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黎明
2018年,筆者有幸參與了“第三屆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比”評委工作。在案例評比過程中,最終被評為特等獎的案例《“小雞”真的能反抓“老鷹”嗎?》深深地吸引了我。從多年撰寫和參與案例評比中,筆者總結出寫好一篇案例需具備“四巧”,即巧觀察、巧思考、巧學習和巧總結。以下就以《“小雞”真的能反抓“老鷹”嗎?》為例,闡述具體觀點,僅供參考。
一、巧觀察
一篇優秀的案例,其素材一定是源自于真實的課堂。只有是在課堂上真實發生的事件或片段,作者寫起來才會順手,讀者讀起來才會親切,教師借鑒起來才會有效。
案例《“小雞”真的能反抓“老鷹”嗎?》的作者梅真宇老師就是一名善于觀察的優秀體育教師。他在教學中所運用的游戲是一個傳統的經典體育游戲,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經典體育游戲在課堂教學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出現的新問題,教師是聽之任之視而不見,還是主動介入尋求改變,這都需要教師通過仔細觀察才能做出合理應對。因此,一篇好的案例離不開教師在課堂上的細心觀察,也只有細心觀察才能捕捉到最佳的寫作突破口,才能將體育課堂上所發生的事件真實、自然地呈現出來,從而沁人心脾、引人共鳴。
二、巧思考
一篇優秀的案例,一定是作者在課堂上發現存在的問題,經過反復思考和嘗試撰寫出來的。梅老師就是針對學生玩“老鷹捉小雞”時,出現了興趣持續時間不長、體力差異較大等問題,通過不斷的思考,分別在4節課中嘗試變游戲角色、變游戲玩法和變游戲分組等組織教學形式,來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最后撰寫出了一篇看似平常無奇的案例,但卻是一篇具有較強借鑒性的好案例。
一篇優秀的案例會留下作者一連串思考的印記。通過這篇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只工作7年的梅老師,當面對學生在課堂上玩游戲出現問題時,他能積極思考尋求改變,并及時完善和調整游戲方法,激發了學生的練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巧學習
一篇優秀的案例,一定是出自于一個愛學習和巧學習的教師之手。體育學科的課程標準是體育教師課堂的“導航儀”,只有深入學習和深刻理解,才能在課堂中創造性地運用。
梅老師在案例中不止一次地提到課程標準,并且能夠靈活落實到體育課堂之中,較好地優化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關系,這一點值得一線教師學習和借鑒。截至目前,大部分教師都學習了課程標準,但正真運用課程標準理念服務于體育課堂的教師并不多,他們習慣用自己的思維設計體育課,針對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較少進行深入思考,讓學生在失望中逐漸失去了對體育課的興趣。但是,梅老師較好地做到了以下3點:一是,滿足學生的心理愉悅需求,不斷調整和優化游戲方法,4節課讓學生體驗了同一游戲不一樣的玩法,讓學生體驗了身體和心理上的愉悅。二是,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通過游戲讓學生按體力分組,盡量縮小個體差異,讓每名學生都能在游戲中有所獲。三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們在游戲中給教師的建議,梅老師都能合理采納,并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游戲中享受快樂。
四、巧總結
一篇優秀的案例,一定是出自于一個“巧”總結的教師之手。體育教師平均每天上3~4節體育課,接觸200~300名學生;一周需要上16~18節體育課,接觸學生上千人次;一個月上60~80節體育課,接觸學生近萬人次。在體育教學中,每天都會發生許多真實的故事,但能將它們寫下來的教師并不多,而梅老師卻能通過一個小游戲,進行4次體育課嘗試,一次次發現問題、一次次思考問題,然后一次次完善策略,實屬不易。因此,梅老師鍥而不舍的探究精神值得廣大一線教師學習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