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摘 要】 目的:研究改良式截石位在婦科腔鏡手術體位擺放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截石位婦科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78例患者分成對照組(n=39)與觀察組(n=39),對照組行傳統截石位手術,托腿架關節(jié)端置患者胭窩,以托腿架對大腿支撐,保持雙腿的自然下垂,觀察組行改良式截石位,把托腿架調節(jié)成遠高近低,小腿腓腸肌中上段放置在托腿架,保持踝部比膝部高,對比兩組舒適狀態(tài)和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舒適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舒適狀態(tài)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術后運動或感覺異常、下肢靜脈充盈明顯等異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異常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改良式截石位在婦科腔鏡手術體位擺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關鍵詞】
改良式;截石位;婦科;腔鏡手術;體位擺放;應用價值
婦科腔鏡手術體位主要是截石位,截石位很容易引起損傷,為控制手術體位造成的損傷,對患者實施擺放體位護理干預可以使手術安全得到保證,也能提高患者手術中的舒適度[1]。本次研究中,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截石位婦科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兩組,實施不同的手術體位擺放方式,結果對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行截石位婦科腔鏡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78例研究對象均確診需行婦科腔鏡手術治療,排除全身性疾病患者,嚴重肝腎疾病患者,患者和家屬均知情簽署研究同意書,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分組研究,按手術先后順序分組,隨機將78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9例。先手術39例為對照組,年齡20~56歲,平均(38.2±6.1)歲;手術類型:8例腹腔鏡下陰式全子宮切除,7例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9例子宮肌瘤剔除,6例附件囊腫剝除,5例異位妊娠手術,4例宮腹聯合手術;后手術39例為觀察組,年齡21~56歲,平均(37.6±7.5)歲;手術類型:7例腹腔鏡下陰式全子宮切除,9例腹腔鏡下次全子宮切除,8例子宮肌瘤剔除,5例附件囊腫剝除,6例異位妊娠手術,4例宮腹聯合手術。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術中均準備好以下物品,包括中單、小中單、臀軟墊、肩軟墊各1個,截石位腿架、腿套、小軟墊、約束帶各2個。術前1日對患者進行訪視,由巡回護士負責核對患者資料后送至手術室,手術時間為30min~4h。
兩組患者均保持仰臥位,身體自然放松,于右側肢纏血壓計,以中單包裹后在同側進行固定。將患者左上肢外展,外展角度控制在90°以內,留置靜脈針后連接三通后固定,避免術中出現頭低腳高位,所以選擇患者肩胛骨墊上肩墊。其中觀察組按照患者體型和屈髖高于近髖關節(jié)位置固定好托腿架,把患者下移后,在患者的臀下墊好防水中單、臀軟墊,將腿套套上雙腿后,再于托腿架放置小軟墊,將托腿架調節(jié)成遠高近低,選擇小腿腓腸肌中上段放置在托腿架,保持踝部比膝部高出6~8cm,間隔為患者緩慢的抬腿,以約束帶對雙下肢進行固定,及時咨詢了解患者的舒適程度。對照組行傳統截石位,以托腿架關節(jié)端放置在患者的胭窩,以托腿架將患者大腿托起,保持雙腿的自然下垂,墊防水中單和臀軟墊等方式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體位擺放后的舒適情況[2];觀察兩組患者的小腿血管和神經受壓情況,足背靜脈充盈情況,是否發(fā)生小腿局部深處的觸痛感或足背屈性的疼痛感。術后24h記錄兩組患者下肢感覺、運動異常等情況,下肢感覺異常情況包括麻木、針刺感及位置喪失感等;運動異常包括垂足、垂趾、急促步態(tài)等情況[3]。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P<0.05,表示兩組數據間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舒適狀態(tài)
觀察組舒適狀態(tài)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舒適狀態(tài)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異常情況
觀察組術后運動或感覺異常、下肢靜脈充盈明顯等異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異常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傳統截石位會引起下肢神經損傷,這和術中體位擺放不當、手術時間過長等因素有著直接的關系,以托腿架關節(jié)置在患者的胭窩,通過托腿架對大腿和胭窩進行支撐,保持小腿的自然彎曲,全麻后,由于患者全身肌肉的松弛,再加上血管擴張和交感神經阻滯等因素影響,小腿下垂情況嚴重會使下肢的靜脈回流受到影響,手術時間過長時,血流受阻時間過長,還會形成下肢靜脈血栓[4]。而且托腿架后托板容易將腓總神經造成壓迫和損傷,重力對下肢過度的壓迫,容易發(fā)生下肢輕微麻木或神經損傷,導致患者術后不能及早下床活動。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選擇了改良性截石位,托腿架調節(jié)成遠高近低狀態(tài),踝部比膝部高,小腿腓腸肌中上段放置在托腿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感覺,而且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運動或感覺異常、下肢靜脈充盈明顯等異常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異常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與他人研究相符[5]。可見,改良式截石位能預防術后并發(fā)癥。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安置方法和體位架,有效降低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使患者手術安全得到保證。
綜上,改良式截石位在婦科腔鏡手術體位擺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參考文獻
[1] 朱琳,陳君華,李莉,等.改良截石位預防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22):3041-3043.
[2] 張秀華,林建玲,朱琳,等.手術患者截石位擺放時機的護理研究[J].護理研究,2013,10(02):149-153.
[3] 陳保清,孔靈芝,王天霞.低體溫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預后的影響[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07(04):188-189.
[4] 王芬,姚紅.改良式膀胱截石位在腔鏡全子宮手術中的護理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6,15(01):86-87.
[5] 范利.手術中截石位并發(fā)癥預防的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23(0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