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梅 張寧 王麗萍
【摘 要】 目的:研究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方法:選取本院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50例,按照入院順序奇偶數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常規組,各25例,常規組采用常規性護理,對照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治療效果以及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治療效果也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自身的治療效果,促進治療康復,改善護患關系,顯著提升臨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早期護理干預;腦梗塞偏癱失語;效果評價
腦梗塞患者是血液堵塞腦部主動脈,壓迫周圍神經系統,不能合理控制原始反射,從而出現偏癱失語癥狀。目前在臨床上對相關患者廣泛應用的早期護理干預,促進其治療康復。為分析早期護理干預應用于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的治療效果,本院展開相關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治療的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50例,采用入院順序奇偶數隨機分組,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55~74歲,平均年齡為(62.3±8.6)歲;常規組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齡54~75歲,平均年齡為(61.2±8.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說明可進行比較研究。
1.2 護理方式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1)患者在住院期間往往會有緊張、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讓相其能積極配合治療,促進病情康復。2)相關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保持皮膚干燥整潔,對其加以全身按摩護理,告知患者要合理擺放肢體,適當的對患者進行翻身運動,促進其自身的血液循環,避免出現褥瘡現象。同時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制定運動訓練指導計劃,從而提升自身的免疫力[1]。3)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語言訓練加以指導,通過吞咽咀嚼的形式練習發音,在整個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發音做出及時修正,積極引導并鼓勵患者采用語言的形式加以交流,促進相應的病情康復。4)運動訓練:相關護理人員要以循序漸進為基礎原則,在一定程度上從患者的被動肘關節做起,對其進行屈曲與旋轉,對患者采取屈伸以及并攏等手指運動,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將其逐漸過渡到手指靈活運動以及肘關節主動屈曲等階段,并且患者在相關護理人員的協助下,要科學合理的開展坐位訓練,讓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確保其自身能實現體位平衡,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則患者能處于獨立行走的狀態[2]。
1.3 護理指標
1)生活質量評分:利用QOL-BREF量表,比較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分數變化情況,分數越高,護理效果越顯著。
2)治療效果:痊愈:患者不具有病殘和功能缺損癥狀;顯效:患者功能恢復狀態良好;有效:患者功能恢復狀態一般;無效:患者功能不恢復。治療總有效率越高,護理效果越顯著[3]。
3)臨床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出院后填寫本院自制的健康問卷調查表,分為滿意、良好以及不滿意三項,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效果越顯著。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 2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治療效果與臨床護理滿意度以%表示,以卡方檢驗;生活質量評分用(±s)表示,以t檢驗。對比有統計學意義參照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對照組采取早期護理干預后,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經過護理之后,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2.0%)明顯優于常規組(68.0%),P<0.05。詳情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經過早期護理干預后,患者總滿意率(96.0%)明顯高于常規組(76.0%),P<0.05。詳情見表3。
3 結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腦梗塞偏癱失語發病率逐漸呈上升發展趨勢,其不僅對人們生活質量造成直接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相關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臨床上腦梗塞患者往往自身的血液較為黏稠,在一定程度上極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堵塞患者自身的腦部主動脈,壓迫其自身神經系統,導致相應的原始反射不能充分發揮自身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失去自身應該具備的控制力,導致患者在臨床上表現出偏癱失語的癥狀。大量研究數據表明,治療腦梗塞偏癱失語癥的最佳時期就是發病的3~6個月時間,目前在臨床上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積極配合相關醫師進行治療[4]。
一般情況下,患者入院后往往會有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相關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通過肢體語言等形式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囑咐患者多臥床休息,保持病房干凈整潔,定期為患者擦拭或者按摩身體,使得其自身血液能得以合理循環。特別是在炎熱季節,相關護理人員要對相關患者科學合理的開展體位護理或皮膚護理等相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出現壓瘡等相應并發癥,導致最終的治療效果不理想,使得相應的護理難度顯著增加[5]。
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早期護理干預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常規組,治療效果也高于常規組(P<0.05)。由此可證:對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其自身的治療效果,促進治療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春艷.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04(06):123-124.
[2] 董丹.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1):1442-1443.
[3] 劉小青.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10):71-72.
[4] 楊素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偏癱失語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中醫藥,2016,(b06):2062-2063.
[5] 馮淼.腦梗死偏癱失語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療效[J].基層醫學論壇,2016,14(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