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中國新聞網報道,亞洲開發銀行(亞行)4月11日在中國香港發布的《2018年亞洲發展展望》指出,受國內消費強勁、出口增長、政府支出穩定的推動,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今年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但中國仍需開展稅收及其他結構性改革,以實現持續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發展。
《亞洲發展展望》是亞行年度旗艦經濟報告。在這份報告中,亞行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將從2017年超預期的6.9%放緩至6.6%,2019年將進一步放緩至6.4%。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表示,“中國政府有望實現其經濟轉型目標,使中國成為以消費和服務業驅動為主的經濟體。全面的財稅改革,特別是在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繳款方面,將有助于國家增加收入,從而為公共服務提供資金,解決不平等問題,提高生產率。”
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服務業增長率從2016年的7.7%增長至8%,為GDP增長貢獻4.0個百分點,仍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服務行業還使中國勞動力市場充滿活力——2017年新增城市就業崗位1350萬個,超過政府設定的1100萬個崗位的目標。與此同時,工業部門的增長率從2016年的6.3%降至6.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降至2.5個百分點——這是中國持續經濟再平衡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不斷下跌的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蔬菜和雞蛋的價格導致通貨膨脹降溫。由于食品價格下降1.4%,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從2016年的2%下降至2017年的1.6%。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實施房地產限購政策,房價上漲勢頭得到遏制。與這一趨勢相反的是服務業價格,在勞動力和教育成本上升的推動下,服務業價格上漲了3個百分點。
報告預計,由于工資的高增長率、消費者信心上升和政府社會支出增加,消費將再次推動2018年的經濟增長。同時,由于多地持續實施房地產限購政策,而產能過剩和高負債將繼續限制重工業領域的投資,因此,投資將繼續其下行趨勢。預計在2018年,消費者導向型行業將表現強勁。隨著食品價格的正常化、消費者需求的增強以及價格放松監管(尤其是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持續推進,預計2018年和2019年的通貨膨脹率將分別增至2.4%和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