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悅迎
摘 要:現代首飾設計是現代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代表著時代的精神內涵、創作者的設計理念和佩戴者的個性品味。在現如今設計大潮流的趨勢下,首飾設計應該充分地體現民族性和時代感,從東方的美學精神中去尋求適合現代的藝術風格。通過研究具有意象美的傳統首飾,從而延伸到現代的首飾設計,并列舉幾例能夠反映東方意趣特點的現代首飾作品,從首飾的構思主題、材質、造型和工藝等方面進行分析,總結出這類首飾的設計風格和特點。
關鍵詞:首飾設計;東方意趣;現代首飾
一、首飾設計發展現狀
首飾是可佩戴的藝術,它與人身體的親密程度不亞于服裝,一件獨特的飾品可以為整體造型添彩,它有著無窮的潛力去展現態度,彰顯個性。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會有物質上的匱乏,而更多體現的是精神上的追求和與人溝通交流的欲望。一件小小的首飾可以反映人的生活面貌和審美要求,它訴說著一個人的個性和思想,是一種時代發展下人文精神的載體。
現代首飾設計產業發展迅速,但是設計水平仍需提高,目前現代首飾設計出現了一些問題:過度的西方化和膚淺的中國風。過度的西方化是指在西方現代主義設計風潮的影響下,國內涌現了大批造型雷同的、幾何化特征明顯的首飾作品;膚淺的中國風就是將中國元素生搬硬套地運用在首飾設計中,缺乏文化的積淀和東方神韻。
現在有一些設計作品對民族性的理解還停留在十分表象的層面,只是對傳統形式的模仿,或者是將符號化的元素直接照搬照抄,這些都不是符合當代的具有進步意義的設計作品。在國際的背景環境下,能夠代表中國設計的當代中國的首飾工藝品,不是要做膚淺的、表面形式感的“中國風”,而是要設計出能夠體現傳統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這種文化內涵也不是元素的拼貼,而是需要創造出反映當下工藝高水平、高質量,能綜合生活方式和美學,能記錄時代特征,能代表歷史階段的首飾設計。
二、傳統的東方意趣
傳統首飾有著精思、巧形、傳意的特點,造型豐富,五彩斑斕,每一段歷史時期都有它的獨特之處,中國古代首飾不僅種類繁多,包括頸飾、發飾、冠飾、耳飾、佩飾、手飾、衣飾等,形式也特別多樣,有著龍鳳呈祥、福壽雙全、吉祥如意等諸多寓意豐富的紋飾圖樣,傳統首飾設計在制作工藝方面也堪稱精妙絕倫,如花絲、鑲嵌、鎏金、燒藍、鐫鏤等多種加工手法,它們造型優美,品種繁多,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和民族風格,凝聚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古人對于首飾的造型有著自己獨到的審美和見解,首飾承載了不同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心境,人們所敬仰、推崇、喜愛的事物都成為了設計語言,并且在這些各式各樣的首飾中得到體現。傳統首飾不光外形華美、工藝精湛,也蘊藏著深刻的象征意義,這些種類繽紛的首飾都表現了不同的意趣,如飛禽走獸類、花鳥樹木類、宗教文化類,人物故事類等,傳統的自然題材在首飾設計中應用得較為廣泛。巾環(圖1),又叫玉屏花,宋代十分流行,多以禽鳥、花卉等題材,一副兩枚,對稱設計,底部有孔,作男子頭巾上束發用,束發帶穿孔系結,再將頭巾扎緊。此件鳥銜花巾環玉質瑩潤,鳥身柔美,花枝纏繞營造出一種流動的線條美,看似簡約的造型卻也精巧無比,流露出古代人們生活的雅趣。再看這件清代的銀鍍金嵌珠寶蝴蝶簪,金簪柄部為蝴蝶形裝飾(圖2),蝶翅上運用了點翠工藝,并且鑲有紅寶石和淺粉色碧璽,細膩且精致,整體造型生動,顏色搭配古典和諧,彩蝶仿若翩翩起舞,“蝶”與“耋”同音,在傳統意象里這是延年益壽的象征。
傳統的東方意趣體現的是藝術思維模式和造型方法,且蘊含著古典美學的思想。這種意趣的呈現其實就是人們的意象化審美,形之外的意象往往更能表現作品的神韻,具有寫意性質的紋飾和造型是設計者心境的表達。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一直延續至今,當然,內斂和含蓄并不是全部,而是內斂中有鋒芒,隱忍中有力量,傳統的藝術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現代人的首飾審美和設計方法。
三、古韻的現代演繹
當代首飾設計是當代藝術的一部分,作品的形式是設計者思想的呈現。現代設計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而逐漸多元,在首飾設計方面,設計者別出心裁的想法和思路得到充分體現,相比較傳統的寫實風格來說,現代首飾設計則更偏愛借助抽象的視覺語言來表現意趣。越來越多的人試圖將當代首飾設計回歸中國傳統的理念,因而不斷有設計師和品牌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和發展。具有東方意趣的現代首飾設計多以傳統的自然題材為意象,同時在形式上不如古代那樣繁復,而是設計出更加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簡約造型。另外,現代首飾設計與傳統首飾設計的一個很大區別就是材料的運用更為廣泛,不再局限于金銀珠寶,紙、木、瓷、石等皆可成為原材料,更有一些新型材料成為設計者表達創意語言的媒介。
“上下”是由設計師蔣瓊耳與法國愛馬仕集團攜手創立的當代高尚生活品牌,其品牌作品呈現出簡約的現代設計風格和傳統的中國古典文化,演繹精巧的現代雅致生活。圖例是“上下”品牌以山水園林為靈感元素在首飾上的設計探索(圖3)。另外,“上下”的竹編系列獨具特色,竹編是一項中國傳統的手工技藝,由古至今竹編用具一直十分多樣化,竹絲編織需要精湛的手工技藝,宋、明時期的竹編膳食盒、茶具等樣式都非常精美。如今,設計師和手工藝人們對傳統竹編工藝進行大膽革新,創造出許多新技藝和樣式,并將其運用在首飾設計作品中。“橋”系列竹絲扣瓷手鐲采用了一種全新的編法,在傳統瓷胎竹編的肌理上,做了完全不一樣的創新,現如今陶瓷的應用不再局限于器皿,而是更多地用于裝飾品,竹與瓷的結合并延展在飾品中的應用是一種極富新意的形式。用纖細的竹絲和柔軟的竹篾環繞著瑩白無暇的瓷鐲,胎彎竹彎,依胎成形,竹絲和瓷胎渾然一體(圖4)。
“上下”的“橋”系列手鐲以竹絲扣瓷工藝創作出獨具個性的風格配飾,通過竹絲傳遞出女性素雅寧靜之美,質樸與優雅融為一體。草木通靈,竹有著虛而有節、疏淡清雅的傳統古典意象,它自身也具有輕盈、環保、實用的特性,而瓷是采用了耐摔耐磨的現代高科技精密度陶瓷,解決了首飾在生活中會發生頻繁碰撞的實際問題,它做到了傳統工藝與新科技材料的結合,美與實用皆不可失。傳統的手工制作能給現代人帶來獨特的審美感受,這種傳統工藝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打破傳統,跟上時代的腳步,與現代首飾制作相結合,才能有更好的藝術靈感,更長久地保存下去。
當代首飾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滕菲,她將當代首飾的創作置于當代藝術的發展之中,她的藝術創作偏重觀念的建立和情感的表達,將首飾作為一種思考的媒介,通過首飾來表現設計者對當代社會許多問題的反思,在對現代人們的審美的引導方面起了特別重要的傳播和影響的作用。滕菲的國禮系列胸針設計作品是她為各國第一夫人定制的禮物,它們大都是由銀和珍珠構成,珍珠皆選用異型珍珠,有著獨一無二的含意,而手工制成的銀枝葉就像是從大自然中隨手拈下來的,仿佛就是真的樹枝,自然地融合在飛花摘葉的意境之中。滕菲還巧妙地將指紋保留在銀飾物表面,這是她的慣用做法,使其作品多了一絲質樸的溫柔,讓佩戴者心中多了一份暖意(圖5)。
這個系列作品體現了她的“飛花摘葉皆可送人”的設計理念,一草一木都是傳統的自然景物意象,同時,這些胸針的造型有著十分簡約流暢的線條美,使其賦予了強烈的現代感,但這并不會讓人覺得沒有中國特征,反而是很好地將傳統美學思想中的寫意風格融入其中,造型簡約卻別致動人,含蓄而又富有生命活力。所以東方意境、中國味道不應該是停留在表面的,不僅僅只是具象的圖案或者外形的顯現,文化是需要融到作品的骨子里,是要從作品最初設計的理念里體現出來的。現代首飾設計需要遵循形式美法則,將自身的設計思路和東方文化的本源相結合,體現中式的格調和雅趣。
四、結語
傳統首飾可謂種類之繁雜,技藝之精湛,用途之廣泛,而現代首飾則需要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簡化從而更加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當代設計師需要立足于具有中國特色的東方傳統文化,在深厚的文化基礎上運用當代的表現形式和設計手法創造出獨特的原創首飾。現代首飾設計不光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也要有長久發展的未來性視角。面對西方的設計洪流,我們應該有責任感和歸屬感,堅持民族品格,創造屬于這個時代的美學力量。
參考文獻:
[1]鄔烈炎.現代首飾藝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
[2]郭星.傳統圖案在現代首飾中的表現與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2014.
[3]滕菲.邂逅現代藝術首飾[J].美術研究,2003,(01).
[4]周海.淺談中國傳統首飾的審美特征[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5]張穎,喬方芳,洑璐璐.中國古代首飾藝術的意象美[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8,(03).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