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翠
【摘 要】 目的:探討在危重患者中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護理的措施。方法:抽取在本院醫治的危重患者(42例)當分析的對象,此次研究患者均行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總結護理措施。結果:在此次研究的42例患者中,3例患者是穿刺肱動脈,其概率是7.14%;37例患者是穿刺橈動脈,其概率是88.10%;2例患者是穿刺足背動脈,其概率是4.76%。在置管1~4d內有39例患者拔除動脈留置針,其概率是92.86%;剩余3例患者是在14d內拔管,其概率是7.14%。此次研究有1例患者拔除動脈導管后由于壓迫時間不足導致腕部瘀斑,其發生率是2.38%。結論:在危重患者中,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可持續、準確、及時的反映其血流動力學情況,檢測中強化觀察和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關鍵詞】
危重患者;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
臨床中,有創動脈測壓是通過周圍動脈進行置管,經換能器同監護儀連接直接對動脈內壓力進行測量,可準確且及時的反映患者血壓的動態變化,還具有方便采血的優點,在各種危重患者監測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1]。為了探討和分析在危重患者中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護理的措施,此次抽取在本院醫治的危重患者(42例)當分析的對象,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此次抽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醫治的危重患者(42例)當分析的對象,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患者年齡為40~60歲的有6例,60~80歲的有19例,大于80歲以上的有17例。
1.2 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均行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選擇B-D動靜脈留置針當做穿刺套管針,成人20~24G。選擇一次性使用壓力傳感器,有換能器以及測壓管,存在快速沖洗按壓桿。選擇配備有創動脈壓測量模塊的多參數監護儀。沖洗液選擇肝素0.9%的氯化鈉溶液(2~4U/mL)或者0.9%的氯化鈉溶液。首選穿刺部位是橈動脈,通常是在全麻后穿刺,依靠手指正確的感覺,穿刺者右手持針,在腕橫線橈骨莖突旁橈動脈的波動最明顯處進皮,由左手的食指、中指對橈動脈搏的動走摸清并順著動脈進針,皮膚同針呈30°~45°,當有鮮紅色的血液噴射到針蒂時,就表明內針已經進入到動脈中,壓低穿刺針15°,之后再向前進2mm針,仍回血時送入外套管,針芯拔出,同測壓系統連接。在連接前先把測壓管同沖洗液連接,管道中空氣排空,三通開關連接,一端連接動脈留置針,一端連接換能器以及監護儀壓力模塊。在右心房的水平位置固定換能器,轉動三通開關,換能器同大氣相通,監護儀零點校正鍵啟動,監護儀數字為“0”時,調零成功。三通轉動,換能器的排氣孔關閉,使換能器同動脈留置針相通,此時監護儀顯示的就是患者當前的動脈壓力數值以及波形。患者手術后轉入重癥監護病房的患者直接把換能器連接床邊監護儀模塊,管路固定調零后就能測壓。
2 結果
在此次研究的42例患者中,3例患者是穿刺肱動脈,其概率是7.14%;37例患者是穿刺橈動脈,其概率是88.10%;2例患者是穿刺足背動脈,其概率是4.76%。此次研究患者均順利的完成穿刺以及有創血壓監測。在置管1~4d內有39例患者拔除動脈留置針,其概率是92.86%;剩余3例患者是在14d內拔管,其概率是7.14%。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感染、空氣栓塞以及血栓等并發癥,只有1例患者拔除動脈導管后由于壓迫時間不足導致腕部瘀斑,其發生率是2.38%。
3 討論
對于人體的循環功能來說,血壓是重要的一個反映指標。因為持續有創動脈測壓并不會受人工減壓、減壓、袖帶寬度、袖帶松緊度以及時間間隔等因素影響,所以可準確反映機體血壓動態變化和瞬間變化情況,為危重患者搶救、治療等提供準確依據。對部分危重患者來說,在術中以及術后需長時間使用呼吸機來輔助呼吸,臨床為了解酸堿水電解質等平衡情況,常需多次進行動脈血采集來做血氣分析[2]。有創動脈測壓管留置為患者提供便捷采血通道,防止頻繁穿刺帶來的損傷和痛苦,采集的血液標本合格,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輕。但因有創動脈測壓屬于侵入性操作之一,易受到感染且存在較多的并發癥,監測中應強化觀察和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3.1 對檢測指標進行嚴密的觀察
床邊監護儀可對有創動脈血壓數值以及波形進行顯示,血壓正常波形分升支、降支以及重搏支,而且是有規律的出現。當波形低鈍、過高或者消失時,可能是換能器的位置不當以及動脈導管脫出或者阻塞,積極查明原因后及時處理。最初測量時同袖帶測壓對比,防止誤差過大。通常情況下有創測壓高無創測壓5~20mmHg,測壓中嚴格遵醫囑以及病情進行監測[3]。
3.2 相關操作嚴格按相關規范進行,換能器正確使用
所測血壓準確性受壓力換能器位置影響,首次測量前,把換能器放置在準確位置后調零,調零頻率盡量為1次/4h。此次研究是每班調零1次,測壓中如果對數值有疑問或者采血后,隨時核對零點。保證動脈測壓管通暢,管道定時沖洗。通常選擇肝素0.9%的氯化鈉溶液當作沖洗液,凝血功能異常患者選擇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沖洗。
3.3 血液標本正確的采集
因動脈置管能直接采集血液,采血前先抽10mL,用另外注射器采集血液,完成后把之前抽出血液注回到血管內,防止血液丟失。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注入空氣,完成操作后按快速沖洗桿,重新對換能器調零。
3.4 觀察和預防并發癥
動脈導管、測壓管妥善固定,觀察管道連接處松脫與否,患者不合作時適當肢體約束。
血栓預防,橈動脈穿刺者須做Allen's試驗。監測過中沖洗裝置通暢,及時抽出血凝塊,觀察遠端手指或者足趾皮溫以及顏色,出現缺血癥狀時要拔除動脈導管[4]。
防止空氣栓塞,接頭擰緊,防止回路不必要的打開,接頭處沒有氣泡殘留。
目前,血流動力學監測的發展比較快,尤其是有創動脈測壓的方法比較簡便,檢測效果比較確切,可早期發現、處理患者病情的變化,可為危重患者的治療爭取時間。作為有創性操作的一種,在監測中護理人員應規范操作,努力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減少或者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危重患者中,持續有創動脈測壓監測可持續、準確、及時地反映其血流動力學情況,檢測中強化觀察和護理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孫紅.ICU應用有創血壓監測的護理新進展[J].母嬰世界,2017,21(08):179.
[2] 楚廣玉,張清.心臟介入術中監測有創壓力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2(08):1840-1841.
[3] 李海紅,許麗,胡曉艷.302例成年患者心臟術后有創動脈血壓監測的護理[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5,17(04):239-240.
[4] 覃桂榮.基層醫院ICU實施有創動脈壓監測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25(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