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欣延 王菊紅
【摘 要】 目的:針對陰道鏡介于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予以分析、研究。方法:將阜康市婦幼保健站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施行宮頸癌檢查的16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全部施行陰道鏡檢查與病理檢查,其間通過病理檢查診斷是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92例,并將陰道鏡檢查結構和病理學診斷結果加以比對。結果:通過陰道鏡篩查宮頸癌患者與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和通過病理學檢查的診斷契合率分別為86.67%、92.21%,P>0.05,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靈敏度顯示91.30%,陽性、陰性預測值各顯示93.33%、89.33%。結論:借助陰道鏡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篩查和通過病理學檢測結果具備較好的契合率,且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都較高,具備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
陰道鏡;宮頸癌篩查;癌前病變篩查
宮頸癌可以說是婦科疾病中最具易發性的惡性腫瘤,不僅存在較高的發病率,也具有較強的致死率,長久以來就是危害我國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罪魁禍首。而宮頸癌前病變成長為宮頸癌通常具備較長時限,將近8~10年,假設可以在宮頸癌前病變期間就針對病患施行科學有效的篩查和診治,便可以有效規避宮頸癌的形成,給病患預后生存探尋福音。現階段,臨床醫學中針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多通過細胞學檢測、陰道鏡等對其篩查,特別是陰道鏡的應用,不但操作便捷且具有較強的重復性,對病患不會構成較大傷害,故介于臨床中獲取了大面積應用[1]。此次研究主要針對陰道鏡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進行了相應分析,現對研究資料、過程、結果等進行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將阜康市婦幼保健站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施行宮頸癌檢查的16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間通過病理學檢查被診斷為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的患者共計92例。在92例患者中,已婚、未婚患者各為80例選、12例;絕經前、后患者各為48例、44例;患者年齡在35~65歲。
納入標準:具備性生活史、白帶不同程度增加、接觸性陰道出血等癥狀的患者;具備不同程度的陰道炎癥、TCT陽性的患者;知曉此次研究目的、內容,自愿加入且簽署同意書的患者。
排除標準:具備主要臟器疾病、陰道感染疾病的患者;宮頸切除的患者;妊娠期婦女等。
1.2 檢查方法
此次研究全部應用陰道鏡施行檢查。切實施行陰道鏡檢查以前,全部患者都應進行婦科常規檢查,以避免存在異常現象;促使患者將膀胱清空,且變換體位成膀胱截石位;醫護人員在病患陰道穹窿位置放置窺陰器,且在窺陰器表層涂抹相應潤滑劑,從而對宮頸表面予以保護;對病患宮頸分泌物用生理鹽水輕拭;將物鏡視角調整到最佳,以獲知清晰的成像;選擇低倍鏡對宮頸顏色、外形等加以觀測,且把獲知的成像內容細致記載;醫護人員通過棉簽把濃度為5%的冰醋酸朝著患者宮頸輕柔涂抹,對宮頸血管顏色變化等細致觀察;假設病患病情較為嚴重,那么就應每隔3min進行1次5%醋酸涂抹;最終,醫護人員依病患真實情況,為其宮頸擦拭碘酊,施行碘實驗,并將結果送至病理比對[2]。
1.3 觀察指標
在碘溶液試驗時,沒有著色的位置即陽性區域。將病理學檢查當做金標準,對陰道鏡檢車的靈敏度、陰性及陽性預測值與診斷契合率加以觀察且展開計算。
1.4 統計學分析
借助SPSS 17.0針對全部數據展開統計學分析、處理,組間計數資料結果通過χ2加以檢驗,若P<0.05,則表明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病理學針對婦產科165例患者進行宮頸癌檢查,診斷其間具備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陽性)患者共計92例,內含15例早期宮頸癌患者與77例宮頸癌前病變,陰性患者70例。而通過陰道鏡檢查以后確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共為83例,內含12例假陽性患者,和病理學檢查的診斷契合率顯示92.21%(71/77),確診是宮頸癌患者13例,和病理學檢查診斷契合率顯示86.67%(13/15)。并且,通過陰道鏡篩查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的靈敏度顯示91.30%(84/92),陽性、陰性預測值分別顯示93.33%(84/90)、89.33%(67/75)。可見,陰道鏡檢查結果較之病理學診斷結果而言,不具備顯著差異,P>0.05,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詳見下表1所示。
3 討論
依據相應數據資料表明,最近幾年以來年輕女性宮頸癌患病率逐年遞增,開始具備年輕化發展態勢,假設無法介于病變之前加以診治,易于促使患者失去生命。相應研究指出,通過早期手術治療可促使宮頸癌觀者5年治愈率達到80%,可見早期診治對于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生命安全存在顯著效用。然而,因宮頸癌病變前沒有特殊征兆,臨床特征和柱狀上皮外移大致相同,通過以往的細胞學檢查不具備較好效果,因研制的標本滿意度不高,易被較多因子干擾,易滋生假陰性,相關報道假陰性率在15%~50%,故細胞學檢查陽性僅可視為初步篩查,應深入檢查方可診斷[3]。一般的宮頸四點活檢具備盲目性,使得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檢查敏感度較低,促使宮頸癌早期診治具有較大難度。故而,應用一項對宮頸癌檢查滿意度較好、正確率高的篩查手段極為關鍵。
而陰道鏡屬于以往對宮頸病變施行檢查的手段,可通過顯示器把宮頸病變檢查圖像擴大,具備較好的清晰度,能夠對患者宮頸解剖病理學(宮頸顏色、周邊黏膜病變等)變動予以觀察。并且,陰道鏡檢查也可借助碘溶液試驗與醋酸對病患宮頸病變區域、范圍進行確認,易于陰道鏡下標本制備和病理學檢查的順利施行,改善了診斷有效率。然而,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無法有效針對宮頸病變變身與宮頸管內部病理學變化加以觀察,這屬于此次研究陰道鏡檢查滋生漏診或者診斷失誤的核心因素,日后應與其他檢查有效銜接從而縮減漏診、誤診概率[4]。
此次研究結果表明,陰道鏡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和病理學診治契合率無太大差異,P>0.05,差異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且其靈敏度、陰性及陽性預測值都較高。
概括而言,陰道鏡可介于檢查期間將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有效篩查出來,檢測結果較之病理學檢查不具備較大差異,同時對于宮頸癌與癌前病變具備較好的靈敏度,存在較好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蓉.HPV、TCT及陰道鏡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意義[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07(11):183-184.
[2] 王品,李勤.液基細胞學聯合陰道鏡在宮頸癌前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江西中醫藥,2017,48(08):42-44.
[3] 周利.陰道鏡宮頸活檢在宮頸病變中的診斷價值及其治療[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2):93-94.
[4] 陳偉賽.陰道鏡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