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媛媛
【摘 要】 目的:探究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促進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及負面情緒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收治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共23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護理方法,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康復以及患者心理狀況、配合功能鍛煉情況和遵醫行為情況。結果:手術后6個月、1年觀察組患者Harris髖關節評分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況、配合功能鍛煉情況和遵醫行為情況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關節功能,而且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從而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
康復護理;心理干預;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康復;負面情緒
近年來,隨著人類壽命的增長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髖關節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逐漸增加,嚴重破壞了關節功能。目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是治療髖關節疾病的主要方法[1],但THA損傷較大,需要護理人員提高護理質量,不僅需要提高康復護理質量,而且需要心理干預護理。故本文研究了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對促進老年全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及負面情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老年患者,共23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18例,男64例,女54例,年齡63~82歲,平均(70.21±2.64)歲,其中股骨頸骨折患者55例,股骨轉子間骨折17例,股骨轉子下骨折15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患者19例,髖關節炎患者12例。觀察組118例,其中男67例,女51例,年齡62~80歲,平均年(69.85±2.85)歲,其中股骨頸骨折患者57例,股骨轉子間骨折16例,股骨轉子下骨折14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患者23例,髖關節炎患者8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康復護理方法,手術前應指導患者進行相關肌肉關節的活動訓練,控制好其他原發疾病,保證患者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手術;手術后維持患者患肢的外展中立位,適當對相關肌肉和踝關節進行鍛煉,促進患者血液循環從而防止血栓形成;手術后1~3天,醫護人員可協助患者進行簡單的關節被動鍛煉,可使患者屈髖大于90°,足尖向上;3天后可使患者在患肢伸直情況下進行內收外展鍛煉,逐漸增加鍛煉強度,之后可進行臥、坐、立位轉換以及借助其他力量下床活動、上下樓訓練,指導患者注意事項,保證患者安全。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常規康復護理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護理,由于患者長期受關節疾病的困擾,喪失自理能力,而且住院期間對醫院環境的陌生以及對手術缺乏一定的認知,易產生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心理健康,從而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心理干預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首先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讓患者熟悉陌生的醫院環境,可根據患者意愿安排病房,并可根據喜好在病房內擺放綠植和鮮花等,提高患者住院舒適度,保證每天病房內空氣流通和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讓患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2)醫護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可發放疾病相關知識手冊供患者閱讀,讓患者對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向患者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和過程,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和處理措施,協助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保證患者術后休息;3)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內心的想法,與其交流時語氣應輕柔,多給予安慰和鼓勵,對于出現負面情緒的患者應及時給予心理疏導,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兩組患者手術后6個月、1年Harris髖關節評分情況以及患者心理狀況、配合功能鍛煉情況和遵醫行為情況。Harris髖關節評分表是目前評價髖關節功能最常用的工具,其包括七個維度,分別是:畸形(4分)、活動范圍(5分)、步態(11分)、行走輔助器(11分)、行走距離(11分)、日常活動功能(14分)及疼痛程度(44分),共100分,得分越高髖關節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后6個月、1年Harris髖關節評分情況比較
手術后6個月、1年觀察組患者Harris髖關節評分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理狀況、配合功能鍛煉情況和遵醫行為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況、配合功能鍛煉情況和遵醫行為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可以緩解患者疼痛、改善關節功能,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髖關節疾病最常用的方法。有相關報道顯示[2],現如今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已逐步應用于臨床,給實施人工關節置換術的患者帶來積極的影響,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緩解焦慮情緒,增加患者康復的信心,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證患者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促進患者機體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6個月、1年觀察組患者Harris髖關節評分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可有效改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的關節功能,與姜會枝[3]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況、配合功能鍛煉情況和遵醫行為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從而促進關節的康復。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改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老年患者的關節功能,而且可以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從而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何雅玲.多元化康復護理干預對全髖關節置換術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01):114-115.
[2] 錢莉芳.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34):76,87.
[3] 姜會枝.老年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圍術期的綜合護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32(02):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