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我國政府對于法制社會建設越來越重視,在很多問題上多次舉辦聽證會,在開展政府政務過程中積極尋求律師參與,不斷修正相關法律,完善相關法律,這都是我國積極的推動發展建設的體現。政府法制建設評估的目的就是對當前政府法制化建設進程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在日后更好的開展工作。本文就重點論述了發展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優化,旨在解決問題,早日實現法治化社會。
關鍵詞:法治社會;服務
1 法制化社會的意義
一個現代化的社會必然是法治化的社會。人類文明的進步實際上和法治是有著直觀的聯系的,我們看到無論使漢謨拉比法典還是拿破侖法典都讓我們看到凡是興盛的王朝必然有其完善的法律,因此想要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就必須要實現法治社會。中國一直以來在法治社會的進程中都存在一定的誤區,在法治和人治之前徘徊,中國的君王制度一直干擾著正常法律的執行,因此我國一直以來構建發展社會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自19大以來,我國多次強調要建設法治社會,完善法律,而且無論是在立法方面還是在執行法律方面都逐漸透明化,公開化,就是為了更好的讓全社會范圍都能夠了解法治社會的特點以及法治社會的意義。
中國正處于一種發展狀態,無論是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的征地合同,還是市場經濟背景下的政府的其他經濟行為都可能存在一定的糾紛,然而政府與民眾的糾紛往往就必須進入法律解決。當前很多民眾對于法治有誤解,出現矛盾以后往往會采用信訪等途徑解決問題,問題解決難度大。通過法律解決問題更加客觀,能夠充分保障矛盾主體的利益。但是當前很多群眾信訪不信法,對于法律存在偏見,因此想要更好的促使社會發展,政府必須要積極的推動法制化社會的建設,讓爭議能夠有解決的途徑,讓整個社會更加程序化,更加文明。
2 政府法制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現狀
1)突出了政法系統的工作責任。當前法治建設中,法治辦等部門參與政府問題比較少,更多是只針對政府為主體的法治問題,這就使得很多其他問題需要引入法律進行解決的無法得到有效的處理,而政法系統則在評估體系強調了信訪、維穩等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重要時間節點上,信訪、維穩工作的重要性被強化,在評估指標中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這就影響了工作重心的偏移,很多矛盾問題得不到真正的化解,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的穩定。
2)對于工商行政管理法治建設相對滯后。工商行政管理一直是我國法治建設中非常困難的一部分,近幾年我們屢屢看到執法人員在執法過程中暴力執法,釣魚執法,嚴重的影響了社會公信力。但是如果我們深入研究近幾年的執法問題,我們看到占道經營屢禁不止,私建亂建屢屢出現,執法人員工作過程中這些違法者往往將自己刻畫成為一個受害者,甚至暴力抗法,但是究其根源還是這些違法者觸犯法律法規在先,往往事后這些人以自己不懂法為由逃避責任,顯然這種狀態是非常不利于法治評估的。因此工商行政執法固然在工作中存在一定問題,但是如何真實的反饋出存在的問題,客觀的對法治建設進行評價仍然有漫長的路要走。
3 優化政府法治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思路分析
1)明確考核意義。法治政府建設的意義在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因此就必須要盡可能的實現全民法治,因此對于政府、企業、人才等方面都必須要設立考核方向以及考核內容。對于政府一定要細化指標,尤其是對于黨內考核,各級公檢法機關的及時受理率,及時辦結率都要進行認真考核。同時在年底對標過程中一定要確保指標的真實性,要將考核分數進行公示,確保考核有意義,杜絕人情分等清楚的出現。法治建設考核本來就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法治社會建設,保障人民利益,因此考核指標一定要盡可能的選取和人民相關的,能夠直觀反映人民需求的。要認真講考核指標進行分解,由各級單位認真完成,確保落實首問責任。
2)優化考核指標。選取能夠真正反映法治進程的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政法工作人員生效判決執行率,投訴辦結率等都要進行優化,確保工作人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其次就是要加強法制學習,要求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法律,規范使用法律,確保工作結果無失誤。最后則是要確保考核的結果真正的評級、評優等聯系到一起,真正的起到激勵作用,確保法治建設的責任壓實落靠,穩定有序的開展。對于工商執法部門的執法行為,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考核,還原事實真相,讓群眾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減少矛盾沖突,盡可能的優化問題的解決方式。
3)考核要吸納社會各界的聲音。法治政府的建設必須要得到群眾的認可,我們看到很多有爭議的社會大案在審理過程中都轉變了過去的模式,開聽證會,公開審判。比如于歡案件就積極的讓社會參與其中。這種允許社會討論的情況,不僅僅讓整個宣判更加符合法律,也能夠讓群眾在談論中積極的了解法律有助于整個發展社會的建設。而且這種辦理往往也會讓群眾對于法治建設滿意度大幅度的上升。
4)建立處罰機制。為了更好的提升各個政府開展發展建設的積極性,對于評估結果一定要做到細致,有獎有懲。而且指標的差距將直接和政府經費等聯系到一起,通過開展平均分考核模式,以各個單位的平均分為基準,這種模式就可能出現除去第一名其余單位都不合格的情況,這就杜絕了各家單位存在“混”的可能,必須要爭取每一分,對于法治工作開展的結果直接和領導的升遷聯系到一起。這樣才能真正的通過處罰提升各個單位開展工作的積極性。
5)突出普法工作的考核指標。為了更好的建設法治政府就行必須要加強對于群眾的普法講法,讓群眾能夠認真了解到法律的意義,如何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生活工作,如何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權益。要經常開展法制進社區,法制進鄉村活動。同時政府一定要落實聘用律師制度,積極的發揮法律援助律師以及公訴律師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能夠更好的提供法律上的幫助,讓群眾能夠懂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只有群眾了解法律才能讓政府更好的建設法治政府,從而讓整個法治社會真正的實現全社會范圍一盤棋。將建設法治中國這一工作落實好。
政府法治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優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優化指標,改善工作。讓中國早日實現法治社會,這對于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以及構建和諧中國都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的。
參考文獻
[1]鄭方輝,尚虎平.中國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的政府績效評價[J].中國社會科學,2016(01):117-139+206.
[2]王敬波.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地區差異的定量分析[J].法學研究,2017,39(05):35-52.
[3]方世榮.論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整體布局及戰略舉措[J].法商研究,2017,34(02):3-14.
[4]章志遠.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呼喚行政法學基礎理論創新[J].法學論壇,2017,32(02):5-12.
[5]馬顏昕.行政法重點問題與法治政府新課題——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2016年年會綜述[J].行政法學研究,2017(01):50-59.
[6]鄭方輝,陳磊.法治政府績效評價:可量化的正義和不可量化的價值[J].行政論壇,2017,24(03):86-92.
作者簡介
高暢(1989—),女,滿族,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人,哈爾濱商業大學創新創業學院公共管理專業碩士在讀,現任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政府科員,研究方向:司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