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 于虹 張曉明 叢占杰
【摘 要】 目的:對臨床輸血患者的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情況展開觀察與分析。方法:選取本院接收的20567例輸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微柱凝膠免疫檢測技術對患者的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進行篩查,統計并分析血型不規則抗體的陽性檢出率及分布規律。結果:本組患者中,105例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呈陽性,陽性檢出率為0.51%,其中男女分別為29例與76例;78例有輸血和(或)妊娠史;27例無輸血和(或)妊娠史。血型不規則抗體分布情況:95例為同種特異性抗體(包括Rh系統60例,MnS系統17例,P系統13例,Lewis系統5例),10例為非特異性抗體(包括7例自身抗體、3例冷抗體)。結論:通過對輸血患者的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情況進行檢測與鑒別,可有效預防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生,為臨床安全輸血提供充分保障。
【關鍵詞】
臨床輸血患者;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
血型不規則抗體也被稱為血型意外抗體,指的是血清中除了抗-A與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體,其主要通過免疫刺激(如異體輸血、妊娠等)而產生,會導致母嬰血型不合性、交叉配血不相合、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等情況的出現。在此種情況下,為充分確保輸血的安全性,就應當積極檢測并鑒定輸血患者體內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情況。基于此,本文作者以本院20567例次輸血患者為例,就其血型不規則抗體陽性檢出率及分布情況展開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20567例輸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將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男女分別有10864例與9703例;年齡為14~73歲,平均32.4歲;8309例有輸血和(或)妊娠史,12258例無輸血和(或)妊娠史。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曉實驗,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試劑與設備
檢測試劑包括抗體篩選紅細胞、抗體鑒定用譜細胞、低離子介質溶液等,儀器設備包括Coombs微柱凝膠卡,TD-3A型血型血清學離心機,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其中,所有試劑均在有限期內使用,設備經校準均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
1.3 檢測方法
在清晨空腹狀態下抽取患者5mL的靜脈血,放入到促凝管中,并以每分鐘3500轉的速度離心5min,將血清分離出來。接著采取微柱凝膠抗球蛋白法來檢測樣本血型不規則抗體情況,具體操作如下:將濃度為0.8%的Ⅰ、Ⅱ、Ⅲ號的篩選紅細胞各50μL,患者血清25μL,加入到微柱凝膠孔中,然后將其置入到溫度為37℃的孵育器中,共孵育15min,接著以每分鐘1000轉的速度離心10min。發現紅細胞懸浮于凝膠的中段或表面,則顯示血型不規則抗體呈陽性;當紅細胞均勻地沉于凝膠卡的底部時,則為陰性。此外,還需采用譜細胞對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樣本展開抗體鑒定。
2 結果
本組輸血患者中,105例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呈陽性,陽性檢出率為0.51%(105/20567),其中男女分別為29例與76例;78例有輸血和(或)妊娠史;27例無輸血和(或)妊娠史。血型不規則抗體分布情況:95例為同種特異性抗體,10例為非特異性抗體。具體如表1所示。
3 結論
臨床在對患者進行搶救及治療時,一項重要手段即為輸血。然而,由于血液、血液制品有著比較復雜的抗原及抗體成分,導致在治療過程中,有的患者會發生程度、類型均不同的輸血不良反應情況。近些年來,隨著輸血技術以及血型鑒定單克隆檢測試劑靈敏度的日益升高,目前很少會出現因ABO血型鑒定錯誤而引發的速發性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然而,依舊有報道顯示,血液制品輸注、母嬰血型不合妊娠以及異體輸血等免疫刺激會產生的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進而引發輸血不良反應的發生,不僅影響到患者的輸血治療效果,而且還會嚴重危害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在此種形勢下,對輸血患者展開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展開篩查與鑒別就非常有必要。
本研究以本院接收的20567例輸血患者為例展開分析,發現105例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呈陽性,陽性檢出率為0.51%。在105例血型不規則抗體呈陽性的患者中,10例為非特異性抗體,主要為血液科(包括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等)患者,不規則抗體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這些患者的血型鑒定以及交叉配血等。此外,95例為同種特異性抗體,其中占比最大的為Rh血型系統[2]。現極端,我國采供血以及醫療機構僅展開RH(D)及ABO抗原檢測,并采取抗原相合性輸血,以避免產生不規則抗體抗-D,但是在輸血以后,患者產生抗-D的概率不大,但并沒有針對RH血型系統的其他抗原,如抗-E、抗-C等展開特殊篩查與檢測,只是對其進行隨機輸血,這便增加了患者輸血后抗-E、抗-C等抗體的產生概率,因而需引起臨床的高度重視[3]。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血型不規則抗體陽性患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這主要是因為女性受到妊娠以及輸血等免疫刺激因素的影響,導致其不規則抗體的檢出率相對更高。同時,多數患者有輸血和(或)妊娠史,這進一步表明妊娠及輸血是引起血型不規則抗體出現的主要免疫刺激因素。有學者經調查研究得知,患者出現血型不規則抗體以及輸血后出現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的概率會隨著妊娠或輸血的次數的增多而升高。在輸血患者中,雖然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的陽性檢出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在檢測時如果出現漏檢或誤判的情況,就會導致輸注的血液不相合,最終引起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以及新生兒溶血病等,危害較大。由此可見,為避免出現輸血不良反應,就應在輸血前積極做好患者的血型不規則抗體篩查工作。
綜上所述,在對患者展開輸血治療前,通過對其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情況進行檢測與鑒別,可有效預防溶血性輸血反應的發生,為臨床安全輸血提供充分保障,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艷麗.21044例患者輸血前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篩查及結果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7,26(06):459.
[2] 曹微微,舒象武,李碧娟,等.55481例住院擬輸血患者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03):238-240.
[3] 李海云,凌勵,丁彥杰,等.紅細胞血型不規則抗體不同檢測方法檢測效果比較[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09):113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