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商報》7月9日文章,原題:176萬輛汽車,沒有堵車?中國在大都市無錫測試智能交通 500萬人口的大城市無錫展示了在智能交通領域如何合作——這得益于中國政府的支持和德國的技術。世界將驚嘆于中國在互聯網交通領域達到的世界頂級水平。
與其他大城市擁堵的交通不同,在無錫市中心卻不見堵塞的街道、紅綠燈前排的長隊以及沮喪鳴笛的司機,20分鐘的交通測試暢行無阻。這真是一個小的奇跡。這個位于上海西北部的城市自2011年以來汽車數量已翻了一番,現在超過176萬輛。中國在無錫建立了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以便中國城市未來實現交通暢通無阻,交通運輸更安全更高效。
在測試中,汽車、公交車、交通信號燈以及電子標志牌實現了信息共享。潛在的危險會被及時警告,比如警告司機超速或在下一個拐角會出現新的建筑工地。這個項目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德國公司也提供了重要技術。奧迪公司的“交通燈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汽車和交通信號燈之間的數據交換。這樣,司機可以了解綠燈將會持續多長時間;交通信號燈也可以用合適的頻率進行紅綠燈轉換。本周,中德還有望簽署一項協議,加強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的交流和合作。德國的杜塞爾多夫也進行了這樣的交通測試,只是在中國的測試規模更大,并且決策也更快。“特別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中國要領先于德國。”埃森哲咨詢公司部門負責人阿迪克表示。
在智能交通技術領域,中國正在迎頭趕上。中國如何設定該領域的標準,在無錫試駕期間就能體會到。對于出租車司機王秀寶來說,所有這些發展已不再是新聞。自去年夏天以來,他的車輛安裝了一個芯片,可以跟蹤紅綠燈信息。“我期待下一階段的測試”他自豪地說,“我認為我們的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內處于最前沿是件好事。”▲(作者莎華,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8-07-10