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有聲
【摘 要】 目的:分析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護理情況。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分娩的136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8例,觀察組選擇接受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對照組接受傳統助產方式助產,對比兩組產婦的分娩結果。結果:觀察組產婦產后會陰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使用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能夠給產婦提供更加優質的接生護理,降低產婦產后會陰損傷,降低新生兒并發癥率,護理效果良好。
【關鍵詞】
側臥位分娩;無保護會陰接生;臨床護理
分娩一直是產婦以及婦產科格外重視的一個過程,隨著自然分娩理念逐漸被大眾所認可,近年來選擇經陰道自然分娩的產婦越來越多,而使用各種助產方式幫助產婦順利娩出嬰兒成為產科醫護人員需要不斷探索的內容。隨著臨床護理對分娩助產工作的不斷研究發現,在產婦分娩過程中讓產婦盡量在自然狀態下分娩,減少外部干預對胎兒頭部以及產婦會陰的干預往往能夠更好的保障妊娠結局,因而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成為一種良好的助產方式[1]。為進一步分析產婦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護理效果,本文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分娩的136例產婦,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接受分娩的136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產婦68例,年齡23~36歲,平均年齡(28.3±2.6)歲,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7.5±0.3)周;對照組產婦68例,年齡24~38歲,平均年齡(27.6±2.7)歲,孕周33~42周,平均孕周(36.8±0.4)周。兩組產婦在一般資料上沒有顯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傳統助產方式助產:對產婦進行常規心理輔導,讓產婦選取仰臥位進行分娩,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全程密切關注產婦的分娩過程;護理人員選擇在產婦右側幫助分娩,觀察胎頭的動向,當胎頭拔露陰唇后聯合緊張時,開始對產婦會陰以及胎頭進行護理干預;助產護士對產婦會陰進行保護,并幫助胎兒娩出,待新生兒完全娩出后給予產婦會陰縫合以及新生兒常規護理等操作[2]。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接受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產婦選擇側臥位進行分娩,分娩前護理人員注意對產婦外陰進行常規消毒,避免感染;護理人員給予產婦充足的心理護理和健康宣教,通過心理指導方式緩解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緊張情緒,并且鼓勵產婦自然分娩[3];護理人員應提前對產婦的恥骨弓狀況、會陰發育以及側切情況進行分析,并了解胎兒的大小注意預防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事件;在進行接產時,護理人員保持合理的坐姿,并密切觀察產婦宮縮情況,待胎頭拔露至會陰后聯合緊張時,開始合理控制胎兒娩出速度,注意分娩過程中分娩速度進行微控制,盡量讓產婦自然分娩,減少護理人員的干預活動[4];通過指導產婦呼吸順利娩出胎兒,當胎頭大徑線娩出時,讓產婦呼氣,并與產婦再次宮縮時,使用雙手拖住胎兒頭部,等待其自行完成復原外旋轉后,逐漸娩出身體,分娩過程中不對產婦會陰進行保護操作[5]。新生兒成功娩出后切斷臍帶,并對新生兒進行常規護理,對產婦進行產后護理,避免感染等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了解兩組產婦的妊娠結果,對產婦會陰側切、會陰裂傷、會陰水腫等情況的發生率做出總結,并進行對比;了解新生兒的具體情況,記錄新生兒并發癥率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6]。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用SPSS 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并以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產婦會陰情況
觀察組產婦會陰側切10例,側切率為14.71%,會陰裂傷17例,會陰裂傷率為25.00%,會陰水腫4例,會陰水腫率為5.88%;對照組產婦會陰側切44例,側切率為64.71%;會陰裂傷38例,會陰裂傷率為55.88%,會陰水腫15例,會陰水腫率為22.06%。觀察組產婦產后側切率、會陰裂傷率、會陰水腫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新生兒分娩情況
觀察組新生兒Apgar評分為(9.75±0.83)分,并發癥2例,并發癥率2.94%;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為(9.21±0.74)分,并發癥7例,并發癥率10.29%。觀察組產婦產后會陰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并發癥率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人們對于妊娠分娩的安全與健康關注度逐漸增加,自然分娩的優點使得近年來選擇自然分娩的產婦越來越多,保證自然分娩過程中產婦和胎兒的安全成為當前婦產科中最受關注的問題。選擇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是近年來產科分娩中應用情況較為良好的分娩方式,能夠通過側臥位降低胎兒分娩的壓力,并且使用無保護會陰接生減少外力干預對產婦會陰部的影響。傳統的自然分娩中產婦采取仰臥位分娩,由于分娩姿勢的影響,產婦腹部動脈、靜脈血液循環的壓迫力增加,影響了局部血供不利于胎兒的順利分娩,而側臥位分娩方式則能夠很好的避免這種情況。側臥位分娩時,胎兒受到的重力可以被部分分散至母體身上,從而方便胎兒的娩出,并且研究顯示,在側臥位分娩過程中胎兒肩難產和其他娩出時損傷的發生率大大降低,保證了母嬰安全。無保護會陰接生方式能夠讓胎兒緩慢、自然的從產道娩出,更接近自然分娩狀態;而傳統的會陰部保護助產方式則可能由于手掌與會陰接觸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會陰擴張的阻力,有可能引起會陰撕裂或局部水腫等情況。在產婦生產時選擇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能夠通過一系列護理干預內容,減輕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壓力,盡量讓產婦以自然狀態分娩,減少生產中由于外力作用可能對產婦和胎兒造成的傷害。
綜上可知,使用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能夠給產婦提供更加優質的接生護理,降低產婦產后會陰損傷,降低新生兒并發癥率,護理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 李寧.產房護理實踐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分析[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02(05):105.
[2] 楊麗菲,劉杰.產房護理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05(09):123-124.
[3] 楊志娟.探討側臥位分娩配合無保護會陰接生的臨床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08(19):150-151.
[4] 黎美珍,李金全.無保護會陰接生的助產護理方式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7,24(14):111-112.
[5] 陳梅.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的臨床護理要點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2):1865-1867.
[6] 朱艷平.產房護理實踐中無保護會陰接生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03(56):11154-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