著,偉大的藝術就不能從無產階級的母腹中誕生出來,也誕生不出來。”這從某種意義來講,仍然是談到藝術的作用,藝術可以起到某種作用,但這種作用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直接作用。無產階級藝術的新紀元必須是在無產階級摧毀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體制,并重建無產階級的文化生產體制后才可能出現的。這些思想,在現在看來,應該還是有很重要的啟發意義。
三、結語
弗朗西斯·梅林通過《藝術和無產階級》一文,從維護馬克思主義文學的黨性原則出發,論述了無產階級對待現代藝術的態度問題,并批判了自然主義與純藝術。通過對德國工人與現代藝術的對立所作的深刻評判,梅林認為,無產階級不可能去接受一種與自己的思想感情、價值觀完全對立的“現代藝術”。要想贏得工人的喜愛,藝術就得正視和真誠地再現他們固有和源出的生活,生動地表現他們的“思想和感情”,從而活現出他們“珍視生活”的種種舉動和愿望。
以《藝術和無產階級》為代表,梅林越出了資產階級學者的視野,對古今文學思潮和現象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和論述,為科學地解決古典作家的評價問題、文學遺產的批判繼承問題、現實主義問題、藝術和無產階級的問題等,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不過梅林的文藝批評更側重于對于藝術、對于作品和文藝現象所產生的社會政治背景、階級或民族斗爭的情勢作細致的、深入的分析。所以梅林的視野并不如恩格斯那樣開闊。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在實踐的操作過程中所主要繼承的正是梅林這種側重于社會政治背景、階級或民族斗爭的情勢的政治分析的方法和思路。對于一個作品,分析它的時代背景、主要人物、藝術手法等等,這種分析方式是梅林建立的。即在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發展史上,梅林的側重于政治分析的方法和模式,才是事實上居于正宗和主流地位的批評方法和模式。
參考文獻:
[1]梅林.保衛馬克思主義[M].吉洪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曹衛東.20世紀德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3]馮憲光.弗朗次·梅林對社會主義文藝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8,(03).
[4]張正萍.論梅林美學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的理論貢獻及當代意義[J].美育學刊,2012,(01).
[5]楊名中.簡論弗朗茨·梅林的文藝貢獻[J].成都教育學院報,2002,(06).
作者單位:
廣東科技學院藝術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