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摘 要:科技進步,是時代發展的有效驅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社會各領域從深度和廣度等各層面都得到長足發展,檔案事業也不例外,在現代科技媒質的影響和作用下,獲得了突破性和顛覆性成就,呈現出嶄新的管理模式和發展態勢。本文從檔案歷史的演變歷程入手,分析了現代科技與檔案建設事業的影響、給檔案事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提升檔案管理科學化的對策。
關鍵詞:科學技術;檔案事業;電子信息化
1 引言
科學技術引領檔案工作現代化,是新時期科技進步的具體體現。科技進步,使檔案工作現代化得以全面實現,使檔案信息資源的處理、傳遞、共享可以超越空間、超越時差同步進行,此外,縮微技術與計算機的廣泛運用,是檔案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管理形式更加多樣化、多元化、自動化、永久化。
2 我國檔案歷史演變歷程
我國檔案發展歷史悠久,內涵豐厚,是后世研究政治、官制、司法、社會、人口等領域歷史歷程的重要史料。從結繩記事,到殷商時代的石室金匱,從甲骨文、石刻、竹簡、簡牘、青銅器等,到紙質檔案的形成,再到現代數字化、電子化、網絡化的廣泛普及,光碟、磁片、相片、底片、錄影帶、錄音帶、膠卷影片等多元化形式的普遍應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字發明,記錄方式逐漸發生變化,檔案事業發展不斷向著更高層次攀升。從造紙術、印刷術,到現代化等一系列科學技術的創新發明,直接影響和促進了檔案留存方式的最優化、應用價值最大化。
3 現代科技對檔案建設的影響
3.1 材料的演變
每一種新型材料都是當時科學技術創新的具體呈現。從古代記錄檔案的材料龜甲、獸骨、金石、泥板、石刻、羊皮、竹簡、紙質,到當今普遍應用的現代化電子媒介,每一次顛覆性變革都是科技進步的結果。東漢時期,已經夠熟練掌握黃檗染色技術,宋代則以蜀椒液處理紙張,明代則用以鉛丹為主要成分的萬年紅防蠹紙做封面或者包裝。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膠片、磁盤、軟盤、移動硬盤等各種類型的不可直接識別檔案材料載體的應用,是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豐碩成果。
3.2 環境的優化
在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的當今,檔案管理已經形成新模式,具備科學技術進步的新特征。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得到廣泛普及,并逐步向自動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在檔案事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斷充分體現出來,由此優化和驅動的現代化生態環境,同時又是促進檔案事業源動力。
3.3 科技進步給檔案事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新型檔案耗材的發明,以及智能化檔案庫的構建和應用。環境工程技術對于建立更加科學的檔案實體庫房和電子智能庫等方面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降低了破損和自然折舊,延長了壽命。其次,來自工業、化學等對環境的破壞性污染。表現在直接加重了紙質檔案的損毀速度和深度。電子檔案也不例外,不僅只局限于溫度、濕度、光照、灰塵、霉腐、鼠蟲等,還涉及到有害氣體、磁場、電磁波信號等。尤其是電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成為難點,網絡黑客和病毒,增加了修復的難度。這就是機遇和挑戰并存、并且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常態。
4 科學進步對促進檔案自身建設的作用
4.1 新技術在傳統保管模式方面的應用
傳統檔案最重要一環就是保管。新技術充分發揮了科學性,形成了檔案館舍等系列建筑設計規范性專業學術理論,在修復方面,研制出了絲網膜加固技術;在防范方面,除傳統的化學試劑外,又研制出一氧化碳殺蟲方法、低溫冷凍殺蟲方法、和氮氣殺蟲方法,以及冷凍干燥技術、無氧充氮密封技術、環氧乙烷和臭氧消毒技術、納米技術、植物性蟲霉藥劑、生物酶等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極大地改善了傳統檔案保存環境。
4.2 數字化、現代化電子設施的應用
主要表現在智能化電子設備的應用,有效促進了檔案事業發展。其次,具有高效、準確、自動化、集中管理等諸多優勢的智能化庫房建設,為檔案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資源共享平臺,同時也為發揮自身價值,打造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再次,是由硬件和軟件共同組成的智能檔案柜,集手動、自動、和電腦終端控制于一體,操作方便快捷,平穩安全,實現了檔案入冊、上架、借閱、歸還、銷毀等一整套閉環管理。
4.3 科技進步促進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檔案管理從被動逐漸轉變為主動的工作模式。在保管方面,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是只有在檔案原件受到破損的情況下,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相應的補救。而新技術背景下,從錄入到入檔的整個過程,都要進行具體分析,做出相應預測和制定相應措施,避免亡羊補牢現象的發生。
5 提升檔案管理科學化的對策
5.1 與時代同步,不斷提升管理團隊綜合素質
實現科學技術最大價值的主體是人,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是撬動科學技術的有利杠桿,只有把優秀管理人才作為支點,才能使科學技術充分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和潛能。時代需要不斷擴充新型技術力量,也不斷需要補充新鮮血液,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管理團隊,才能保障把新技術的廣泛應用落到實處。
5.2 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強化創新驅動
時代的發展,對檔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樹立先進的管理思想,運用和學習探索科學的管理技術和理論,不斷增強檔案工作者的檔案意識和專業技術水平,充分運用傳統檔案資源的優勢,發揮優秀傳統理念,不斷強化創新驅動,開拓創新,實現檔案管理工作數字化、信息化,實現檔案資源共享,從而更好地為社會發展服務。
5.3 突破區域界限,加強合作與交流,促進資源共享
互聯網情境下的運行模式,要求社會各領域要打破門第觀念、行業觀念、區域觀念等傳統思維桎梏,檔案事業也不例外。要充分利用好網絡平臺,樹立大檔案思想,突破傳統思想觀念,加強區域性、跨行業等等各種形式的合作交流,大力促進檔案資源共享,實現資源最大化、流通最大化、應用最大化、價值最大化。
6 結語
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疑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檔案事業發展的有利契機,同時帶來了挑戰。強化服務意識,拓寬服務領域,要從重管理、輕利用的傳統模式中解脫出來,變封閉型為開放型,主動面向知識經濟主戰場,把檔案工作的重心轉到為知識經濟和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軌道上來,正確面對科學技術的變革和影響,順應時代潮流,以最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把檔案事業建設成為創新型技術高地,使其發揮出自身的價值和作用,為社會進步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周雪恒.關于我國檔案的起源與形成.2005
[2]盛銀芳.李永紅.網絡時代檔案保護技術研究額新問題[J].檔案學研究.2002:148
[3]羅桂芬.檔案保護技術可持續發展研究[J].圖屬于檔案.2012(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