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a.化學紡織工程系;b.計算機科學系,江蘇江陰 214405)
從羊毛本身看,其最重要的性狀特征就是粗細,羊毛的細度直接決定它的性能、加工及價格。因此,羊毛細度檢測方法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檢測方法主要分為兩類——直接檢測和間接檢測,比較常見的有OFDA(光學纖維直徑分析儀)、Laserscan(激光細度儀)、顯微鏡投影儀等,這些方法能夠比較快速、準確地獲得羊毛直徑指標[1]。
目前大多數廠家及檢測機構采用軟件技術檢測羊毛纖維的細度。但是也發現一些問題,如圖1和圖2所示,雖然都是羊毛纖維,但在內部結構上卻有著較大的差異,圖2中的羊毛纖維含有髓質層,這種結構形成羊毛的弱節,使羊毛脆而易斷,不易染色[2-3]。但目前使用的軟件所提交的指標中,沒有包含有髓質層羊毛的結構參數,軟件獲得的指標參數不能涵蓋羊毛的所有性狀特征,為此從實際需求出發,自行設計開發適合教學及檢測使用的、指標比較完備的測試軟件。

圖1 羊毛纖維

圖2 含髓質層的毛纖維
按照軟件的開發目標,設計軟件功能如圖3所示,包括圖像采擷、圖像處理和結果報表3部分。

圖3 軟件的功能設計
軟件設計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軟件設計流程
1.3.1分時處理與并發處理的協調
軟件開發過程中,由于采用了圖像采擷卡,在圖像采擷與圖像處理之間需要協調。因為采擷圖像和處理圖像都需要由CPU處理,涉及到共享資源訪問,既要讓兩者并發工作,以提高效率;又不能讓兩者無限制地并發而影響效果,因此要進行分時處理,也就是要讓分時處理機制和并發處理機制協調好,保證工作有條不穩的正確運行,既能使采集工作有效,又能使分析工作受到的干擾盡可能的小。
1.3.2圖像處理
軟件設計中建立特征向量和濾波降噪的處理方式。
a)以羊毛直徑邊界亮度(v1),邊界平行度(p),邊界之間區域亮度(v2)為特征值建立羊毛直徑特征向量[4],如式(1)所示:
V=[W1×EX(v1Δ·max(p(v1))),W2×
EX(p),W3×EX(v2Δ·max(p(v2)))]
(1)
式中:(Δ·max(p(v))表示max(p(v))的Δ鄰域;EX(v(Δ·max(p(v)))表示該鄰域內v的均值;EX(p)表示羊毛直徑邊界平行度的均值;Wn(n=1,2,3)表示該特征值的權重。
以羊毛髓質層的亮度(v)、長度(l)、寬度(w)、邊界偏移量(off)作為特征值建立髓質層特征向量,如式(2)所示:
V=[W1×EX(vΔ·max(p(v))),W2×EX(l),
W3×EX(w),W4×EX(off)]
(2)
式中:(Δ·max(p(v))表示max(p(v))的Δ鄰域;EX(v(Δ·max(p(v)))表示該鄰域內v的均值;EX(l)、EX(w)、EX(off)分別表示髓質層長度、寬度、邊界偏移量的均值;Wn(n=1,2,3,4)表示該特征值的權重。
軟件必須首先勾勒出視野內羊毛和髓質層的輪廓。因此,首先將羊毛的邊界亮度和平行度作為特征向量;同時,為了防止將平行的兩根羊毛誤判為一根羊毛的邊界,加入邊界之間的區域亮度作為特征值,這樣可以勾勒出羊毛直徑。對于髓質層,主要考慮它在羊毛直徑的位置,即邊界偏移量。通過這個特征向量,既可以勾畫出髓質層的位置,又可以剔除滿足其他條件、但偏移量“失真”的污點信息。
測量時,采用攝像頭、采擷卡捕獲圖像信息,通過VC6.0中嵌入的OpenCV讀取采擷卡緩存的圖像數據,并進行處理,最終在顯示器上獲取圖像。為了標定獲取的圖像的尺寸,需要首先借助標準尺(圖5)占據的像素點數計算出每個像素點代表的長度,而后獲得羊毛纖維直徑及髓質層長度和寬度指標。

圖5 20 μm標準尺
通過式(1)和式(2),獲得羊毛直徑及髓質層的特征向量;對每一根羊毛纖維,直徑特征向量必備,但髓質層特征向量則視每一根羊毛而不同。在此基礎上,采用SVM[5]方法對有限樣本進行訓練,得到劃分目標的支持向量,根據支持向量對樣本集之外的特征進行類別確認[6]。
b)由于纖維試樣容易被灰塵、污點干擾,影響圖像的效果,致使圖像出現噪聲干擾、清晰度下降等問題。為了能有效地處理這類圖像,在提取特征值之前首先采用高斯濾波方法對圖像進行降噪處理,高斯濾波有利于圖像平滑,消除隨機噪聲的影響,對圖像細節也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為了避免在降噪過程中造成信息損失,將圖像按式(3)進行量化處理:
(3)
式中:f(x,y)表示坐標為x,y處的圖像像素值;t是每個量化級的期望值,按照將像素值劃分為32個等級的設定,取
將t值代入式(3)中,可以得出,當像素值為0~7時,f(x,y)為0;當像素值為8~15時,f(x,y)為t,即為8;……;當像素值為248~255時,f(x,y)為31t,即為248。通過式(3),將像素值劃分為[0,8,16,24,…240,248]32個等級,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取主要信息,實現降噪的目的。
圖6是采擷到的羊毛纖維圖像,圖7是經處理在后臺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出,經過處理的羊毛纖維,周圍的污點、雜質等已被有效濾除,只保留纖維直徑輪廓和髓質層輪廓。

圖6 采擷到的羊毛纖維

圖7 分析得出的完整圖像
1.3.3不同種類羊毛結構參數的納入
不同種類的羊毛,品質不同,其細度指標不同;將這些結構參數納入軟件系統,以便針對不同的測試對象給出相應的結果。表1是國毛和澳毛的細度分類。
圖8、圖9以及圖10分別是軟件主界面和數據結果。圖9為軟件測試得到的羊毛細度指標,圖10是針對本次測試對象——國毛,按照其細度分類統計的結果,髓質層毛指標包含在“兩型毛含量”中。

表1 國毛和澳毛的細度分類

圖8 軟件主界面

圖9 軟件測試得到的細度指標

圖10 國毛試樣細度分類統計結果
圖10的結果包含“細羊毛”、“兩型毛”、“其他”三項數據;“粗毛”、“腔毛”兩種含量沒檢出,用“----”表示。各指標均遵照表1的規定,“其他”是除去已測出的各類型羊毛含量,余下部分的羊毛含量。
以羊毛纖維的邊界線亮度、邊界線平行度、邊界之間區域亮度為特征值建立羊毛縱向輪廓特征向量,以髓質層的亮度、長度、寬度、邊界偏移量為特征值建立髓質層特征向量,運用SVM方法對羊毛輪廓及其髓質層進行標定,并進行濾波降噪;同時納入不同品種羊毛細度指標,通過VC6.0中嵌入的OpenCV讀取采擷卡緩存的圖像數據,并進行圖像處理,開發羊毛縱向形態參數測試軟件,可以獲得比較準確詳細的纖維細度及其他縱向結構參數指標,為生產及貿易提供可靠的依據。結合軟件的使用效果,尚有需要完善的工作:
a) 結合市場調研結果,目前國內使用的羊毛除了澳毛、國毛,還有數量較多的新西蘭毛、烏拉圭毛等,它們在品質上又區別于澳毛和國毛,因此,有必要針對不同品種的羊毛,納入不同的羊毛細度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軟件系統。
b) 軟件是與顯微鏡配合使用的,使用時,為了獲得載玻片上多根羊毛的縱向形態參數信息,旋轉載物臺旋鈕,造成羊毛纖維被重復測試的可能性。目前主要依靠人為主觀的方式按一定方式轉動旋鈕,盡量避免重復測試,這是下一步軟件需要努力改進的方向。
c) 進一步提高濾波降噪的精準性,避免在髓質層分析中,對髓質層附近的試樣污點產生誤判和漏判,影響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