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燕 張志堅 尹倩倩
【摘 要】 目的:分析乳酸菌對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環境的調節作用。方法: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醫院婦科門診收治的陰道炎患者18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93例,分別采用常規治療以及在此基礎上聯合乳酸菌膠囊治療,對比治療前、8周后指標水平。結果:治療后,觀察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pH低于對照組,兩組對象IL-10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乳酸桿菌少量或無比重低于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白血病3~4度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酸菌對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環境具有調節,這可能是其減輕陰道炎癥狀的原因。
【關鍵詞】
乳酸菌;陰道鏡;微環境
陰道微生態與陰道疾病關系密切,特別是感染性陰道炎,會導致陰道微生態環境改變[1]。本文作者采用對照研究,分析乳酸菌對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環境的影響,總結診治經驗,評價乳酸菌的起效機制。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醫院婦科門診收治的陰道炎患者入組。納入標準:1)年齡18~45歲;2)有性生活,可以進行陰道采樣微生態檢查;3)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哺乳期、月經期、圍絕經期、絕經期;2)3日內性生活,無法采樣;3)異常陰道出血;4)其他感染性疾病,近1個月使用抗菌藥物;5)藥物性陰道炎、卵巢早衰。入選對象186例,年齡(36.1±5.2)歲。其中細菌學陰道壁34例,假絲酵母菌性陰道炎120例,滴蟲性陰道炎32例。采用對照研究,其中對照組、觀察組各入組93例,兩組對象年齡、性別、陰道炎類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治療,根據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疾病類型、病因、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治療藥物,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應陰道壁甲硝唑栓劑陰道用藥,假絲酵母菌感染給予克霉唑栓劑,滴蟲陰道炎給予甲硝唑。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癥狀體征控制后,使用乳酸菌陰道膠囊,1次2粒,以手貼覆于食指,探入陰道后穹窿深部,聯用7日。
1.3 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后8周,無菌棉拭子擦拭陰道側壁,取分泌物檢測陰道微生物,包括白細胞、乳酸桿菌水平,同時采用ELISA法檢測IL-10的濃度。治療前后,兩組對象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pH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陰道健康、陰道炎癥評分、IL-10、pH水平服從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乳酸桿菌、白細胞檢出情況分級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指標、pH水平、IL-10水平
治療后,觀察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pH低于對照組,兩組對象IL-10高于治療前,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乳酸桿菌、白細胞檢出情況分級
治療后,觀察組乳酸桿菌少量或無比重低于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與對照組白血病3~4度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次研究,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陰道膠囊治療,觀察組的陰道健康、陰道炎癥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陰道膠囊可以增進療效,大量的循證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2]。從微生態指標來看,觀察組與對照組各項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觀察組改善更為顯著,表現為pH顯著下降、IL-10水平上升,這可能與乳酸桿膠囊能夠提升了乳酸桿菌量有關[3]。IL-10水平、乳酸桿菌都有保護作用,前者能夠抑制腫瘤免疫反應,乳酸桿菌能夠競爭性抑制滴蟲、細菌感染,從而降低陰道炎發生、復發、加重風險[4-5]。
正常女性陰道內存在多種厭氧菌、需氧菌,以乳酸菌為主,正常女性陰道分泌物周分離率達到80%~100%,菌群對維持陰道微生態平衡發揮重要的作用[6]。主要包括:1)嘗試脂肪酸,降低陰道pH值,嘗試短鏈脂肪酸,分解陰道上皮內的糖原,嘗試乳酸,使陰道內的pH維持在正常水平(<4.5)[7];2)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生長,其定植再陰道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形成生物膜,拮抗病原菌,占用大部分陰道內的營養物質,抑制致病菌生長[8];3)殺菌作用,嘗試過氧化氫陰道乳桿菌,通過過氧化物酶催化作用形成鹵。
乳酸桿菌活菌制劑可以補充外源性的乳桿菌制劑,促進患者陰道內乳酸桿菌生長,幫助恢復原來到微生態平衡。本次研究也證實這一點,乳酸膠囊可以提高中量或大量乳酸桿菌比重,與此同時降低pH水平,提示乳酸桿菌活菌制劑確實有助于改善微生態環境。
綜上所述,乳酸菌對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環境具有調節,這可能是其減輕陰道炎癥狀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第八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52.
[2] 梁華,洛若愚.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及陰道分泌物檢測的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8):4513-4515.
[3] 包翠萍,張敏英,齊秀英.育齡婦女生殖道感染綜合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01):174-177.
[4] 孔林,隋龍,王玲君,等.乳酸菌對陰道炎患者陰道微環境的調節作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2):5195-5198.
[5] 柴建華,常洪美,李煉.乳酸菌陰道膠囊輔助治療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中文文獻meta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6,28(01):94-97.
[6] 王躍萍.乳酸菌陰道膠囊糾正陰道炎性后遺微環境紊亂的療效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5,36(07):70-71.
[7] 余璟瑋,歐志聰.知柏地黃丸加序貫使用甲硝唑和乳酸菌對老年性陰道炎陰道微環境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06):67-69.
[8] 吳惠琰,胡孟彩,屈慧敏,等.乳酸菌陰道膠囊配合治療產后陰道炎30例[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07):819-82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