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雙雙
摘要:改革必定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階段為了全面實現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各項配套改革措施以及相關措施亦隨之而動,可以想見,在這樣一個龐大復雜的工作面前,醫療機構面臨形勢的嚴峻,自身所要承受壓力的巨大。在這樣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下,先發制人,掌握主動權是保證生存質量、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關鍵一步,加強管理是立足長遠,提升醫療機構的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加強醫院會計監督職能這一方面開展探討,旨在為醫院加強管理、提升競爭能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院;會計職能;監督
一、醫院會計監督職能概述
(一)醫院會計監督職能的現狀
1.沉疴積久。醫院會計監督職能旨在保證醫院重大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加強監督職能,保證會計工作的質量,提高會計職能的效率,從而實現醫院在進行重大決策時有科學、準確的數據能夠供以參考,減少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提高決策帶來的收益,提升決策效率和效益。加強醫院會計監督職能作為醫改過程中醫療機構先發制人的重要手段逐漸為人重視,然而,由于以往管理理念落后導致的這一職能沉疴積久,會計監督的現狀不容樂觀。
2.工作形勢愈加嚴峻。會計監督職能面臨的工作形勢愈加嚴峻。日常工作沒有體現會計監督職能的重視,要知道,會計監督可是財務工作中起把關作用的,既可以保障財務收支真實完整的反映出來,還可以使財務中出現的問題浮出水面,從而為解決問題提供有效的參考信息,為醫院減少損失,并在這一底線下保障醫院經濟活動的合法性。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信息失真的情況也變得復雜,而會計信息的失真嚴重導致經濟秩序混亂,會計監督職能面臨的工作形勢愈加嚴峻。
3.不健全的監督體系。可見的醫療機構普遍沒有建立健全醫院會計監督體系,使得醫院會計監督職能在實際開展工作中發揮的真正效益大打折扣,阻礙了會計監督職能的有效實現。
(二)醫院會計監督職能的特點
醫院會計監督由于發展需求導致的規模擴大和醫院自身的專業性而具有一些特點,例如這種監督貫穿于全部醫療活動中,全部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指標都用于總體監督活動,雖然以財務活動為主,但是卻具有較高的綜合性,而且在國家的法律法規適用范圍下表現出顯性的強制性,違反《會計法》的行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所以,通過會計監督及時問題、解決問題就要求會計監督職能實現職能轉變,由基本的核算轉向更深層次的管理,從而滿足醫院的發展要求,為醫院發展保駕護航,打好基礎。醫院要充分認識到這一職能在其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強化管理,加強從業人員的培訓和選拔,保障其工作實現客觀公正、科學有效。
二、醫院會計監督職能的手段
(一)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
1.建立健全財務制度。用制度保障監督效用。醫院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全的財務制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會計監督,將監督職能納入財務制度中,使其成為財務制度的一個環節,提高其把關的地位,提升其把關的能力,并通過考核保證會計監督職能的履行。通過醫院內部健全會計監督職能,強化內部審計,相互制約,權責明確,使得監督職能科學化、規范化,提高其可操作性,保障監督效用。
2.科學定位會計監督。對會計監督職能的認知關乎會計監督職能的實現,科學定位會計監督職能是實現會計監督職能的關鍵。會計監督職能由于其把關的本質要求我們突出其在醫院財務制度中的獨立性,從而保障其工作力度。科學的醫院財務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會計監督職能權限。也就是說保障會計監督在財務工作中擁有獨立的重要地位,相關工作人員擁有獨立開展財務審核的權限,不被上層領導和其他職能部門進行業務干涉,只有這樣的監督才是真實有效的監督。
3.定期輪崗。會計監督職能要求會計監督崗位突出獨立性,然而這也使得監督職能權限不受控制,所以在保障會計監督職能獨立性的同時也要保障監督的質量,為此,在監督職能的關鍵崗位上要實行輪換制,通過控制關鍵崗位從業人員任職時間的限制來限制徇私舞弊以及不利于財務工作的事件發生的概率。會計監督職能體系應根據各崗位的職能以及重要性有的放矢制定輪換制度,實行輪換,崗位權限大、職能重要的輪崗應較崗位權限小、職能發揮作用較小的崗位輪換頻繁一些,并對相關人員的業務能力定期考核,業務能力差的較業務能力強的輪換可頻繁一些,但是也要以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品行為重要參考指標,品行不端的即使能力再強也不敢用之,通過這種標準化既能控制會計監督職能質量,也可以在監督職能內部實現責任制,權責相依,提升監督職能的效用。
4.加強核算管理,提高財務水平。根據醫院財務實際和運營特點健全核算體系、加強核算管理,提高財務水平能夠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提升財務水平,能夠為醫院經濟自律再加一道防線,減少違法違規財務事件發生的概率,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為會計監督職能掃清障礙。肅起沉疴非一日之功,要想提高醫院會計監督職能的水平還是要利用法律、市場、經濟等種種手段為其掃清障礙,從自律做起就是從源頭做起,權責明確,風險分散,能夠保障醫院的經濟運營的合法性和科學性,從而在財務水平提高的基礎上提高會計監督職能的水平,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提升醫院會計監督職能水平要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首先對從業人員進行法制培訓,并要求從業人員法制水平的提高,強化學習,熟稔相關法和國家對于會計監督工作的職能要求,從思想上提高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思,端正工作態度。其次就是業務能力的培訓,以先進的管理理念武裝從業人員頭腦,以科學的監督手段提升從業人員業務能力。
(三)強化成本控制
醫院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經營成本的有效控制,但是成本控制涉及多個方面、多個部門,這就要求醫院加強成本控制宣傳,提高全員成本控制意識,推動全員參與到成本控制的實際工作中來,使得成本控制落到實處,從而掃除醫院會計監督職能面臨的障礙,畢竟一個監督部門的能力有限,還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推動醫院經濟運營的科學有效性。
(四)責任制
監督部門也需要實行責任制,通過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保證監督質量。通過建立健全崗位責任體系,明確劃分職能權限和具體要求可以使得會計監督部門各項職責規范化、條理化,操作起來更具可行性,責任追究也有跡可循,從而各司其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管理水平,在相互監督中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
三、結論
醫改以來,提升改進管理理念、管理效率已經為各機構普遍追求的目標,其重要意義為大眾重視,不論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實現了初心,管理理念的逐步更近都已經推動各機構在新的征程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會計監督職能在醫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其發展提供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努力方向,隨著醫改的推進,這一重要職能只會越來越重要,強化醫院會計監督職能是法治社會定位的題中之意,滿足了國家法制化的發展要求,會計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醫院有必要根據醫改要求和發展需要改進管理理念,提高對于會計監督職能的重視,提升會計監督職能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推動醫院財務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實現醫院運營成本控制和重大決策科學,提升醫院新形勢下的綜合競爭能力,從而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提高人們改善生存質量的能力,在提高醫院經濟收益的同時保障社會效益的擴大化。
參考文獻:
[1]段特奇,陸靜,石恒貴.異常審計費用與審計質量的關系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3(07).
[2]陳杰平,蘇錫嘉,吳溪.異常審計收費與不利審計結果的改善[J].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5(04).
[3]李丹.淺談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完善建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09).
[4]魏道陽,康建德,梁振華,張秋生.鄉鎮衛生院會計監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經濟研究,2009(02).
[5]孫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0(11).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