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志勇, 覃麗伊
(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在醫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檢驗醫學得到了長足發展。檢驗科,作為高度依賴各類技術的重要醫技科室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其工作模式已從簡單的手工實驗操作演變為大量的智能化設備流水線操作。伴隨著檢驗科的巨大變革,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檢驗醫療空間,已成為當代醫院建設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對當前檢驗醫療建筑進行研究調查后,筆者認為檢驗科由標本接收及取樣間、緩沖區、檢驗室、檢驗輔助用房、辦公等后勤服務用房構成(圖1),其建設應從五項設計要點著手:明確規模位置;進行區域劃分;組織人物流線;細化平面布局;制定裝修標準。

圖1 檢驗科構成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檢驗科醫學工程的項目設計,作為筆者將設計理念運用于實踐的一次嘗試,其意義在于為當代醫院檢驗科的建筑設計理清思路。
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以下簡稱華西四院)是一所集醫、教、研,預防、治療、康復一體的三級甲等職業病防治院。整個院區規劃布置四棟樓,其中三棟為新建建筑,一棟老年及康復中心樓為保留建筑。新建建筑中,一棟為職業病防治綜合樓,為20層的高層綜合樓建筑,設有門診、醫技科室、住院及科研培訓等相關功能用房;另外兩棟為急救綜合樓和后勤樓。規劃總建筑面積為58 883.84 m2。
根據工程經驗數據顯示,檢驗科面積一般占醫院總面積的2%左右[1]。實際工程中,綜合考慮華西四院檢驗科任務量及平面位置等多種因素后,最后將面積定為1 580 m2,設置于職業病防治綜合樓的局部第三層和第十九、二十層。其中,第三層設置為中心檢驗室,包括臨床、生化、免疫檢驗室,毗鄰輸血室及門診用房,以方便門診標本的送檢。其余檢驗室由于危險性較大,且與病人的直接聯系較少,設置于綜合樓最上兩層。微生物檢驗室及PCR檢驗室獨自為區,設置于第十九層。作為該醫院的重點實驗室,規模較大的理化檢驗室設于第二十層。
華西四院每層檢驗科根據其清潔特點劃分為三個區域: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2],區域劃分圖(圖2)。各分區包含功能用房(表1)。

表1 檢驗科功能分區
檢驗科的工作模式決定了其特有的兩條流線進程。一條為工作人員流線:從清潔區開始,需換鞋、更衣、合理防護、洗手,方能進入檢驗區域進行工作,待工作結束后再從原路返回。另一條為標本流線:標本從窗口采集、交接或者傳遞,經過預處理和檢測,然后進行消毒,統一進行專業收集和處理。
本項目中,工作人員與標本流線分別設置,各有其獨立的出入口。其流線示意圖詳圖3。因十九、二十層平面局限,無法設置污物電梯,所以微生物與理化檢驗室的污物需在消毒間進行消毒,再由專業人員統一收集,從十七層的污物電梯轉運出綜合樓。

圖2 華西四院檢驗科區域劃分

圖3 華西四院檢驗科流線示意
華西第四醫院檢驗科分為三層,每層規模較小,因此采用單廊道式整體布局,各類房間按流線要求分別布置在走廊兩側,簡單高效。每層檢驗科均配置了完整的各類功能用房,詳圖4。

圖4 檢驗科平面布置
2.4.1辦公等后勤服務用房
整個區域位于清潔區,供工作人員辦公、學習、研究、開會、休息及值班使用。每層集中布置,自成一區,通過緩沖間與污染區隔開。
2.4.2緩沖區
醫務人員進出檢驗室需在此區域換鞋更衣消毒,設置于清潔區與污染區之間。每層緩沖區均按換鞋室、一更室(男、女各一間)、二更室(男、女各一間)、緩沖室來設計。其中微生物和PCR檢驗室內部分檢驗用房,為防止交叉污染設置了專用緩沖間。
2.4.3標本接收及取樣間
包括標本接收間和采血間,是連接檢驗科內外部的紐帶。本項目設于三層檢驗科的前端部,其外部為病人等候區,并在等候區就近設置了取樣衛生間。
2.4.4檢驗室及輔助用房
因臨床、生化及免疫檢驗室內配有大量流水線的全自動檢查儀器設備,適合采用靈活的大空間布局。本項目將這三類檢驗室一并設置于綜合樓第三層的中心檢驗室內,并采用試驗臺劃分分區,其總使用面積約為150m2。檢驗室內配備了相應的輔助用房:常溫試劑用房、低溫試劑用房、純水機房、標本庫、UPS間、洗滌間及消毒間。
微生物檢驗室和PCR實驗室一同設置于第十九層。微生物檢驗室平面布局根據功能進行相對分區,分為標本接收處理、涂片鏡檢、分離培養、鑒定/藥敏、結果報告區域,并設置了獨立的結核和真菌檢測。PCR檢驗室嚴格按照現有規范設計,劃分為四個單獨工作區:試劑貯存和準備區、標本制備區、擴增反應混合物配置和擴增區及擴增產物分析區。各工作間外設置緩沖間來減少室內外空氣的交換,且各工作區之間設置傳遞窗來傳遞物品以避免交叉污染。兩套實驗室共用的檢驗輔助用房為:消毒物品用房、試劑庫、UPS間、潔具間、洗滌間及消毒間。
理化檢驗室設置于第十九層,大空間為一般化學分析檢驗區,價值高靈敏度高的儀器則單獨設置大型儀器檢驗室,并設有無機及有機樣品處理室。本層還配備了相應的檢驗輔助用房:標準物質室、玻儀室、精密儀器室(精密分析天平)、冷凝水機房、壓縮機機房、標本庫、洗滌間及消毒間。
(1)檢驗區室內凈高按照《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要求設置為2.6 m。
(2)地面采用3 mm厚的橡膠地面,滿足無縫防滑、耐腐蝕磨損、易沖洗的要求;頂棚與墻面采用50 mm厚玻鎂夾心彩鋼板,滿足宜清潔、光滑防水、耐化學品和消毒水腐蝕的要求。
(3)工作區均設置緊急洗眼器,并在中心實驗室設置了緊急淋浴間。
(4)選用防水耐熱、耐腐蝕的實驗室專用實心理化板作為試驗臺的臺面。
(5)選用帶鎖并可以自動關閉,并設有可視窗的門,滿足《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本文通過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檢驗科醫學工程創作實例,對當代醫院檢驗科設計進行了實踐探索。同時,也清晰認識到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會導致檢驗科建筑設計的要求更加復雜多變,當前的設計手法不一定能適用于未來。面對這些挑戰,設計人員應不斷學習及總結,才能有效的保證檢驗科項目設計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