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抒瑞
羅伯特·斯特恩(Robert.A.M.Stern)將后現代歸納為文脈主義(Contextualism)隱喻主義(Allusionsm)和裝飾主義(Arnamentation)。這幾點被充分利用在后現代建筑設計中,強調了建筑的歷史文化內涵、建筑與環境的關系和建筑的象征性,并把裝飾作為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后,隨著后現代主義的展開,隱喻手法不僅僅運用于建筑中,還被設計師廣泛運用于當代藝術設計文化中——好的藝術作品往往意味著更深層次的等待發掘的東西,這樣的東西更經得起歷史的沉淀。“隱喻”作為一種修辭手段廣泛應用于漢語文學中,同時也是藝術家們用來展現核心思想的青睞手法。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大眾的目光已經由傳統的平面繪畫轉向更能調動感官的現代化技術所帶來的視覺沖擊,而單純的視覺上的滿足感并不能使藝術得到傳承。目前,國內就藝術方面對隱喻現象的探討多集中為靜止的、單一的概念或作品。在現有的相關文獻中,涉及到藝術領域的“隱喻現象”的文獻大多是以一幅靜止的名畫或是文學作品中對于“隱喻”手法的研究。而若是進一步發掘,不難發現隱喻在空間及時間領域的作用,同時,與現代數字媒體技術結合,當代藝術將會以全新的姿態使人們接受。在獨立動畫逐漸趨向商業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宣揚某種商業目的的同時賦予獨立動畫等不同形式的數字媒體藝術以教育意義和內涵。在此次研究課題之前,已有作者《在隱喻方式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和影響》的相關研究作為理論鋪墊。通過之前的理論研究,在此次課題中將給予更為具體的實踐性研究。
介于“隱喻”手法的獨特的含蓄性,使其可以充當一種連接兩種含義的媒介,從而衍生出一種共通點,這個共通點將會大大加強旁人對“喻體”的印象。一部獨立動畫短片若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出最多的東西,無疑需要表層意思和里層意思的共同支撐。此次研究項目想要更多地探討“隱喻”方式在一部獨立動畫中的可發揮作用的程度以及所產生的意義。此次項目的目標在于為作者之前的項目《在隱喻方式在當代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和影響》提供實踐論證的理論參考:為一部尚未成型的獨立動畫《COLOR》作為實踐性的理論材料做具體操作的研究。其中將探討關于“顏色”所能隱喻的內涵以及如何將隱喻方式運用其中。如果一部獨立動畫過于強調個人主義和怪誕風格化,導致大眾乃至以藝術群體為代表的小眾對于此部獨立動畫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理解誤差的話,那么獨立動畫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最初意義——傳達。本次項目將作為一個對于一部具體成型的獨立動畫的從頭到尾的過程恰如其分地融入“隱喻”方式的具體研究進行相關探討。一部獨立動畫,采用隱喻的手法,一來不會過于唐突激烈,二來可以在動態畫面衍生出視覺感官刺激的同時給觀眾帶來更多想象。其實,文學作品也好,平面設計也罷,所有藝術設計給人們的印象都會最終停留在腦海里成為一個畫面,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獨立動畫這樣的動態畫面結合“隱喻”方式,讓觀眾腦海中的畫面更加靈動而富有意義。項目的主要內容就是重點研究色彩所蘊含的隱喻手法并將其付諸于實踐時隱喻的存在方式以及如何不會過分而唐突地傳達主題思想,通過非靜止非靜默的表現方式更多地調動人們的感官,從而使觀眾更好地理解設計作品。
最直接最常見的色彩隱喻便是用于時間流逝的表達。如《回憶的積木小屋》(圖1)中老人潛下深海尋找記憶,在記憶的片段部分畫面會變為明亮溫暖的亮黃色;又如《飛屋環游記》中開頭講述老人卡爾的一生,在快樂的無憂無慮的青春時期使用的色彩繽紛靚麗,而在夫婦二人遭遇了不同的打擊之后,顏色逐漸變得深沉陰冷。此次研究課題將色彩作為研究“隱喻”的一個切入點,主要研究方向為色彩的隱喻作用。以小見大,探討一個單一的概念如何作為隱喻方法與當代藝術設計結合。主要內容將包括:1.研究色彩表達的方式,包括整體動畫作品使用什么樣的色彩布局和色彩氛圍。2.分析“色彩”所包含的涵義以及其同“孩子”和“成人”這兩個概念的聯系,“色彩”在孩子身上多數會使人想到個性、探索與創新的精神,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意義,如藍色代表純凈,這種顏色在伊斯蘭教中代表純潔。同時,藍色還有冷靜、理性以及憂郁的意思。藍色用在孩子身上便可以代表純潔,而用在成人身上便可以代表理性的思維和成熟。同一個顏色概念所折射出的對比結合隱喻的方法運用于人物造型和場景設計中,可以給人以更多遐想。3.綜合以上方式,探討色彩配合人物動畫所能產生的變換效果以及借助這種轉變在“媒體藝術”中合理恰當的使用隱喻方法。4.通過這種方式推廣任一概念或是更多概念借助“隱喻”方式在獨立動畫中所能表達的形式。其理論意義在于,目前為止,關于數碼的現代科技方面的運用“隱喻”的可參考文獻太少,由于數碼科技本身的炫酷效果使人們很少去關注更深一層表達的意思,所以將此次研究課題作為進一步在現代科技影響下的數字媒體藝術中運用“隱喻”手法的可行性的踏板,從而進一步推廣在當代藝術文化中。其應用價值在于,為今后將“隱喻”作為連接觀眾思維與設計師核心思想的橋梁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可行性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從而為相關媒體藝術的實踐作鋪墊。
在短片《Alike》(圖2)中,作者發現其與《COLOR》的構思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飽受工作壓力和城市風氣摧殘的上班族父親和一個充滿朝氣的可愛的孩子,整個世界是灰色的,一座偌大的城市充斥著全身灰色,充滿怨氣的人們。而這樣的城市,只有中間唯一一片有顏色的“綠洲”,一個拉著小提琴的自由藝人。同時,身為主人公的父親是藍色,而孩子是橘黃色。在父親被上司強壓著工作時,他身上的顏色會變成灰色,而每天去接送孩子的時候,身體在觸碰到富有朝氣的孩子的同時會變回原有的藍色。期間,孩子因為老師和父親要求的應試壓力險些失去美好的橘黃色,好在父親及時發現,保護了孩子美好的創造力與純真,也保護了這座城市最美麗的顏色。
同樣是用顏色作為主人公性格等抽象事物的隱喻元素,作者在獨立動畫《COLOR》中的探索可謂與《Alike》不謀而合。每一個孩子出生時都帶有絢麗的彩虹色陰影,在此指豐富的個性與探索能力,而隨著每一次被外界環境包括父母不適當的引導,都導致了彩虹色的衰退,而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在長大成人以后,已經同周圍人一般無二。只有黑白灰三色的城市與相似的重復的人生像膠卷似的不斷重復播放。顏色在這二者中已然跳脫出了時間的范疇,二而是去描述主體人物本身的經歷,性格甚至意愿。隱喻手法將單一的平面構造變成了多維度的思考,這是單單靠動作語言或鏡頭語言所達不到的。顏色在上述的幾部影片中不僅僅是一種視覺語言,更是一種符號。所謂符號的定義,便是簡單易懂,卻又惹人深思的富有哲學概念的情感寄托。后現代主義之父羅伯特·文丘里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就大量運用了符號的象征意義。在他的代表作“母親之家”中,幾何形式的簡單圖形通過復雜的重組,在這里表現出了復雜性與矛盾性的平衡與統一。“母親之家”的建造與動畫看似毫無瓜葛,卻能直觀體現隱喻具象化的表達方式——“少即乏味”,“實用且有趣”。隱喻方式作為一種既不是旁白也不是對話框的明示的方式置于影片中,卻能使觀眾一目了然——這樣的方式省去了大量的敘事成本,同時使觀眾更能體會到另一層薄紗下的涵義,令整部影片更加富有深度和廣度。隱喻方式與媒體形式的結合點確實是身為一個動畫人和媒體人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為了使影片不過于生澀難懂的同時又能加進新的元素,并能使這個新的元素不顯得突兀且能夠很好地融入整個影片的世界觀與美學設計,除了導演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學素養與社會閱歷以外,還要有大量的觀影經驗與體會,同時善于總結,在復雜性與矛盾性中尋找平衡與統一。用最合適的拍攝方式,取最為獨到的角度,拍攝出最富有美學與人文意義的隱喻動畫作品,這是此次研究的期望指標。
對于隱喻方式在獨立動畫中的的研究,《COLOR》于作者而言只會是一個開端,今后將會有更多更加優秀的作品在這個概念中成型、誕生。介于之前并沒有相關的文獻來說明隱喻方式在獨立動畫中的運用,希望通過此次研究將隱喻貫徹進動畫人的理論中,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動畫事業。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