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生
一根水管如果不注意清潔,就可能會被雜質、沉淀物堵住導致水無法流出,時間長了水管就會生銹。人體的血管也是一樣,一旦堵塞,身體可能就會瞬間“垮掉”。據統計,因血栓性疾病導致的死亡已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1%,遠超過腫瘤、傳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造成的死亡。那么,為什么人體內會有血栓呢?哪些人又是血栓的高危人群呢?
人體血液中存在著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在正常情況下,二者保持著動態平衡。但在特殊情況下,比如血流變緩、凝血因子病變、血管損傷時,導致凝血功能亢進或抗凝功能削弱時,則會打破這種平衡,使人處于“易栓狀態”。
在長時間乘坐火車和飛機的途中,由于缺少水分和運動,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會減慢,血液內的栓塊更易掛壁、沉積,形成血栓。
易患血栓的人群包括:
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是血管病的始作俑者。人的血壓升高會直接損傷動脈內皮,造成動脈硬化。所以,高血壓和腦動脈粥樣硬化總是并存的。
糖尿病患者 據研究表明,相比沒有糖尿病的人,有糖尿病的患者會提前15年發生動脈硬化。另外,有糖尿病的動脈硬化發生率是沒有糖尿病的兩倍,所以糖尿病也是腦中風的誘發因素之一。
高脂血癥者 高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會直接沉積在血管壁上,會誘發一系列不好的反應,最終變成動脈粥樣斑塊。
吸煙者 吸煙不但對肺有傷害,對血管的傷害也是很大的。吸煙會損傷動脈內皮,造成功能紊亂不容易愈合。而且抽煙時會導致小血管收縮,加重高血壓。這些危險因素疊加在一起,會在短時間內讓一個本來完好無損的血管演變成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或者形成嚴重的斑塊。

動起來栓不住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連續4個小時不活動就會增加患靜脈血栓風險。所以,要遠離靜脈血栓,“動”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長期久坐不動:最容易誘發致命血栓
過去醫學界認為,乘坐長途飛機與深靜脈血栓發病關系密切。而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也已成為發病的一大誘因,醫學專家把這種病稱作“電子血栓”。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因此,使用電腦1小時就應該休息片刻,起身走動,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動踝關節,拉伸小腿肌肉。樹立“久坐不動易患血栓”的觀念,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是預防血栓必備方法。
走路:動起來,從頭到腳防血栓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么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從頭到腳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
走路防血栓,要注意“三五七”原則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3000米以上,且保證30分鐘,并堅持做到有恒、有度。過度劇烈的運動對身體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運動5次以上。
“七”是指運動后心率+年齡=170。例如:5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達到120次。(身體極好者可達到190次;身體不好者不要超過150次,具體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來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